综合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影响

2021-05-23 13:47魏巧妙杨玲云李娟妮魏秋霞张志刚王欢侯淑红
甘肃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刺激性静脉炎剖宫产

魏巧妙杨玲云李娟妮魏秋霞张志刚王欢侯淑红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712000;2.西电集团医院,陕西 西安710077;3.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712046

留置针因具有易于操作、穿刺次数少、保护血管、便于抢救和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1],现已基本取代钢针而广泛地应用于外周静脉输液;另外,留置针也是剖宫产术前开放静脉通路的必备器材;然而临床工作中常因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不同、穿刺部位的选择、输入药物性质的不同而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2]。静脉炎是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并发症[3],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4]。为减少剖宫产术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本研究将综合干预措施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院剖宫产术中使用留置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0~12月(干预前)204例,平均年龄(26.97±3.28)岁;2019年10~12月(干预后)189例,平均年龄(27.51±3.4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综合干预措施。我院依据静脉治疗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国家规范[5-7]制定了《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采取每日现场查看和每周参加科室晨交班的方法及时反馈剖宫产术中留置针穿刺部位、术后留置针使用时间和经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的情况,督促临床科室及时整改存在问题。

1.2.2 资料收集与评价标准。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采用《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目标性监测个案调查表》,分别在干预前后记录患者基本情况、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局部出现肿胀,沿静脉穿刺方向出现红、痛、热、水肿或条索状改变,有明显的束缚感[8]。

1.3 统计学方法个案调查表采用EpiData软件双人双录入并行一致性检验,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留置针穿刺部位情况干预前后留置针穿刺部位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06,P=0.000<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留置针穿刺部位情况

2.2 干预前后留置针留置时间情况干预前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2~96h,平均留置时间(27.61±9.82)h;干预后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44h,平均使用时间(9.07±2.57)h,(t=14.928,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留置针留置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928,P=0.000<0.05)。

2.3 干预前后经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情况干预前后经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与非刺激性药物构成比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284,P=0.000<0.05)。见表2。

2.4 干预前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情况干预前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562,P=0.374>0.05)。见表3。

表2 干预前后经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情况

表3 干预前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3 讨论

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可留置较长时间在血管内,为医护人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能满足临床抢救、大量输血、输液,特别是在抢救休克和需要大量补液的时候[9-10];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较长的留置时间、不良的穿刺技术、不合适的封管方法、药物刺激等原因,易引发静脉炎[11-12]。国外相关研究统计,住院患者中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41.8%~68.8%[13],国内也有文献报道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0.0%~70.0%[14]。故临床工作中需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来降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3.1 规范选择留置针穿刺部位穿刺点血管管径越小,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且出现的时间亦越早[15],不同穿刺部位引起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手背>腕部>肘部[16],对剖宫产手术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探讨的研究表明,远端静脉穿刺(踝部、手背部)引起静脉炎的几率明显高于近端(腕、肘部),为减少剖宫产手术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穿刺点应首选肘正中静脉[17]。不同穿刺部位与静脉炎发生机率的关系为:近心静脉管径粗大,血流速度较快,药物进入血管后迅速被稀释,而远心静脉管径细小,血流缓慢,药物输入后不易被快速稀释,其可对血管内膜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故远心静脉发生静脉炎的机率高[18]。本研究显示,综合干预前剖宫产患者留置针穿刺部位构成比分别为肘部37.25%、腕部30.39%和手背32.35%;综合干预后各穿刺部位构成比分别为肘部73.02%、腕部10.58%和手背16.40%,提示护理人员在综合干预后能严格执行《留置针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中关于穿刺部位选择的相关要求,多数情况下选择管径较粗的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置管。同时本研究中手背静脉穿刺构成比略高于腕部静脉,这与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分娩方式(顺产变为急诊剖宫产)发生变化,而未重新置管有关。

3.2 缩短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也是并发静脉炎的一个重要因素,留置针穿刺静脉时可对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留置时间越长,血管的损伤越严重[18]。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护理标准规定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以3~5d[19]为宜,柴建华等[20]在1099例患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高危因素分析中报道,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平均为2~3d,随着留针时间从1d至4d,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由0.63%升高到2.60%。另有研究表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72h时,可显著降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16];对142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观察发现,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每增加1h,静脉炎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发生静脉炎可能性的1.012倍[21]。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干预前后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7h、9.07h,干预后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远<72h;这不仅与《留置针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中“对于因手术需要置入的留置针,在患者返回病房后如无留置指征,须立即拔除”的要求有关,也与护理人员每日能够及时评估留置针留存的必要性相关。

3.3 慎用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剖宫产术后患者常规进行抗感染、缩宫、营养支持治疗,且围术期抗生素用药时间为24~48h;研究表明,抗生素、氯化钾、中成药和营养液等注射液对静脉有明显的刺激作用[22-23]。在静脉炎发生的四大危险因素中,输入刺激性药物与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关系性最强[24],当刺激性药物和留置针持续刺激同一受损的血管壁时,血管内膜因受到化学性刺激而损伤,促使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腺素和组胺,前列腺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进而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性改变,组胺可引起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影响血流对输入药物的稀释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25]。陈显春等[16]研究发现,经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远高于非刺激性药物;本研究显示,综合干预前后经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占比分别为72.55%、34.09%,提示综合干预后医务人员能充分认识到刺激性药物对发生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重要影响,能减少使用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确需经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时,护理人员亦能依据患者用药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能按照刺激性药物的说明书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入速度,如先输入抗生素,后输入普通类药物;先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后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小的药物,当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强时,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4 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剖宫产手术后患者常因体力疲惫、虚弱或手术切口疼痛、活动不便,出现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致使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呈高凝状态,这些因素导致患者易发生静脉炎或静脉栓塞;有文献报道妇产科手术后,妇科和产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率分别为0.09%及0.11%[26]。本研究显示,综合干预前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6%、0.57%,其中,1例患者因医护人员未严格执行《留置针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中关于“术后应及时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及“慎用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的要求,导致患者经肘部留置针持续输入刺激性药物24h后发生静脉炎。

综上所述,控制和减少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通过采取规范留置针穿刺部位、缩短留置针留置时间、慎用留置针输入刺激性药物等综合干预措施,既能有效控制静脉炎的发生,还能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然而,静脉炎的发生常常与多个因素相关,临床可结合患者病情、静脉条件、输入药液性质、患者肢体活动度、留置针留置情况等综合因素,采用多途径的防控措施,合理规范使用留置针,以降低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

猜你喜欢
刺激性静脉炎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藿芪灌注液局部刺激性试验
高校图书馆色彩信息架构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