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1-05-24 07:24李小容
南北桥 2021年8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李小容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课程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呢?有哪些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呢?笔者就此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070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课程目标,这里的“问题解决”不是指简单的解答数学习题,而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围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策略做了以下探究。

一、运用数形结合,培养模型思想

“数形结合”是指借助简单的图形、线段、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现最本质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相关逻辑关系,更好地解决问题。坚持数形结合策略,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化,能有效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建构“数学模型”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应用意识,是非常适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数形结合时一般需要作图,小学阶段通常采用直观图、点子图、线段图、矩形图、集合图等形式。

如:甲仓库的存粮是乙仓库的3倍。如果甲仓库调出28吨的粮食存入乙仓库,那么两个仓库存粮的吨数同样多。甲乙原来各存粮食多少吨?这是学生解决问题中比较有难度的问题。为了便于学生解决问题,经过大家商量、讨论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学生积极交流画图的方法,经过展示、交流、评价,大家都觉得一位同学画正方形的方法最便于理解,像摆积木一样:把乙仓库的粮食看成1个正方形,甲就有相同的3个正方形(画3层),如果把甲的正方形给乙1个,两边同样高就表示同样多。那么,一个正方形就表示一个28吨。甲:28×3=84(吨)乙:28吨。听到这位同学的解释,其他人拍手称妙。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中先绘画一个正方形,并在其中标明边长5cm,让学生求出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再将其中相对的两个边延长3cm,使其变为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计算一下面积增加了多少。这种方式能够运用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变化,从而更加容易理解相关知识点。

二、坚持实验操作,动手解决问题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在放手让学生探究的活动中,经历小组合作、动手、动脑,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在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逐步总结出问题的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又增强了合作意识,更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教学“最大公因数”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做小小设计师,为我家的储藏室设计铺地板砖。贮藏室的长16dm,宽12dm,如果我想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此时,学生情绪高昂、个个跃跃欲试,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通过用学具在长方形纸上拼一拼,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感悟,为抽象的概念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平均数”这一内容时,笔者选择了这样的策略:课前指导学生提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生活调查,并做适当的数据记载。最后四人一起合作制作出统计图表和计算日常用品的费用,师生进行调查交流,再在课堂里展示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活动中形成数学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动脑思考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会类比推理,掌握基本规律

当学生面临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用他们所熟悉的知识经验对新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类比,进行推测,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事物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棱长10cm的正方体表面涂刷红色。再把它切成棱长1cm的小正方体,其中:

1.一面涂红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2.二面涂红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3.三面涂红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4.表面没有涂红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这道立体图形的问题,学生很难解决。由于立体图形问题与平面图形问题有许多可以类比的地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平面图形中能找到与此题相似的问题吗?怎样解决平面图形中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很快找到相应的类比题,把“正方体”改成“正方形”,开始积极研究:一边涂红、二边涂红、四边都没有涂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在学生找出答案和规律后,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也顺利地找到了原来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四、打破思维定势,尝试一题多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小及思维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普遍都存在定势思维。具体表现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常常只考虑采取一种方法解答,这样的解题习惯常会使学生在之后遇到数学问题时难以解答。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打破定势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如解决小学数学中经典的相遇问题。甲乙两地的铁路总长为372千米,一列快车从乙地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甲地开出,两车相向行驶,经过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快车平均每小时行驶90千米,那么慢车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千米?

在解题的时候可引导学生采取“一题多解”方法,具体如下:

解法一:以3小时相遇为基础,得出求解方法:[372-(90×3)]÷3=102÷3=34,34为慢车的行驶速度,行驶路程差距为90-34=56,所以得出慢车比快车少行56千米。

解法二:以快车行驶速度为基础,获得计算公式:90-(372÷3-90)=90,90-34=56。

解法三:采取设未知数的方法进行解答,具体是可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驶x千米,得出公式:90×3+3x=372,求解出x=34,90-34=56。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题,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刚,周利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J].知识窗,2019(3):53.

[2]陈梦云.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5):209.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