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效果

2021-05-24 05:41庄悦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感染性眼部白内障

庄悦妍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眼科,吉林长春 130062)

白内障是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眼科疾病,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影响[1]。该病多因晶状体紊乱、蛋白质变性而引起,好发于老年群体。在临床上,因白内障导致的失明现象逐年增多,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该病多采取手术治疗,且疗效尚可。但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感染类并发症,其中以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较高。 感染性眼内炎会使患者视力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严重时还会使患者视力丧失,从而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康复进度缓慢。 该院在白内障患者术后给予其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该文选取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 月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康复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过检查,符合白内障的诊断标准,且具备手术指征[2];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缺损。该次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50) 和观察组(n=50)。 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各有 29 例、21 例;年龄区间为 21~43 岁,平均年龄值(29.45±3.12)岁;右眼34 例,左眼 16 例。 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各有 28 例、22例;年龄区间为 22~42 岁,平均年龄值(29.10±3.54)岁;右眼33 例、左眼17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取患者结膜囊内分泌物进行微生物分离鉴定,以保证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就白内障的诱发、手术原理、预期效果等进行介绍,消除患者因未知产生的恐惧。术后,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就其体征变化进行记录,为后续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同时,对术后用药进行管理,保证用药的规律性和合理性。 加强对患者的卫生管理,以眼部清洁为主。

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准备。 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从而加深对患者的了解, 尤其需关注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现有的症状,以采取积极的处理。 同时,指导患者在术前3 d 应用抗生素滴眼液进行泪道冲洗,处理好患者眼睫毛,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且预防感染。手术当天使用聚维酮碘(成都永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885)冲洗术眼,清理结膜囊。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以消除或者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既往成功案例,提高其治疗信心。做好环境干预,降低室内人员活动量,避免灰尘与细菌含量过高。 做好设备管理,避免因手术设备或者器械不洁而诱发感染。(2)术中护理。 根据手术视野对患者的眼部进行彻底消毒,包括眼睑边缘、睫毛根部、睑裂等部位,重复2~3 次。要求所有手术器械与设备都符合无菌标准。一次性物品要保证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 在手术结束后,球结膜下预防性注射广谱抗菌药物,降低感染风险。(3)术后护理。感染性眼内炎的高发期为术后1~2 d,在这个时间段要加强病房管理,落实无菌原则。 在接触患者前,要进行规范洗手,避免诱发感染。查房、输液、点眼药水等均需要安排在床被整理1 h后进行。 可将白内障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降低检查和护理的难度。 若发现患者存在感染现象,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对其眼睛状况进行观察,如存在渗血等现象,需及时上报,并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定时为患者换药,并告知其眼部卫生的重要性。(4)出院前健康指导。 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强化患者院外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用药依从性。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如果眼睛存在红肿、分泌物增加或者视力下降等状况, 能够及时到医院就诊。就患者院外的眼部管理进行宣教, 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在3 个月内切勿过度弯腰、低头等,不可按压眼部,避免眼部受外伤,日常生活中做好眼部的光线管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 包括环境、服务态度、文书写作、用药干预等四个方面,每项25分,总分 100 分,90 分以上为满意、60~90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同时,对患者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状况比较[n(%)]

3 讨 论

3.1 白内障概述

白内障是临床高发的一种眼部疾病,其是因晶状体代谢功能异常,导致蛋白质变性,进而出现浑浊。白内障发病后,患者眼部会存在明显异常,且看物体颜色较暗或者呈现黄色,看物体模糊,畏光,通过临床症状, 很容易辨识和确诊。 该病发生与个体的年龄、遗传、代谢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3]。白内障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后天性白内障两类。 先天性白内障多是染色体异常或者突变、胚胎期晶状体发育异常、母体妊娠早期病毒感染、接触有害射线等所致。 后天性白内障可分为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药物以及中毒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从临床调研上看,白内障多发于40 岁以上人群。

3.2 白内障治疗

目前,白内障患者数量不断增多,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部分患者甚至因此失明,导致幸福感下降。 该病的治疗方案相对多元化,在早期多采取药物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视力。 在药物选择上,以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等为主[4]。而中晚期白内障多处于成熟状态,运用药物治疗无实际意义,临床多对其采取手术治疗,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等较为常用,且治疗效果较好[5]。 然而,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治疗方案,且眼部本身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多数患者在术后不能够长时间保持包扎状态, 很容易被细菌与灰尘等入侵,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诱发感染性眼内炎。 作为临床多发的一种并发症,感染性眼内炎是白内障患者康复中最大的障碍[6]。因此,临床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来进行预防。

3.3 白内障康复护理

在该次研究中,共选取了100 例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结合既往临床工作中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经验来加强护理服务。 从实验结果上看,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取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其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2.00%、98.00%,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0.00%、8.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常规护理的内容相对基础,以患者术后病情监测与按规定给药等为主。 康复护理以患者治疗的时间为轴,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宣教几个环节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之在出院后能够按时用药,及时复诊,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7]。除此之外,多数白内障患者在术后1~2 d 会出院, 此阶段仍旧是较为敏感的时间,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诱发疾病。 在健康宣教中,要明确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 尤其是避免眼部以及眼周围头部的碰撞;引导患者佩戴防紫外线眼镜; 适当控制患者的用眼时间;叮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水果、蔬菜等[8],禁止患者食用油炸食品与人造脂肪、人造黄油等;叮嘱患者定期复诊。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患者应用康复护理,能降低其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可能, 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感染性眼部白内障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思考心电图之177》
白内障常见4误区
窥见眼部瑜伽
过多晒太阳有害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美目莫忘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