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家校生态 打造良性教育循环

2021-05-24 09:54王盼
中小学德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王盼

摘    要

初中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家校关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家校生态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构建新时代的家校生态,在时间上,要开展特色课后服务,让家校链接无“盲区”;在空间上,重视虚拟世界,共同面对手机问题;在方法上,要打造成长高光时刻。

关 键 词

家校生态;课后服务;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5-00-03

在当前竞争激烈、内卷频现的社会,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全员焦虑”。教育“被矮化”甚至“俗化”成为了升学或者分数获取的工具,学校、父母、孩子互相施压、互生嫌隙,最终导致家庭矛盾激化,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家校缺乏理解和配合,教育生态一片蛮荒。要打破这种局面,唯有学校先行,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递给家长,家校共育,互学共生,才可打造良性的教育生态,孩子才能阳光自由地成长。

在很多人眼里,在深圳这所“超一线”城市,教育早已摆脱物质条件的束缚,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处处充满着 “贵族教育”的气息。然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也曾陷入尴尬的局面:深圳本就是有大量务工人员涌入的移民城市,加上这些年作为“老城区”的罗湖区经济发展放缓,学校附近居住的绝大多数都是从事基层服务业的务工人员或小个体户。面对的学生,很多来家庭困难的多子女家庭,从小没有受到过足够的关心和引导,也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面对的家长,百分之六十都是高中以下的学历,工作时间极不稳定,教育意识较为淡薄,缺乏时间和精力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缺乏家庭教育这个同盟,一度让学校德育工作步履维艰,校领导和教师压力倍增,高压之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家校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教育生态处处萧索……经过深刻的思考和探究,学校实践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家校课程和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家校关系不仅得到了极大改善,家校合作成绩显著。

一、时间相接:特色课后服务,让家校链接无“盲区”

学校是生成智慧、陶冶情感的园地,家庭则是每个孩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家庭和学校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空。可是有一部分时间却经常被忽略,成为教育的“盲区”,那就是学生放学后到家长下班回家这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可别小看这两个多小时,如上文所述,不少家长从事基层服务业,下班时间相对较晚,而青春期的孩子又处于躁动的年纪,不少学生会利用这段时间“钻空子”,放学后趁机出没于各种奶茶店、便利店,然后和三五同学一起“开黑”,玩得昏天黑地不知疲惫,天黑时到家,只好匆匆潦草对付作业,这一天就过去了。家长对此深感无奈,稍微有点经济条件的,只得从为数不多的工资中挤出几千块,把孩子托付给良莠不齐的辅导班。孩子刚放学又奔波于辅导班,一个个苦不堪言。恰逢教育部号召解决此问题,于是学校第一时间推出了“特色课后服务”。

传统的晚自习,老师通常将这段时间“据为己有”,要么上课要么做题,学生增加了负担,反而更累。而课后服务则有所不同,一周中三天是晚辅导,不允许老师在这段时间讲课,而是要留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消化当天的学习内容。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小组共同讨论探究,老师则走动答疑。如此一来,学生被引导合理规划时间完成作业,避免了第二天早上补作业抄作业的情况;家长也不用再声嘶力竭地辅导越来越难的作业,可谓一举多得。

在课后服务中,最有特色的是每周一次的“阳光体育”和周四 “四点半课堂”活动。“阳光体育”既是为了适应新中考对学生体育素质的要求,也是为了真正落实“每天运动一小时”的口号。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跑步,体育老师煞费苦心。“阳光体育”即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放学后,在班主任协助下进行经典的“追逐跑”运动:操场上四个角落分居四个班级,男女生共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跑一次。随着老师的一声哨响,学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奔跑追逐前面的班级,因为如果被后面的班级追上了,则要全组重来!这不仅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是免去了家长“我家孩子每天回家一动都不动”的抱怨。周四的“四点半课堂”学生最是喜欢。学校秉承“一生一社团”理念,开设了四十余个社团,不仅有传统的唱歌篮球乐器等,还有可以去户外的帆船社和攀岩社,弘揚传统文化的粤剧社和读剧社,甚至有宜静的心理社、养生社。同时,学校在“一级社团”下,还设置了班级社团,即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带领更多的同学统一活动,如创办书法社的语文老师带学生读天下大事等。一个学期下来,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外,又多了爱好,增加了才干,自然更加配合学校的工作。

二、空间相融:虚拟世界莫忽视,手机问题共面对

2018年8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要统一保管。如今,教育部进一步明确要求,“中小学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希望从源头上遏制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于中小学生的善意保护。然而,由于手机问题不是某个学生的问题,而是时代的产物,解决起来并非易事。学校和家长都明白:堵不如疏,家校必须齐抓共管,高度配合,才能共渡难关。

学校向家长曾发起过问卷调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都对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担忧,百分之五十以上因为手机问题产生过亲子矛盾,不少家长提起手机简直深恶痛绝。但手机真的是“罪魁祸首”吗?为此,学校特开展了“家庭教育大讲堂”,和家长进行了手机问题的大讨论:把孩子所有的问题全部归结在手机上,这种思维方向本身就错了!正如刀子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操控刀子的人才决定了它的功能。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好处,降低它的坏处,适度的管理孩子对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接触,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手机游戏中,持续的徽章奖励,炫酷的动画和刺激的游戏剧情,每个赛季的“定时任务”和与朋友一起解决高难度挑战的成绩感,都是孩子“魂牵梦绕”的原因,可以说,在照顾孩子的精神需求上,游戏设计者比家长“更上心”。

家长听到学校心理老师的解读,感到很震惊。接下来,学校和家长采取了“齐抓共管,严慈相济”的策略,一方面,学校在课堂上下功夫,把游戏中的竞争和奖励机制用到教学上,还开展了诸如“四点半课堂”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的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班主任调查孩子在家手机使用情况,在班里通过班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学生们还签署了“合理利用手机”的承诺书。

明确了手机禁止带校园的规则后,全校绝大部分同学已经能自觉遵守,然而也有学生违反规则。快乐的教育不代表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罚不罚,而在于怎么罚,罚得有没有意义。为此,学校又借力家委会,在课间、午休等时间对班级进行“飞行检查”,而违反校规带手机的同学,会受到一项特殊的惩罚:于第二天上学时间段,穿上志愿者服装,和德育校长一起,手持带有“请勿带手机进校园”的弹幕,在校门口迎接同学们的到来……这个场景既有震慑力,又不失轻松幽默。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因为手机管理带给家长和老师的问题越来越少。

三、方法创新:送你一朵小红花,打造成长高光时刻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人或动物为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就是正强化和负强化。在教育教学中,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行为矫正和塑造新的行为。心理学家班杜拉也提出了“替代强化”,即学习者因观察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而使自己间接地受到强化。这与现代教育中提倡的“正面管教”和“赏识教育”不谋而合。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为此,学校推出了一系列“送你一朵小红花,我们都是好样的”晨会课堂活动。即在周一的升旗仪式后,全校师生观看“文锦大片”:有表彰成绩优异同学的“荣誉殿堂”,有美轮美奂的才艺展示,有师生共创的情景剧,有家长的心得分享……这个舞台是开放、互动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天上台的家长再忙也要抽出二十分钟时间观看并参与孩子的展示,最后的收尾也一定是校领导亲自给家长和孩子颁发小红花贴纸,拍摄的照片会被制作成小视频“这就是你爱的文锦”,推送到各个微信群、公众号。目前这个系列已经做到了一百三十多集,共有超过三百余学生和家长在这个舞台上以不同的形式领过“小红花”。

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教育因互赏而共生。成功的学校活动,能调动家长的“零距离”参与,在亲历中体验合作的愉悦感。相对于传统的领导念演讲稿,改变的是晨会形式,振奋的是学生的精神面貌,抚慰的是家长努力生活的心。試想,这些可能自己都很少得到生活回馈的家长,看到自己平时有点羞涩、内向的孩子随着音符的响起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闪光点,自己因为孩子得了一朵“小红花”,是不是也是他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呢?这种悦纳自我的理念,将会一直闪烁在家长和孩子们的记忆长河里,内嵌在他们的核心品质中,铺展在每一个生命历程和人生轨迹上。

“生态”一词在字典中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良性的家校生态应为家庭和学校共同创造一个自然的良性教育环境,让每一面墙都可以说话,每一处角落都可以育人,从而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形成正态循环。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对待孩子就像对待树木一样,家长是播种者,老师就是园丁;家庭是阳光土壤,学校就是清风雨露。在这片树林里,我们既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更不能不闻不问任杂草丛生,抬头见阳光,低头任风吹,让每朵花都极致地绽放,每棵树都可以拔节生长,这,才是家校生态最美好的模样。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