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鲈乡实验小学和幼儿园流虹校区设计

2021-05-28 09:06李少锋
建筑技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综合楼教学楼尺度

李少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业主: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建设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建筑设计: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李少锋

项目负责人:陈苏琳

设计团队:刘平平、朱恺、唐哲瑛

总建筑面积:4万m2

设计时间:2018.02

建成时间:2020.06

摄影:章鱼见筑

图片版权: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松陵镇和太湖新城

吴江境内的吴淞江因盛产鲈鱼而闻名,别名“鲈乡”,鲈乡实验小学和幼儿园就得名于此。校园地处吴江松陵街道,在明朝这里就已经“民生富庶,城内外接栋而居者,烟火万井,楼台亭榭与释老之宫掩映如画”[1],建筑密集,呈现一副繁华之景。2012年1月松陵镇划入吴江太湖新城,2018年10月松陵撤镇,成立松陵街道,松陵镇由小桥流水的千年古镇一跃成为苏州“一核四城”城市发展战略1中南部新城的一部分。由于老镇区历史悠久,建筑与基础设施的年代跨度很大,至今仍保留着较多镇级尺度的街道和建筑(图1)。

为避免“千城一面”,如何处理新型现代学校与镇级空间肌理和尺度的关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设计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分别针对校园内外的城市空间融合和功能提升进行了设计和呈现,希望在校园内外区域局部实现镇域尺度的城市微更新,从而带动周边更多的地段和项目,在尊重与保护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功能的提升(图2~4)。

2 尊重与提升

鲈乡实验小学和幼儿园流虹校区用地面积约28 463m2,是松陵一中的原址,一中迁往新校舍后,原校舍改扩建为鲈乡小学和幼儿园流虹校区。作为原松陵镇的一部分,用地周边的建筑均为3层高的小体量房屋,尺度小、间距窄,道路均为双向两车道的小尺度道路。基于这样的条件,设计前我们就确定了目标和手段:1)沿街排列小体量的建筑,大体量的建筑则布置在基地深处,且控制除教学楼外的主体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控制好教学楼与现状周边建筑的间距,最大程度降低与街道和现状建筑不协调的状况;2)将校园内大体量建筑的屋顶化整为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3)组织约束好新建校园带来的新增交通流量,提高城镇交通效率,降低城镇交通压力。

3 校园界面的尺度融合

基地南面的流虹路宽仅20m,未来小学校园的主要出入口布置于此。为解决校园主入口处城市现状尺度局促的问题,同时降低出入口对城市交通的干扰,设计校门退让现状道路6m,形成200m2的校外入口集散广场,为新建校园创造适宜的主入口尺度,同时缓解校园出入人流对城市交通的冲击。

基地东边的城市街道宽仅12m,根据学校总体布局,教学楼布置在这一侧,为满足班级数量要求,教学楼需要4层,这个高度易对狭小的街道产生压迫感。因此我们将教学楼整体退后,与街道间空出6m的距离,留出消防车道的同时使得建筑主体远离狭窄的街道(图5,6)。

我们希望界定内外的围墙作为校园和街道的软分隔,对内是校园屏风,隔绝园外的喧嚣;对外则充当着城市家具的角色。围墙边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休息座椅和遮阳挑檐,人性化地照顾到校外行人在街道上行走时的身心感受,避免建筑带来的压迫感。同时作为城市环境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围墙被设计为江南水乡传统“游廊”的尺度和形式,很好地融入了小镇肌理,也有效地激起市民的共鸣和对地域的热爱。新校园设计中通过这种微小的温馨和关怀,实现城镇空间的功能提升和风貌保护。

4 适应镇级街道尺度的学生接送研究和交通提升

校园周边的道路尺度狭窄,较难承担上下学交通高峰期的交通负荷,因此将家长接送流线和老师车行流线分时管理,避开接送早晚高峰期。

上下学时段接送学生的机动车辆从北侧永康路进入校园地库,从东侧支路驶出。在此期间地面交通进行限时单行管理:永康路由西向东通行,机动车从仲英大道驶入永康路;东侧支路由北向南通行,机动车从东侧支路驶出进入流虹路。这样地面进地库、地库出地面都是右转通行,与地面车辆无交叉,提高通行效率(图7,8)。

1 区位城市肌理图

2 综合楼正立面

3 校园鸟瞰

4 校园鸟瞰

早上上学时,送学生的小学家长车辆由地库主通道进入小学地库接送专用区域,通过限行管理的固定车道驶入学生下车区,学生下车后通过一个过度区域进入校园下沉庭院,通过大楼梯上到校园内地面层,去往各个班级。下沉庭院不仅是学生的集散和交通转换的空间,而且为地库满足通风采光和消防要求提供了可能性。下午放学时,家长将车辆停在车位,通过人行专用道到达面积约300m2的家长等候区,人行专用道与车行道零交叉,实现人车绝对分流,保证安全。通过铺地的不同材质或地面高差的设置,提醒和保障人行专用道、下客区、等候区的安全性。学生放学后,通过下沉庭院来到地库的学生等候区,经由约25m宽的汇合空间与家长对接,再由人行专用道离开。整个过程人车清晰分流,高效安全。幼儿园的地下接送系统,则是通过家长把车停在地库中幼儿园的家长专用区,然后通过一部楼梯上到幼儿园的地面园外集散广场,再刷卡进入园内完成接送(图9~11)。

地下接送系统既减轻了地上交通拥堵的状况,又有利于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基地北面的永康路宽20m,同时承担着幼儿园主要出入口、小学北侧次要出入口和地下车库出口的交通组织任务。设计中将这3个出入口整合,通过幼儿园入口集散广场统一组织交通。车库出口位于广场东侧,幼儿园主入口和小学次入口分别位于广场西侧和东南侧,三方面的交通需求最终整合了在了一个城市道路开口上,把校园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减到最低(图12)。

5 校园内的江南小镇记忆

现代教育的综合体模式让学校尺度越来越大,与周边的小镇肌理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在校内南广场和综合楼这个校园的核心区域,我们穿插设计了能够体验江南小镇的场景,融入并延续所处地域的空间记忆。

5.1 民居书院

校园主入口正对4层高的综合楼以及它与东侧教学楼所围合的庭院,是进入校园后的第一场景。我们将综合楼的南立面按照江南民居的风貌来设计,立面被分为3个层次,化解了高度带来的空间压迫感。同时用跳动的符号化挑檐,模拟江南民居的视觉体验,为校园主楼的形象赋予了亲切、精致的主题。东侧教学楼临庭院的一侧,在一、二层立面上体现出玲珑有致的江南灰瓦片墙的元素,更是让这个校园主入口的庭院充满民居院落的氛围(图13~16)。

5.2 师生廊厅

综合楼中庭联系着包括校史陈列室、校友活动室阅览室和展览厅等多种公共功能空间,是整个校区内重要的交流和联系空间,也是各科教师与各年级学生们相遇最频繁的空间。我们在西边尽端设置了阅览阶梯,让老师和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共同读书学习。屋顶运用轻盈的绸缎状造型,仿佛晾布架上翻飞的彩锦,中间漏下的一缕缕阳光,都是让人记忆深刻的江南印象(图17)。

5.3 成长游廊

连接综合楼和教学楼的底层连廊宽度增大,靠近教学楼一侧的墙面上设置了涂鸦墙,通过丰富多彩的图案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也展示了学生们非凡的创造力。同时成长游廊也让室内空间与公共主通廊既有一定分隔,又能便捷联系(图18,19)。

5 体量分析图

6 功能分析图

7 地下车库分区图

8 地下车库流线分时管理图

9 小学地下室送学生上学流线分析图

10 小学地下室接学生放学流线分析图

11 幼儿园地下室流线分析图

12 道路开口整合分析图

13 江南院落风貌

14 格栅和挑檐

15 幼儿园主入口

16 立面上的片墙元素

17 师生廊厅

18 教学楼连廊

19 综合楼连廊

6 结语

鲈乡实验小学和幼儿园流虹校区建成后,很好地融入了环境之中,传承了水乡城镇的文脉,尊重并延续了地方的风貌特色,同时努力提升城市界面的品质和交通组织,促进了原松陵镇镇级空间向太湖新城城市空间的转变和升级。

注释

1 2011年召开的苏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明确了这一宏大构想。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蒋宏坤指出:在未来五年,苏州要抢抓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机遇,在做优做靓苏州古城的同时,加快提升东部综合商务城、西部生态科技城建设水平,重点推进南部太湖新城和北部高铁新城建设,全面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猜你喜欢
综合楼教学楼尺度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
艺术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作文本里的方格 组诗
浅谈高校综合楼供配电设计
综合楼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措施分析
广州珠江酒店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
浅谈中医院科研综合楼的建筑规划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