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格换位习得研究

2021-05-28 13:37
现代交际 2021年7期
关键词:句法语料库学习者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6)

“双宾与格”(直接宾语结构)和“介词与格”(介词宾语结构)构成了与格换位的基础,与格换位指的是将某一实体从一个实体转移到另一个实体所引起的占有或动作变化。英语中的与格换位指双宾语与格和介词与格这两个语义上基本相同的结构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的现象,如:“She gave me a book(DO)”和“She gave a book to me(PO)”两个句子。

对英语本族语者使用与格换位结构的研究往往是从形态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的。有不少学者研究了与本族语者与格换位习得顺序有关的问题,如哪个结构更早习得[1]235,也有学者探讨与格换位结构使用频率的问题[2],但很少有学者研究影响英语学习者选择两种不同与格结构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学生万篇英语作文语料库(TECCL)主要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两种与格结构的情况。

一、文献综述

论元结构交替被认为是英语本族语者和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一大困难。与格动词是以受事和目标为论据的动词:一种结构是介词与格,另一种是双宾与格。与格动词通常交替出现,但并非所有的与格动词都交替出现,这就可能导致过度概括的问题。为了解决与格交替习得问题,不少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形态句法角度来说,形态音位因素会影响对两种结构的选择[3]8,DO结构的实现是使用带有词首重音的动词、单音节动词或者第一个音节是非中央元音、第二个音节是重读音节的动词来完成的。从话语功能角度看,与格换位结构与受事和目标的信息已知程度相关,当受事比目标的信息已知程度低时,更多地选用DO结构[4]22;从语义角度看,Gropen等人提出语义限制会影响对DO结构和PO结构的选择,Hawkins[5]则认为对L2与格习得的研究需要超越动词类的语义限制,去考察对象论元结构的各种属性。在前人的研究结论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形态句法类(受事和目标的名词类型、受事和目标所带限定语类型、所包含词的数量长度)对中国学生选择与格结构的影响。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取中国学生万篇英语作文语料库(TECCL)中大学生阶段作文语料进行研究。

主要研究问题为:(1)中国大学生使用DO和PO结构的总体分布情况如何?(2)中国学生选用与格结构时在遵守形态句法变量的相关限制条件时与本族语者是否有差异?

本研究选取give和bring两个动词进行研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所选择的动词应属于Sinclair[6]认为的可以用于DO和PO结构的44个动词;第二,用Antconc软件检索这些动词的所有形式在TECCL中的总频率,同时考虑与格交替出现的数量,最后选取give和bring两个动词。

依据受事和目标的名词类型是代词型还是词汇型、受事和目标所带限定语类型是定指型还是泛指型[7]35,以及所包含词的数量长度对有效检索行以代码形式进行人工标注,再对代码进行检索统计。

三、研究结果

在TECCL语料库中检索give和bring两个动词(包括原形、过去式、单三等形式),一共得到995个检索行,其中DO结构276个,PO结构719个。

观察表1可知,通过二者占比可以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明显偏好使用DO结构。这符合Gropen对英语本族语儿童研究得到的本族语者使用DO结构居多的结论。

1.受事和目标名词类型与结构选择的关系

影响与格换位的形态句法类中第一个变量是受事和目标名词类型。不少学者指出受事和目标名词类型会影响与格换位结构的选择。研究表明,受事实体是词汇型,目标实体是代词型的,一般选用DO结构;受事实体是代词型、目标实体是词汇型的,一般选用PO结构[8]。Collins[7]49在一项关于澳大利亚英语语料库的研究中指出,与格结构在话语确定性、代词性和单词长度等因素上分布是不同的,在对包含PO结构的句子进行分析时,有87%的句子受事为代词型,有90%的句子目标为非代词型。表2是TECCL中受事和目标名词类型与两种与格结构选择的分布情况。

观察表2可知,受事和目标的名词类型对动词与格结构的选择有明显的影响。当受事为代词型、目标为词汇型时,中国英语学习者偏向于使用PO结构;当受事为词汇型、目标为代词型时,偏向使用DO结构;当受事和目标均为代词型时,偏向使用PO结构;当二者均为词汇型时则无明显差异。这一结论和Thompson的研究结果相符。在受事和目标名词类型这一变量下,中国大学生的使用情况和本族语者基本一致,这说明中国二语学习者在选用动词与格结构时,遵守了形态句法类下受事和目标名词类型这一变量规则。

表2 受事和目标名词类型与结构选择的关系

2.受事和目标所带限定语类型与结构选择的关系

形态句法类的第二个变量是受事和目标定指性类型。前人的研究表明,当受事中限定语类型为非确定性、目标中限定语为确定性时,英语本族语者倾向于使用DO结构;当受事中限定语类型为确定性、目标中限定语为非确定性时,英语本族语者倾向于使用PO结构。表3是TECCL中受事和目标中限定语类型与两种与格结构选择的分布情况。

表3 受事和目标定指性类型与结构选择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受事、目标含限定语的确定、非确定性,与结构的选择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观察表3可知,当受事为泛指性、目标为定指性时,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使用DO结构;当受事为定指、目标为泛指时,中国英语学习者则倾向于使用PO结构;当受事和目标均为定指性时,中国英语学习者偏向采用DO结构;均为泛指性时,中国学生选用这两种结构的差异并不明显。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在DO结构中,受事所含限定语倾向于非确定性,目标所含限定语倾向于确定性;在PO结构中,受事所含限定语倾向于确定性,目标所含限定语倾向于非确定性[3]9。这表明中国大学生在选择动词与格结构时同样也遵守了形态句法类下受事和目标定指性类型这一变量规则[3]10。

3.受事和目标的长度与结构选择的关系

在形态句法这一变量下,除了受事和目标名词类型、受事和目标所带限定语类型这两个变量外,受事和目标长度这一因素也会对英语本族语者选用不同的动词与格结构产生影响。很多对英语本族语者的研究表明,直接宾语结构(DO)中,目标的长度要比受事短,而在介词宾语结构(PO)中,目标的长度要比受事长[1]256。Arnold[4]30认为,英语句子往往会遵守“尾重原则”,即当一个句子成分越长时,往往越倾向于出现在句子的末端,也就是说,当受事比目标长时,英语本族语者会更多使用DO结构,而当受事比目标短时,则会倾向于选用PO结构。Gries[9]在研究小品词置位的多因素时指出,单词的长短可以用音节数来衡量,总音节数大于等于9的为长单词,而小于9的为短单词。在该研究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受事和目标所含音节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受事和目标哪个长哪个短。

观察表4可知,当受事长度短于目标时,中国大学生使用PO结构和使用DO结构的情况相近;而当受事长度长于目标时,英语学习者则倾向于使用DO结构;当受事和目标的长度相近时,中国大学生既有选择使用DO结构的情况,也有选择使用PO结构的情况,二者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Thompson的研究结果不相符,后者分析了185个本族语者句子,发现当目标长度较短时,英语本族语者往往使用DO结构,这表明中国大学生有过多使用DO结构的倾向。

表4 受事和目标长度与结构选择的关系

四、结语

本文基于中国大学生作文产生的真实语料,根据动词与格换位结构的原则选取了give和bring两个动词,对影响动词与格换位结构的形态句法变量下的三个不同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国二语学习者在选用不同的与格结构时是否遵守英语本族语者关于形态句法类变量的规则。从方法上说,语料库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文本,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更能反映学习者对不同与格结构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中国大学生在选用DO和PO结构时,在形态句法变量下,基本与本族语者使用情况一致,并未出现明显差异,这表明,中国学生对与格换位结构的掌握还是不错,这可能与中国老师在教授动词与格结构时格外强调相关知识有关。当然本文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只检索了give和bring两个动词,并且只研究了形态句法类变量下每个单因素的影响,没有对话语功能及语义变量进行探讨,也没有涉及诸多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

猜你喜欢
句法语料库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句法二题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