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营造“书香味”的策略分析

2021-05-30 16:35李华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华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营造“书香味”的重要性,提出设置阅读任务,初体验“书香味”;设计主题阅读,增强“书香味”;以问题引领阅读,激发“书香味”;找准朗读基调,传播“书香味”等策略,意在创设一个充满“书香味”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书香味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105-02

阅读是建构学生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也是指引学生成长的精神明灯。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主观分析和单向灌输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阅读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尊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常规的阅读教学通常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学生较少获得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书香味的阅读氛围,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主动阅读需求,使其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营造“书香味”的方法,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设置阅读任务,初体验“书香味”

预习环节是学生开始阅读之旅的起始阶段,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起到导航的作用,也是开启“书香味”营造的最佳时机。通常,设计多样化的课前预习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进入文本阅读,对文本整体形成一个大致印象,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产生疑问、标记重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预习环节设计针对性的导读方案,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与方法,使阅读教学系统化和条理化,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书香味”,享受阅读的乐趣。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一课,讲述了一个远古的神话故事。通常,童话故事类的文章情节生动,较能吸引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按照一般的预习流程,教师多是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画出描写生动的地方,或者在存疑的地方做标记。这样的预习浅尝辄止,学生只能粗略记住故事的大概情节,没有咂摸出故事的深意,也没能进入阅读的氛围。鉴于此,笔者在课前布置了一个阅读任务:在课外寻找与女娲有关的故事,课中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在阅读资源非常丰富以及阅读途径极为广泛的今天,学生迅速找到了许多相关的故事,如“女娲造人”“女娲发明竹笙”“女娲蛇尾人身”等。学生在课上的“故事交流会”中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些故事,一方面通过多种角度解读“女娲娘娘”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大大增加了学生对本课的期待。另一方面通过集体阅读,成功营造了浓郁的“书香味”。当学生正式进入课文学习时,不需要笔者对本篇课文的背景做过多介绍,“书香味”就已经在课堂上弥漫开来,这样展开的阅读教学更加省时省力,阅读过程也更加轻松愉悦。

预习阶段进行“书香味”营造并不局限于背景故事的交流,教师还可以利用预习题帮助学生提前进入文本阅读氛围。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些预习题,一种侧重字音,选出一些包含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正确读音,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yā,yà)下来”“吹得树枝乱(luàn,làn)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chuí,cuí)下来逃走了”“蝉(chán,cán)一声也不出”“雷雨后,一条彩虹(hòng,gòng)挂在天空”等。另一种则设计为连线题,如将量词“一只、一条、一片、一阵”与名词“蜘蛛、彩虹、乌云、大风”用线正确地连接起来。之所以设计这两种预习题,一方面是出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考虑,另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提前領略课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感受文本的“书香味”。课堂效果证实,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预习题中涉及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课堂上教师获得更多时间来剖析文中的重点,如“压”“垂”“挂”“乱”等动词在文中的传神表达,学生因而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使阅读教学简洁高效又不乏深度。

二、设计主题阅读,增强“书香味”

“主题阅读”是群文阅读的形式之一,其具体方式是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将内容和形式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辨析其异同点,以此识别文本的特征和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根据教学难重点及学生的理解水平,选取类似主题的课文,从词句、段落、篇目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阅读,由此营造出浓厚的“书香味”,让学生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体会不同文本对共同主题的不同处理,获得深入的阅读体验。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七月的天山》三篇课文,都描写了祖国大好河山和优美景色,但在表达形式上却各不相同。其中,《海上日出》是按照时间顺序观察日出过程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并带有丰富的联想。而《七月的天山》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均是按照旅游顺序观察,以移步换景的方式来描写景物,其中《七月的天山》先写了天山脚下的景色,再到往里走的景色,以及天山深处的景色;《记金华的双龙洞》则从去双龙洞路上看到的公路两边的映山红写起,然后写到溪流的声音,接着写外洞,从外洞顺着泉源到孔隙,再进入内洞,最后写出洞后的情景,游记的特点更突出。笔者在指导阅读时,让学生将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做对比阅读,然后展开讨论。学生在认真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身上不自觉地散发出一股书卷气,这股书卷气凝聚成浓郁的“书香味”,使人人沉浸在其中,生生受到感染。可见,学生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读起书来更加有活力和感染力。

利用“主题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能充分地思考,提升阅读的主观感受,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常激励学生围绕某一主题积极开展自主阅读,自觉沉浸在阅读的书香氛围中。

三、以问题引领阅读,激发“书香味”

在阅读过程中,疑问是推动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动力,有疑问才有所思,有所思才能有所得。教师应当根据阅读内容不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拓展思维,在阅读中发掘更多的知识,体会更丰富的思想内涵。如此“书香味”的营造才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方寸之间,而是从学生的思维深处溢出,使学生受益无穷。

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笔者首先展示了一张鸽子的图片和一张霸王龙的图片,请学生思考它们俩之间有什么关系。很多学生想当然地回答没有什么关系。于是,笔者再提问:“那大家有没有想过鸟类是怎么起源的呢?”学生因为认知有限,一时无法说出鸟类的起源,笔者顺势开始本课的阅读教学,介绍科学家提出的恐龙和鸟类存在亲缘关系的假说,并引导学生思考题目“恐龙究竟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吸引学生继续阅读课文。学习课文结束后,有学生产生疑问:“只有辽西发现的恐龙有羽毛吗?”于是,笔者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寻找更多带有羽毛的恐龙。学生在课后“资料袋”中发现了很多有羽毛的恐龙资料,使“鸟类与恐龙存在亲缘关系”这一猜测显得更有说服力。也有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疑问:“怎么证明这些恐龙化石中发现的是羽毛呢?它们和现代鸟类的羽毛是一样的吗?”对学生的这些问题,笔者十分重视,不但给予了针对性的解答,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羽毛的构造,以及搜索恐龙化石羽毛的形态。这些拓展阅读不仅解开了学生的疑问,而且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以问题引领阅读,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在阅读中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浓厚的读书兴味,阅读更多的文章和书籍,最终在阅读中得以窥见更加广阔的世界和更加多元的文化,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养成了自主探究、重视证据、不人云亦云的独立探索精神。

四、找准朗读基调,传播“书香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习形式之一。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不同文体找准“着眼点”,确定每次朗读训练的目标。朝着目标出发,阅读的过程才更有意义、有滋味,还利于“书香味”营造,有助于“书香味”传播,让学生受到感染后,自主、自觉进行积极的朗读训练。

首先,朗读和理解必须相互依存,理解是完成朗读的基础和前提,朗读是验证、加深理解的有效方式。如果学生尚未正确理解文本时便急于朗读,即使带有一定的感情,也只是单纯的模仿和机械记忆,体会不到文章的深意,所营造的阅读氛围也较为生硬,对阅读教学助益不大。尤其在古诗词及古文的学习中,由于古今语言习惯的差异,学生理解古诗文存在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详细讲解其中的重点词句,并带领学生通读原文,使学生真正理解原文,此时再让学生开始朗读,才能读出文本的深意所在。例如,在学习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一詩时,有的学生沉醉于“山外青山楼外楼”“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动人描写,因此用了轻快、赞美的语气朗读。笔者没有先纠正,而是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指出看似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背后,是故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沉痛,以及对统治者不思进取、昏庸无为的愤懑。理解了诗歌大意后,学生再读时,自然而然地带着沉郁、悲愤的情绪,尤其是读“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两句时,悲愤的语气中又带着讽刺与蔑视,使诗句的内涵得到准确的表达。

其次,文章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调,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根据情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语气、语速和语调来朗读。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作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描写了草原的迷人景色,表达对草原美景和蒙汉情深的深深赞美。在朗读时笔者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这一思想感情,然后用深情、轻快、略缓的语气来朗读,准确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也使学生阅读的情绪得以正确表达,营造出适切的阅读氛围。

充满读书声的课堂必然是阅读意味浓厚的课堂,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是营造浓郁“书香味”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充满读书声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对所读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同时体会读书的乐趣,感受语言的魅力。

综上所述,阅读课堂“书香味”的营造策略多种多样,但无不紧密围绕着课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预习、对比阅读、问题阅读及有效朗读等多种形式阅读文章,使其自然地步入书籍的海洋,享受“书香味”带来的诸多益处。

【作者简介】李 华(1978—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七团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