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纠正性反馈的研究述评与教学启示

2021-05-31 18:27崔瑛琼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二语习得

崔瑛琼

摘   要: 本文通过挖掘二语习得不同理论视角下关于纠正性反馈的主要观点,结合实证研究进行述评,发现这一策略在现实中有丰富的呈现方式,不同方式均能对二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但会受学习者个体认知与情感、教学情境与内容等方面差异的影响,启示教师在二语教学中可以从采用多样化的反馈方式、审慎选择反馈时机、注重反思实现经验积累等方面着手增强纠正性反馈效用。

关键词: 纠正性反馈   二语习得   教学启示

1.引言

在教学中,反馈指提供给学习者关于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情况的信息,通常以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为目标。纠正性反馈往往以问题解释、提供替换、诱导学习者提供解释或更好的替代回答等为主要形式,是二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Li(2010)等研究证明不论采用的是哪种方式,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促进二语学习,但这些策略发挥效用的程度会受一些因素影响。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发现,深入挖掘影响纠正性反馈的重要因素,探讨二语教学中教师纠正性反馈的效用。

2.纠正性反馈的理论基础

关于纠正性反馈的学理依据不仅可以从传统的认知视角找到支持,还可以得到社会文化转向下的二语习得理论的支持。

2.1认知互动视角

依据输入假说,二语习得主要依赖语言输入,二语学习者的修正产出有助于习得。常见的纠正性反馈可分为提供输入型和促进产出型反馈。提供输入型反馈策略常见的有对学习者有误话语等产出部分的重复、重构、核对确认等具体做法。请求澄清等提示语作为促进产出型反馈的常用方法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关于这两类反馈中哪种更具效果的争议一直存在,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Lyster & Saito (2010)的实证研究,他们认为相较于提供输入型反馈,促进产出的纠正型反馈更有可能促进学习者通过自我纠正实现对该结构的完全掌握。但Ellis(2015)指出不能简单对立地比较这两类反馈,因为反馈中具体的手段功能可能有交集,例如“重构”除了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积极效果的语言输入之外,还可以帮助他们习得新的语言特征,促进产出型中的“提示”可以帮助学习者巩固已有的语言知识。

2.2社会文化视角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理论包含对纠正性反馈的支持,如“支架”概念指出了来自他者的社会活动辅助对学习者学习进程的促进。学习者从当前水平发展到更高一级水平时,包含纠正性反馈的课堂话语在更大程度上是促成知识内化而非单纯的意义协商。Aljaafreh & Lantolf (1994) 在二语学习最近发展区的研究中采用的纠正性反馈就是通过研究者与学习者个体合作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纠正。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是协作、动态的过程,是随着时间推移从需要较多他者调节过渡到最终独立正确使用语言结构的自我调节。

3.纠正性反馈效用的影响因素

近二十年,二语教学领域中纠正性反馈效用的研究数量丰富,学者们的发现总体上印证了纠正性反馈效用不能简单与反馈类型或具体手段直接挂钩,因为其中涉及一系列影响因素。

3.1学习者语言学能

学习者差异可被用于预测学习者是如何处理输入和输出的,以及他们多大程度上可以从课堂互动中获益。其中,对学习者语言学能差异的深入探究较丰富地揭示了纠正性反馈对学习者产生的效用是不同的。

例如,工作记忆作为语言学能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指学习者需要联合运作自身能力参与形式或意义协商,并从协商中学习。通常具有较大工作记忆容量的学习者更善于注意到反馈中包含的形式纠正,通过修正自身语言输出回应反馈,并将处于工作记忆的信息关联贮存于长期记忆的信息(Ellis,2015)。Révész (2012)发现在获得教师反馈的实验组学习者中,口语描述性任务中的得分与语音短时记忆容量相关,书面写作任务得分与学习者复杂记忆容量有关。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语音记忆较强的学习者更容易从教师口头反馈中获益,因为反馈中包含的程序性知识是完成口语产出所需要的;复杂记忆较强的学习者更容易通过有意识地处理教师反馈中信息获得对完成书面写作任务有益的陈述性知识。

3.2学习者情感态度

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会影响纠正性反馈的效用。根据情感过滤假说,学习者对二语输入的开放程度会受情感过滤机制制约,对学习者二语偏误过于频繁的纠正、严厉指责,或在公开场合给予纠正性反馈都有可能使学习者情绪焦虑,导致过滤后进入认知通道的输入减少。因此,教师需要尽力激发二语学习动机,为学习者营造愉悦、积极的语言学习体验,适度控制对儿童二语产出的纠正量。现实中受制于社会文化语境等因素,二语教师往往面临尊重二语学习者情感需求与提供最大化正确语言输入的矛盾,处理时需要仔细斟酌。

3.3具体教学内容与情境

纠正性反馈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的效用还与涉及的具体语言教学情形有关。早期一些研究表明直接纠正比隐晦纠正对学习者掌握简单语言结构更有效,隐晦纠正比直接纠正对复杂语言结构的学习更有效。但是更新研究显示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Lyster & Mori (2006)的研究揭示了不同情境會对学习者二语学习中发生的反馈有影响。因此,在探讨纠正性反馈效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因素。

4.纠正性反馈研究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为促进效用最大化,教师在使用纠正性反馈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类因素。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提出策略性建议,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可以依据现实情况采用。

4.1尝试多样化的反馈方式

即便如前所述,不论二语教学中教师采用何种具体的反馈方式都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已有研究提示教师单一的反馈方式带来的成效往往不尽如人意。既与具体的语言教学内容如语言结构、语法点等本身的特性有关,又与学习者双脚认知差异有关。苏建红,蒋安琪(2020)通过准实验研究,表明在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一般过去时习得的促进方面,工作记忆容量高的受试者相比工作记忆容量低的受试者而言对于这两种反馈能达到更优效果。这一结果提示教师对于低工作记忆学生需要给予更多关注,思考如何善用有效刺激帮助他们回忆显性语言知识,弥合不同反馈语造成的部分学生群体间的效果差异。苏建红(2020)也对不同性质错误的纠正效果开展了实验研究,发现书面纠正性反馈中的元语言反馈效果优于直接反馈,间接反馈效果最不显著。教师可以从此研究中获得启发,即针对学生具体偏误类型转换反馈方式,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反馈方式整合利用是合理做法。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二语习得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