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学生就业适应性、稳定性影响研究

2021-05-31 03:02杜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适应性主观效能

杜潇

[摘           要]  针对现在高职学生就业适应性差、稳定性差这一社会问题,工作组通过对在校学生积极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心理资本建设,发展希望、培养乐观精神、提升自我效能、提高韧性,提升主观幸福感,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通过社团活动,在校模拟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理念,提高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资本;高职学生;就业适应性;就业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40-02

现在各高职院校面临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出现对工作环境不适应的现象,工作持续性差,频繁调换工作单位。学生放弃原有专业,高频更换工作,只能是恶性循环,导致个人能力很难得到提升,职业发展受阻。对于社会来说,也是巨大损失。本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就业指导课程中,组建社团,通过“团体辅导”“主题小组”“情景扮演”将职业环境搬入校园,从心理资本建设角度,帮助学生适应工作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一、高职学生就业“不适应”“不稳定”心理分析

本工作组对2017届学生随机抽取样本,毕业两年后发放《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标准化的定量就业资料,分析学生的就业心态,分析数据得出,在两家公司任职的学生占比33.3%,三家及以上任职学生占比27.5%。

分析心理原因,毕业生对职业社会环境没有充分准备,不适应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变化,面对挫折时,往往归因于外界环境,不能正视自己,轻易选择退却,频频更换工作岗位,甚至尝试不同行业领域,认为通过改变外界环境的这一“捷径”,可以使自己摆脱种种的“不如意”。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因为学生专业技术欠缺,而是因为其欠缺对未知的热情、希望;欠缺面对压力的韧性;欠缺积极乐观的心态。作为初始从业者的学生屡屡受挫,致使内心状态发生转变,将“不如意”改为内归因,自信心丧失,自我质疑,幸福感缺失。

二、积极心理的内涵

(一)积极心理学的本质

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等学者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1]积极心理学关注如何在一生中感觉好,成就自我。

(二)積极情感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的积极情感,比如希望、满足、兴奋、自豪和爱意等。Susan E.(2000)认为众多的积极情绪之间并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存在着一致的同步关系。研究表明,积极情感程度高的人有三个突出构成部分:强复原力、高自我效能预期和乐观精神,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成熟的应对能力,人际关系融洽,尤其是在面对逆境的时候更有可能保持突出的积极心态复原力。这些积极情绪和成功体验,能增强本体的积极资源,如促进人的健康,增长智力和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

(三)主观幸福感(SWB)

主观幸福感指,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情感评价,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2]“认知评价”描述了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和我们对特定领域(如家庭生活、职业等)的满意度。“情感评价”与我们的情感体验有关,主观幸福感高指的是频繁而强烈的积极状态(如喜悦、希望和骄傲),以及消极状态的普遍缺失(如愤怒、嫉妒和失望),反之,低主观幸福感指高频强烈的消极状态。

(四)积极心理资本

Luthans将人类积极的品质归纳为希望、乐观、韧性和自我效能四个维度,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积极心理资本”中。[3]心理资本是持续稳定的内在特征,与主观幸福感正向相关,尤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测量,并可以通过干预实现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对职业适应性的影响

(一)主观幸福感对职业适应性的影响

主观幸福感是由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组成的复合结构,工作经历延伸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反之亦然,这表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关系。[4]受心理需求满足的影响:当个体感到自己的行为是有意义和自愿的——这可能满足对自主的需求;感到自己的行为是有效率的——这可以满足他们对能力的心理需求;以及感到被赞赏、被理解并与重要的其他人联系在一起——这可以满足他们对人际关系的需求。个人在工作中会更快乐、更有效率、更投入,会正向提高生活满意度,让积极情绪高频出现,主观幸福感达到高水平。[5]经研究,反向也成立,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的个体,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在入职工作中积极乐观,全力追求成功体验,表现出强适应性;而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的个体,工作满意度相对较低。

(二)积极心理资本对职业适应性的影响

心理资本水平较高个体,在工作中效率高,职业适应性强。积极心理资本可以区别于其他形式的与人有关的资本,比如个人的知识储备、职业能力,或者通过经验或教育和培训增加的职业技能,它是类状态变量,表现出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研究证明,心理资本水平较高的员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6]鉴于人们普遍期望成功源于乐观,而对个人能力的信念来自效能,那些充满希望和有效率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更满意,因为他们的工作表现更好。他们有信心坚持,接受挑战,努力实现他们的目标(效能)。此外,他们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次级目标和途径,并能够通过寻求各种途径来预见和克服障碍(希望)。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水平高的员工被发现更容易占据重要岗位,比同等职业水平但心理承受力较低的同事表现更好,对自己成功的能力更有信心,因为他们心理承受力较高、内耗少,积极应对问题,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来追求目标,从而使离职意愿降低。而那些心理资本低水平的人,悲观、没有信心、心理韧性差,在遇到困难时更有可能放弃和失败,如在遭遇职场逆境时,因无法摆脱负面情绪而会选择离职。[7]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增强高职学生职业适应性路径的研究

本研究组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和社团活动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向大学生提供积极心理资本发展训练。

(一)提升主观幸福感

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科学地认知感觉、知觉、动机、情绪、人格等心理学概念;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加强自身心理学知识理论修养。通过社团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接受完整的自己,不过高、过低地评价自己,从全新的视角认识自己,爱上真实的自己,提升主观幸福感,保持高频积极情绪,为进入社会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发展希望

充满希望的思想反映了这样一种信念:一个人可以竭尽全力找到通往理想目标的途径,进而勇往直前。希望,它是一个认知过程,它激励人们找到意志力(目标导向的决心)和方法力(规划实现目标的方法),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期望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就业指导的课堂上,综合运用心理量表、职业测评工具,科学量化评价学生个体,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探究潜意识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建立具体的、可衡量的、符合社会环境、可实现的目标,并将目标以若干时间段加以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具体内容包括学习、生活、健康娱乐、职业规划、人生理想,从而达到激励学生个体产生强大内驱动力、为实现自己既定目标而努力的最终目的。

(三)提升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产生效果的能力的信念。是否有信心承担并投入努力来成功地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决定了我们的感受、思考和自我激勵。我们的效率期望越高,我们就越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从而获得更高的成功概率。班杜拉(1994)发现,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认知(想法塑造现实);(2)动机(信念预期结果塑造动机);(3)情感(感知应对自我效能调节回避行为);(4)选择(仅将自身置于可掌控的情境下)。综上所述,强化自我效能的方法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聚焦过往成功

回顾过去的成功是提高自我效能水平的有利方法。在社团分组活动中,学生互相寻找(提高认识)和欣赏自己曾经成功的事件,通过描述促成成功的因素、特质和信念,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可以掌握提高自我效能水平的经验。

2.模仿成功模型

在团体活动中,预设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施可行性应对举措,在类似的情况下解决这些困难,克服障碍。模拟中的成功经验,会对学生有很强的心理暗示,让学生认可自己的能力,增强未来工作中应对困难、挫折的自信心。

3.换框消极经验

思维情绪通常由我们的思维过程处理遇见事件而产生。在有压力和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解释我们的身体和情绪反应,会影响我们对压力的承受度。这表明,我们看待挑战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我们自身应对这些挑战的结果。在社团活动中,组织职场模拟对抗赛,通过竞技氛围,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进入一种情感唤醒状态,表现为自身充满活力,激发活跃的大脑产生更多的灵感,换框疲劳、抗拒、恐惧等消极情绪。通过上述干预过程,学生可以为未来应对职场困难换框消极情绪积累先期经验。

(四)提高韧性

韧性是从逆境中恢复过来的能力,是克服消极事件后变得更强的能力。在社团活动中,模拟失望与绝望情境,学生克服困难的最佳方式是面对现实,而不是积极思考。如果我们期待事情会很快好转,当形势变化不顺意时,我们可能会失去精力和希望。因此,在困难的情况下,面对和接受现实可以为吃苦奠定更好的基础,支撑自身坚持下去。复原力的核心在于积极寻找新路径,即使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通过自身韧性也会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五)培养乐观精神

乐观被定义为对现在和将来的成功作出积极的归因。培养乐观精神是为了改善关注点,相信困难总会过去,美好将要发生。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用积极的话语互相鼓励,收集生活中的“小美好”,为自身打上乐观、积极的烙印,理解人生中没有什么事情是恒久不变的这一事实。我们评估过去事件的方式对我们如何预测未来有重大影响,对过去体验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有积极的归因。

五、总结

本工作组通过积极心理方向干预,弱化学生的一些消极观念,实现增强主观幸福感,提升学生心理资本的预期。在校园里创建就业环境,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职业人理念,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毕业生活有积极心理准备,毕业进入职场后,有很强的适应性,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321-327.

[2]Luthans F,Youssef CM.心理资本[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武成莉,龚慧.国外心理资本研究述评[J].中国市场,2018(6):14-15.

[4]贾文文,王忠军,温琳,等.企业员工职业成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

[5]周爱钦,刘军,孔茗.职业成功能给员工带来幸福吗:基于自我评价的视角[J].学术研究,2017(9).

[6]于茜.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科教文汇,2014(19).

[7]张玲.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适应性主观效能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后印象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