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5-31 19:59苏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基础课思政育人

苏河

[摘           要]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任务。根据在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从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融入思政元素的教育意义、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的做法、电类专业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案例、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四方面不断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挖掘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思政元素,在各教学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电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148-02

一、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育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定义

课程思政的依据是课程所内蕴的价值性,总体目标是育人并以课程作为手段。它基于思政课程的价值属性,发挥学校各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围绕培养技术、知识、与时俱进、体现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诸方面的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形成系统合力。简单来说,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開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国家输送高技能型人才。但高职学生大都文化基础差,对电类专业基础课,如电路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概念多且抽象的课程更觉得非常难学、难记、难理解,产生畏难情绪,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利用课程思政,以专业基础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事半功倍,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的做法

(一)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但部分教师对电类专业基础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疑惑,感觉专业基础课的思政空间、思政内容有限。当然,课程思政跟各课程的固有知识有关,更关键的是我们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及自身的思政知识结构欠丰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要在专业教育中探索深化、拓展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途径,不同课程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宜精不宜多。

(二)改变教学方法,精准找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的关联点

在电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积极挖掘这些课程的课程思政资源,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向。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故事、讨论及具体案例融入思政内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把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内容融合,提升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及综合素养。同时也要注意思政教育的适度性不能牵强附会,更不需要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生搬硬套,要找准思政教育的最佳时机,不能生拉硬扯插入一些死板的说教为了融入而融入,搞形式主义会使思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三)对考核模式进行创新,在期末考核中加入思政考核

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加强过程考核,注重素质考查。高职专业基础课等教学要将立德树人摆在首要位置,在考核评价时我们应当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如上课前的自主学习完成情况、课上小组活动时的参与情况。每次课上的在线测试结果,对学生的阶段评分及作业、实验、小论文的完成质量等,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既注重知识的吸收,更注重思想理念的浸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电类专业基础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案例

巧妙融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四、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一)部分电类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思政知识结构待提升

思政工作在高职院校的传统是由辅导员开展,而辅导员与专业老师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工作沟通渠道,使辅导员老师在思政教育中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理念引导,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思政关联,教育的效果被降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思政内容渗透,把努力钻研、勇于拼搏的科学作风,坚忍不拔、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等思政内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二)电类专业基础课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系统

专业基础课一般课时少、内容多,教师忙着赶教学进度,少有时间考虑融入思政内容,所以会导致引入思政案例不多、不系统。学校可通过办教学工作坊、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与辅导员沟通等手段,修改现有的教学大纲,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案例,形成具有思政特色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的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落实。

(三)专业基础课内容与思政元素不够融合

高职院校虽然已经逐渐将专业基础课等课程的思政模式引入课堂,但往往是在专业知识讲解中穿插思政教育,有些僵化,为了融入而融入。作为电类专业基础课教师在实践课程思政中应注意坚守专业知识定位,注重课程视野,注重多元融合,注重课程文化育人,崇尚科学精神,发掘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历史和人物教育的作用,注重学以致用,在实践中落实课程思政,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更多的人文情怀教育或穿插时事政治内容,使课程思政变得具有趣味性。

五、结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要经历“(1)‘想用——主动体验课程思政、(2)‘能用——不断加大课程思政的教学融合、(3)‘会用——熟练掌握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即能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思政内容、(4)‘用好——教师形成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深度融合的能力”这四个迭代提升阶段,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面对挑战,教师要不断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挖掘电类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思政元素,在各教学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为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任务做出奉献。

参考文献:

[1]曾诚.试析如何构建高职院校自动控制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J].农家参谋,2019(4).

[2]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3]曾悦.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索[J].科技风,2018(35):254.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基础课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