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21-05-31 21:58王正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思政辅导员

王正强

[摘           要]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领域、各个学科都得到了不断发展,传统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积极心理学。作为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使命,积极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及时效性。在积极心理学中,主要围绕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展开研究,然后与人类的心理品质进行结合,强化基本心理健康教育,加快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时,积极心理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校辅导员要充分掌握积极心理学的价值,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及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思政教育;高校辅导员;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230-02

在高等教育阶段,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園生活中交往最密切的人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力量之一。辅导员要对积极心理学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影响,在开展思政教育时,用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思政教育与积极心理学之间的契合点,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高校在近几年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政治路线基本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比如说: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等。高校在思政教育队伍建设方面速度较慢,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关联性相对较小,且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时间较短,辅导员在思政教育方面进步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大学生价值观受互联网影响的速度。互联网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应用越来越广的同时,带给大学生一些负面消极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高校缺乏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在网络的影响下出现扭曲,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扭转。

二、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困境

第一,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的信念非常薄弱,并未树立坚定的理想。在信息网络设备及信息网络技术普及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大学生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表现出使命感、责任感等薄弱的问题。

第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弱。部分大学生只关注自己,而不关注他人,只重视自我的发展,而对于集体荣誉、团队荣誉漠不关心。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大学生玩物丧志,整日沉迷于电子网络虚拟世界之中,没有理想,荒废学业。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现状,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就业压力随着不断提升。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一)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对于高校来说,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一,促进高校思想教育体制的完善性,高校辅导员应用积极心理学,不仅可以进一步将思想教育进行完善,还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速度。

第二,在实施思政教育工作时,校方要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主动性、被动性进行深刻的理解。校方与辅导员之间要开展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完善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日常工作之中,有效拉近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更是大学生的朋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轻松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跳出了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局限性。

(二)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

当代大学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比如说:就业压力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原生家庭环境导致其自卑心理严重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产生各种消极的想法。辅导员要对积极心理学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促进大学生思维模式的改变,使其用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挖掘并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自觉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利用积极心理学来从本质上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学生应对、解决困难挫折的方式方法进行正面引导与影响。

(三)明确工作重点、改革创新工作方法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思想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在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学生群体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化现象。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与大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心理变化情况。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引入积极心理学,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应用积极心理学之后,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信任度不断提升,积极开展双向思想交流,强化情感交流,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将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模式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实行事前补救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实现了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四、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一)辅导员从不同的角度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

从主观层面来看,积极心理学主要围绕积极的情绪体验来展开,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等行为方式都受到积极情绪体验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积极情绪体验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三个阶段,即过去、现在和未来。对过去的积极情感体验进行寻找,可以提升大学生过去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对现在的积极情绪体验进行梳理,有助于大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不如意,会用更加积极的方式来进行面对与处理,当辅导员面对犯错的学生时,要用宽容的态度来对犯错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从错误中走出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在校园中的归属感,感受到幸福。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希望,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各种潜在的压力与问题,促进学生获得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有效应对处理困难的潜能。

从个体层面来看,主要围绕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来展开。当学生拥有积极的人格特质后,才能拥有对幸福与希望进行不断追求的动力。学生的父母、朋友、老师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亲密、接触最大的群体,他们的言行与帮助会影响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高校辅导员要对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征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关注大学生积极人格特征的发展,引导帮助大学生对自身的积极主动感观进行主动的探寻,在高校校园环境中,将自身的积极心理应用到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引导其树立个人积极愿景,以及感悟、体验幸福生活的愿望,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不断提升。

站在群体层面来看,个体层面的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责任感等各种积极特质,有助于形成群体层面的良好氛围,这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个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双向环境交流的价值所在。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学生共同围绕主题班会、学生相关制度的创建与完善、集体活动等进行深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传导积极正向的能量输出,确保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感受更多积极正向的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二)改革创新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计划

1.重视学生个人积极特质的培育

辅导员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有效降低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打造具有群体性特色的情感范围。比如说,辅导员利用主题课堂会议时间,鼓励学生围绕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演讲。辅导员在对学生特点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具体工作的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学生进行帮忙,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双方进行沟通交流的频率,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也将得到提升。

2.加强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重视政治团队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会随着很多因素的改变而有所调整,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还要提升自身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积极心理学,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为国家培养更多思政水平高的优秀人才。高校辅导员要成为积极心理学应用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领头羊,促使思政教育与积极心理学进行更为深入的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引导学生适应校园生活,接受校园文化,树立积极正向的心态,改变消极負面的观念与心态。

(三)强化网络设施配合

如今,网络已经深入到民众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在其日常生活已经成为必需品,网络信息虽然鱼龙混杂,但是网络一直处于优势地位。高校辅导员要借助网络优势,引导学生观看网络思政教育相关且具有积极心态的电影、新闻等,通过具有建设性的活动来营造良好的班风,鼓励并推动社团举办积极的思政教育活动,利用网络渠道来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员在促进积极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

(四)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都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高校辅导员要了解关注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利用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心理问题。同时还要针对就业问题展开系统性的指导。帮助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合理规划,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的就业实力,缓解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五、结语

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而高校辅导员又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校园风气建设密切相关,辅导员要站大学生的角度来大胆创新,对学生的选择给予充分的尊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性格与品质,还要对积极心理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总结,避免出现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大学生将心理问题、隐患等进行刻意的隐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正向积极的引导,对学生的疑惑、困难进行积极疏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辅导员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时,要对现阶段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弥补,对于学生在思想或心理上的变化,要给予及时的了解与掌握,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陈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政课的开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93-96.

[2]盛伟男.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9,3(9):193.

[3]严苏丹.积极心理学在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28(4):120-125.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心理学思政辅导员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没有用”的心理学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跟踪导练(二)5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