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 代谢参数对胆管癌的预后评估价值

2021-06-04 01:48来瑞鹤周文婧耿羽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胆管癌生存期全身

来瑞鹤,周文婧,耿羽智,蒋 冲,滕 月,何 健

(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核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08;2.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11)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侵袭性肿瘤,其中90%以上为腺癌;根据肿瘤位置可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外胆管细胞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CC)[1]。近几年,亚洲人胆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2-3],5 年的总体存活率仅15%~40%[4]。手术是唯一长期延长患者生存机会的治疗方法[5],但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可切除率很低[6]。由于大多数胆管癌患者并无可识别的预后危险因素[7],因此,探索有效的预后危险因素对预测疾病的转归意义重大。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 是一种无创成像方式,比CT 和MRI 更能准确地早期检测肿瘤、识别隐匿性转移病灶[8]。目前,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已成为评估肿瘤病灶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大多数18F-FDG PET/CT 研究都使用SUVmax单一指标评估肿瘤的代谢情况[9-10]。然而,SUVmax仅代表肿瘤代谢最活跃的部分,不能反映肿瘤的总体代谢情况。Biehl 等[11-12]提出可使用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ur volume,MTV)和肿瘤糖酵解负荷(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克服SUVmax的局限性。目前,全身MTV 和全身TLG对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肿瘤基线18F-FDG PET/CT 的代谢参数对胆管癌的预后评估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胆管癌患者41 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②术前行基线18F-FDG PET/CT,且与病理确诊时间间隔<1 个月,检查前未接受放疗、化疗或其他全身系统性治疗。排除标准:①失访(7 例);②数据不全(2 例);③距离行基线18F-FDG PET/CT 时间<6 个月(3 例)。最终纳入胆管癌患者29 例,男12 例,女17 例;年龄42~82 岁,中位年龄64 岁,≥60 岁20 例(68.97%)。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糖类抗原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肿瘤位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8 版TNM 分期[11-12]及治疗方式等信息。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GEMINI GXL PET/CT。扫描参数:120 kV,120 mA,层厚5.0 mm,层距5.0 mm。检查前患者均空腹>6 h,静脉注射18F-FDG(江原安迪科公司生产,放射化学纯度>95%)前空腹血糖≤10.0 mmol/L,剂量5.18×106Bq/kg 体质量。45 min 至1 h 后采集全身图像,先行CT 定位扫描,后行PET 扫描,采用三维采集模式,扫描范围自颅顶至股骨中下段,共9~10 个床位,采集时间为1.2 min/床位;应用CT 数据进行衰减校正,经迭代法重建,最终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CT、PET 及PET/CT 融合图像。

1.3 图像分析 由2 位有PET/CT 诊断经验的核医学医师独立阅片。在MEDEX 工作站对病灶进行勾画,以临界值为40% SUVmax的体素为边界[13],勾画出每个病灶的MTV,每个病灶的MTV 之和为全身MTV。TLG 为ROI 内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与MTV 的乘积,勾画后由系统自动得出结果,每个病灶的TLG 之和为全身TLG。

1.4 治疗方法 29 例患者中,单纯手术2 例;单纯化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5 例;单纯放疗1 例;联合治疗10 例,其中化疗联合手术治疗6 例,化疗联合PD-1 单抗治疗4 例;其他治疗11 例,其中肝移植4 例,对症治疗7 例。随访期间,依据影像学检查判断疾病是否进展,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

1.5 随访及分组 随访3~52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 个月。随访期为患者确诊至最后一次临床回顾的时间。以SUVmax、全身MTV 和全身TLG 的最佳阈值为界,分为小于阈值组与大于等于阈值组,比较组间总生存期(确诊至死亡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ROC 曲线计算最佳SUVmax、全身MTV、全身TLG 的临界值。小于阈值组与大于等于阈值组组间总生存期的差异行Kaplan-Meier 法及Log-rank 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评估PET 参数和临床变量的预后意义。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评估PET 参数是否为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9 例患者中,ICC 8 例(27.6%),肝门部胆管癌17 例(58.62%),远端胆管癌4 例(13.79%)。25 例(86.21%)血清CA19-9 升高≥27 kU/L,3 例(10.34%)血清CEA 升高(≥10 μg/L),8 例(27.59%)血清CA125 升高(≥30.2 kU/L)。TNM 分期Ⅰ~Ⅱ期8 例(27.59%),Ⅲ~Ⅳ期21 例(72.41%)。随访期间14 例(48.28%)死亡。

2.2 生存分析 PET 代谢参数预测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的ROC 曲线分析结果见表1,SUVmax、全身MTV 和全身TLG 的最佳阈值分别为3.77、11.45 cm3和20.52。

表1 PET 代谢参数预测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的ROC 曲线分析

小于SUVmax、全身MTV 和全身TLG 阈值患者的1 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3/6)、50.00%(4/8)、66.67%(4/6),死亡率分别为33.33%(2/6)、12.50%(1/8)、0(0/6);大于等于阈值患者的1 年生存率分别为34.78%(8/23)、28.57%(6/21)、30.43%(7/23),死亡率分别为52.17%(12/23)、61.90%(13/21)、60.87%(14/23)。全身MTV 和全身TLG 小于阈值组与大于等于阈值组比较,总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37;χ2=5.32,P=0.012);SUVmax小于阈值组与大于阈值组比较,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0,P=0.507)(图1~3)。

应用临床指标和PET 参数对总生存期进行单因素分析(表2),结果显示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包括CA125≥30.2 kU/L、全身MTV≥11.45 cm3和全身TLG≥20.52。

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CA125、全身MTV和全身TLG)行多因素分析(表3)。Cox 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身MTV≥11.45 cm3和全身TLG≥20.52 均不是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3 29 例胆管癌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胆管癌是由具有胆管细胞分化特征的多种上皮肿瘤组成的实体瘤[6]。目前,国内18F-FDG PET/CT 在胆管癌中的应用主要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方面[14-16],对于疾病预后评估的研究较少,且仅用PET 单一代谢参数SUVmax进行预后评估[17-18]。由于胆管癌的侵袭性快速生长方式和缺乏早期临床症状的特征,导致临床确诊时患者多已处于疾病晚期,及时判断该病预后可优化其治疗决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诊疗中,SUVmax代表肿瘤细胞的代谢活跃度,并与其增殖相关,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UVmax对胆管癌患者预后预测作用价值有限。Ikeno 等[19]研究了50 例ICC 患者发现,SUVmax并不能预测ICC 术后患者的预后,提示SUVmax预测ICC术后生存期的价值有限,这与本研究相似。但也有研究[1,20]表明,高SUVmax仍预示ICC 手术患者的不良预后。Sabate-Llobera 等[1]研究表明,ICC 与ECC 相比,病灶SUVmax明显升高(P=0.006),说明不同位置胆管癌的FDG 代谢有显著差异。此外,胆管癌具有肿瘤异质性且不同位置的胆管癌在临床病理方面不同[21],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SUVmax在胆管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不一致性。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18F-FDG PET代谢参数MTV 和TLG 在肿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但在我国,尤其是在胆管癌的预后研究中,MTV 和TLG的研究报道很少。已有文献报道在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中,肿瘤代谢参数MTV 和TLG 能够比SUVmax更准确地评估预后[22-24]。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身MTV 和全身TLG 均能预测疾病的总生存期;虽然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全身MTV 和全身TLG 不是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最佳预测因子,但仍是重要预测因子,全身MTV 和全身TLG 越高,胆管癌患者死亡概率越高(P=0.037,0.021);这与Ikeno 等[19]的研究结果相似,其团队研究发现全身MTV 和全身TLG 是50 例ICC 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重要预测因子。同时,Harimoto 等[25]研究也发现,术前全身TLG可能是肝切除术后ICC 患者有价值的预后因素。

CEA、CA125、CA19-9 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关键指标,也被广泛应用于胆管癌的诊断中[26-27],但在胆管癌预后研究中的应用相对较少。近期有研究分析了55 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因子发现,升高的甲胎蛋白(AFP)和/或CA19-9 是长期生存的预后危险因素[28]。Zheng 等[29]研究了246 例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ICC 患者发现,一种新的由术前C 反应蛋白和CA19-9 水平组成的术前评分系统能有效预测ICC 患者术后生存。此外,Qiang 等[30]研究也表明,升高的CEA 是ICC 患者无病生存的重要预后指标,可用于评估ICC 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而本研究显示,血清CA19-9 和CEA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有限,但血清CA125 是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的预后因素。分析其原因:①本研究入组患者除17 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还包括8 例ICC和4 例远端胆管癌患者,且仅3 例CEA 升高;②例数较少,仅29 例,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但本研究也发现,血清CA125 能够预测胆管癌患者的总生存期,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较少,因此,在今后研究中,需收集大样本数据进一步探讨CA125 在临床中的预后价值,为胆管癌患者寻找更有效的预后预测因子。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为单中心研究,且患者数量较少;②为回顾性分析;③随访时间较短,部分患者未随访至终点,可能影响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18F-FDG PET/CT 的代谢参数全身MTV 和全身TLG 在预测胆管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图1 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3.77 与≥3.77 的胆管癌患者生存曲线比较 图2 全身肿瘤代谢体积(MTV)<11.45 cm3 与≥11.45 cm3 的胆管癌患者生存曲线比较 图3 全省肿瘤糖酵解负荷(TLG)<20.52 与≥20.52 的胆管癌患者生存曲线比较

猜你喜欢
胆管癌生存期全身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冬日暖暖
久坐一族,放松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