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城藏通州

2021-06-06 19:00高申
北京纪事 2021年6期
关键词:夯土窑厂北齐

高申

北齐长城

北齐长城上的人家

长城之上的生活

只要提及長城,世人想到的大多是那些修筑在山岭之上、险峻且宏伟的砖石城墙。这样的城墙,一般都是明代以后才广泛出现。此前,无论是一座城池的围墙,还是连绵不断的边墙,其材质基本上为夯土。这样的城墙,于北京域内最为显著者,便是元大都遗址了。

而今,北京辖区内的元代以前城墙遗址,除了残留下来的那一点金中都夯土外,剩下的一些几乎不为世人所知。这也难怪,曾经的城墙或边墙遗迹,如房山区琉璃河的商周夯土墙、窦店的汉代夯土墙、海淀区清河汉代夯土墙等,皆在城郊“游人罕至”,或被大量民宅掩盖起来的地方。这还单是指夯土城墙而言。至于北京域内元代以前的长城,似乎更容易被世人遗忘。

“通州还有长城?怎么可能?通州的海拔高度,差不多是北京地区最低的了。修个长城能做啥用?”待我准备去通州寻访古长城遗址的时候,身边朋友的问题如连珠炮般砸来。其实,我也疑惑自己是否去对了。依北京辖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最没理由建造长城者,便是通州区与大兴区了。“这两个区可说是连一座山丘都没有的地方。”他陈述完观点,我略略地点了一下头,表面有些逞强,然内心里还是接受了。去看看,据说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在,兴许通州区的文物部门不会胡乱立碑吧?

某个周末的上午,我与好友来到通州区的北齐长城遗址。说来也巧,此遗址就在窑厂村热闹的街巷路口附近。走到文保碑前,我发现自己见到了一座被老式平房所占据的、如村落一般的土坡。这样的土坡,于通州区的范围内并不多见。与土坡隔街相望之处,乃建成未久的居民小区。土坡的同一侧不远处,则是冯玉祥早年驻兵的“通州兵营”所在地。

北齐修筑长城,在《北齐书》中是有着明确记载的。而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日益强盛的突厥人入侵。须知,北齐政权的开国时间乃是高洋称帝的天保元年(550年)。两年过后,北边突厥主阿史那土门出兵打败另一强大少数民族政权柔然,土门遂自称伊利可汗。其时,为天保三年(552年)。此后未久,伊利可汗去世,接替他的是木杆可汗(553-572年)。也就在这时,突厥王朝的势力至为强盛。其控制范围,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里海。

与如此强大王朝作邻居,北齐政权的统治者心里是啥滋味,恐怕不必多言了。当然,在突厥新老可汗更替之时,北齐与突厥曾有过一次战斗。根据《北齐书》中的说法,天保四年(553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帝自晋阳(山西)北讨突厥。”“(帝)亲追突厥於朔州(山西),突厥请降,许之而还。”看来,此时的博弈,作为中原政权的北齐还略占上风。然好景不长,随着突厥人的不断骚扰,使得不胜其烦的北齐皇帝断然决定,要修筑一条绵长的夯土边墙,用以保卫胜利果实。

早在天保三年(552年),北齐长城便开始建造。按照《北齐书》的记载:天保六年(555年)北齐政权“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或为“北下口”,位于而今昌平区南口)至恒州(556年前,治所在山西忻州;556年后,移至山西大同。进行转移的原因,在于北齐政权收复了晋北一带的失地。)九百余里”。若以这段长城修筑完成时的东西至点而论,其大致走向为今日北京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

此后,北齐政权又于天保七年(556年)动工兴修“自西河总秦戍(西河郡的治所,在而今的山西汾阳。依照《方舆记要》的说法,总秦戍则位于距离汾阳北侧甚远的大同西北,内蒙古清水河县界)东至海(位于而今河北省山海关附近的渤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六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的长城。如今,关于这段长城的发掘整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疑问。就北京境内来说,天保六年、七年所建造的长城,皆于京北居庸关等地发现了实物。根据罗哲文等学者的论证,此乃北京境内居庸关以东地区首次出现长城的身影。

及至天保八年(557年),北齐政权又进行了一次长城的营造活动。根据《北齐书》所载:“天保八年,初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洛拨而东,至于坞纥戍,凡四百余里。”这或可视作北齐时代的“内长城”。关于这段“内长城”的实物,依照曹子西主编的《北京通史(第一卷)》中的推测,大体位于通州、顺义一带。这在1984年于通州区出土的唐代墓志铭文中,便有明确的表述。按照罗哲文主编的《北京历史文化》一书中的推断,与北京地区相关的“内长城”建造,大致是在北齐河清三年(564年)由时任幽州刺史的斛律羡所主持的(此后,尚有北齐后主天统元年,即565年营造之说)。

北齐长城经过多次修建,连缀成两条主线,一条为北侧的外边墙,自而今山西西北的芦芽山、管涔山向东北延伸,经山西大同、阳高、天镇北境入河北张家口赤城县境,再沿燕山山脉东南方向经北京、天津、唐山市境,进至秦皇岛山海关区境入海。另一条是南侧的内边墙,其西起山西西北偏关一带,经东南方向至宁武县北,再转东北方向沿恒山山脉且东入河北省,复沿太行山北上而与外边长城在今北京西北相连。通州一带的北齐长城,应为第一条。这条夯土长城,自北京昌平至天津武清,经过如今的通州地区。居中的一段,自西北向东南斜穿通州全境,古称“长城岗”。有的学者分析,这段长城是北齐长城的支线。

北齐长城的营造,在北京地区长城修建史上,着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文物部门的调查,北京地区的北齐长城,有不少地段覆盖了此前修筑的战国(燕国)至秦代长城。而明长城的若干地段,又是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自北齐以降,北京地区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工程渐微,直至800多年后的明代开国,才又声势浩大地展开。

自北齐长城的修筑,至今已然过去了1400多年。我们走访的北齐长城,位于通州旧城南门外的窑厂村,其乃黄土夯筑,残留约150米,基宽15至17米,残高3到5米,残顶宽5到10米不等。墙上杂草丛生,墙顶建有民居。据说这条长城仅剩目前的一小段,不仔细考研根本无法认出。此长城能够被保留,得益于路县城由三河县城子村迁回通州今址。由此或可推断,正是因为修此条长城,且经过而今的通州城内,该地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北齐政权才将县城迁到如今的所在。

窑厂村北齐土长城遗址,正是因为世代于其上建造民房才幸存下来。而在窑厂村里,能够被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已然不多。待我们探访土长城上的人家时,邂逅一位年过九十的老奶奶。老人家尚且保留着老式的夯土房屋,只是进入屋内顿感光线不足。“我们家这房,不点灯就什么都看不见。”当我问起老人居住于此的年头。“日伪时期我们就住这儿,你算算得多少年了。”老人的耳力有些弱,但记忆力却极好,说起话来也是滔滔不绝。“那会儿的老房子,也就剩下我们家这院了。日本兵来过。他们来这儿以前,就在我们房头上,游击队曾经打过日本兵。后来,日本兵在我们土坡底下‘清乡。”您知道咱们这房子下面是什么?“土坡,也有人说是长城。可我没把这儿当过长城。”听老人口述历史将近一个小时,我们与之话别。“有空就过来啊。奶奶给你们弄点吃的。”

这是一段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却在认知上与居民感受并不相符的长城。它的过往,被深埋在窑厂村的夯土之中。它的今生与它的未来,则伴随着窑厂村的“人间烟火”,将一路前行。

猜你喜欢
夯土窑厂北齐
现代夯土建筑材料特性及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腊节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夯土材料的分析研究
御窑厂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商代西北方国的文明遗珍 山西吕梁高红商代夯土基址
晋阳开化陶俑 来自地下的北齐人装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