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黄克诚在总参谋部的日子里

2021-06-06 08:42苏振兰
党史纵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克诚聂荣臻军委

苏振兰

黄克诚(1902—1986),湖南永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1955年9月,黄克诚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任总参谋长期间,黄克诚鞠躬尽瘁、夙夜在公,尽力当好中央军委的“大参谋”,在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受命协助彭德怀、聂荣臻,军委、总参日常工作一肩挑

1952年12月下旬,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找黄克诚谈话,要其出任第三副总参谋长,协助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由于当时黄克诚的工作重心还在总后勤部,聂荣臻告知黄克诚总后的工作仍由其兼管,并已得到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同意。

当时,总参谋长徐向前因身体不好,一直未履任;第二副总长粟裕因病在青岛疗养;第四副总长张宗逊兼军校部部长,主管教育训练。由于工作紧张繁忙,聂荣臻积劳成疾,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因抗美援朝战争还未结束,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协助聂荣臻处理总参日常工作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黄克诚的肩上。

1952年12月底,在总后勤部上班刚刚3个月的黄克诚,向杨立三、张令彬等总后领导传达了聂荣臻的指示,安排了总后当时的工作,即开始到总参谋部上班,办公地点在中南海居仁堂。最初两个月,聂荣臻在家中半休,总参经办的大事,黄克诚都向聂荣臻请示汇报。1953年3月初,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聂荣臻决定离京到华东休养,遂将总参的日常工作完全交给黄克诚主持。

1953年1月下旬,黄克诚到总参不久,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率领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等,奔赴华东检查战备工作,预计需一个多月时间。毛泽东决定,彭德怀外出期间,军委的日常事务由黄克诚代理。

1953年1月30日,毛泽东召集黄克诚、张宗逊、萧华(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向荣(军委办公厅主任)开会,宣布:聂荣臻病休;彭德怀外出期间,彭、聂负责的日常工作由黄克诚代理。自此,黄克诚两副重担一肩挑。此外,全军后勤工作,仍然由他负责。

黄克诚深知,总参谋部是中央军委的核心部门,是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部,担负着协助中央军委领导和指挥全军进行作战以及军事建设的重任。他时时提醒自己:重任在肩,必须兢兢业业、勤勉工作、不负重托,当好军委的参谋。按照分工,他同其他几位副总长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总参各部门的作用,及时研究处理军事工作方面的问题,向军委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最高军事统帅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那时,中央军委未设秘书长,协调各总部的工作、处理军委日常工作的职责,一直由代总长聂荣臻在军委办公厅主任协助下承担着。聂荣臻外出休养后,这项工作也就顺理成章地由黄克诚承担起来。中央军委的工作一般由彭德怀召集军委例会讨论解决,经常参加会议的有朱德、聂荣臻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等总部领导人,重大事项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后执行。彭德怀外出时,黄克诚即依循过去的办法,受命以召集总部和军兵种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协调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报毛泽东等领导人批准后执行。由于彭德怀身兼数职,外出较多,这样一来,中央的一些涉及军事方面的会议就需黄克诚代表军委参加,中央和毛泽东的有关重要指示也由黄克诚组织传达。

毛泽东对军队工作十分关注。1953年5月27日,他亲笔写信给彭德怀和黄克诚:“在中央会议中,每月或每两月,应有一次军委的议程。例如早几天克诚同志要和我谈的后勤会议的情况,即可向中央会议作一次报告,其办法是用文字简明地写出来,交杨尚昆同志印发各同志,列入议程,开会时由黄再作简单说明。其他各部门重要事项,准此类推。如同意,请照办。”根据毛泽东指示,此后,军委例会讨论的重大问題和向中共中央提交的报告,也常由黄克诚组织承办,再经彭德怀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毛泽东有关作战和军队建设方面的一些重要指示,也都批给彭德怀和黄克诚。

总参谋部有口皆碑,黄克诚说:“聂规黄随,无功有劳!”

1953年1月,彭德怀接连主持召开军委例会,就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兵工生产、国防工程建设等进行讨论,并作出部署。3月初,为推进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好建立和实行正规化制度的准备工作,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决定成立各相应的委员会,聂荣臻任编制、兵役法、军衔委员会主任,黄克诚任上述3个委员会的副主任,同时被任命为薪金委员会主任。

根据军委的上述部署和要求,总参谋部一方面要对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督促检查,狠抓落实;一方面要继续研究指导和保障抗美援朝作战,促进朝鲜停战的实现;同时,还担负着组织指导援越抗法的任务。此外,盘踞台湾等岛屿的国民党军不断对大陆进行袭扰,东南沿海的军事斗争依然紧张,战备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审批文件电报、听取汇报、参加各种会议,黄克诚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晚上加班是常事,遇上急需处理的突发事件,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根据黄克诚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和已有资料记载,1953年1月至8月,因聂荣臻病休,总参的大量日常工作都需黄克诚牵头处理。其间,彭德怀先是赴沿海检查战备工作,6月至8月又赴朝鲜指挥作战、签署停战协议、视察部队,前后共3个月,军委的日常事务亦由黄克诚主持承办。据不完全统计,其间,黄克诚主持的总参谋部部长会议和总部、军兵种领导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就有30多次,至于因处理作战等紧急事宜而召开的临时性会议和个别谈话,则难以计数。一些重大的事项,他还要亲自起草文字报告,上报军委主席毛泽东和其他军委领导,大量的文件、电报,必须随时阅办,否则就会积压。对于那段时间黄克诚紧张繁忙的工作情况,他的秘书郭志恒在40多年后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感慨不已:那段时间,黄老实在太忙了。他白天坚持在中南海居仁堂的办公室处理文件或召集会议,晚上回到西郊万寿路的居所,还经常要安排总后领导开会或听取汇报。毛主席习惯夜间办公,他的秘书常常在夜间一两点钟打电话找黄老,或通知他到中南海议事,周总理也时常晚上找他开会,汇报工作。有时通宵开会,回到家打个盹,吃点早餐接着赶到办公室办公。

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开始阶段,需要拟制各种文件,如“三大制度”(即义务兵役制、军官服役条例、军官薪金制)及各种条令、条例、军委的重要指示等,因此,重要文件的起草、审查、修改,成为黄克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时,军委的重要文件(包括上报下发的报告、指示、首长的重要讲话等)起草工作有3种途径:一是黄克诚亲自起草。他要写东西时,一般是头一天晚上构思,第二天一上班把想好的内容一口气写出来,交给秘书誊清,这个过程中他批阅文件,处理其他事务。秘书誊清后,他再在稿子上一遍、两遍乃至多遍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他报送给党中央、毛泽东的报告,在一些重要会议上的讲话,如在总后党委扩大会、党代会上的报告,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关于兵役法制定和修改的报告,在报刊发表的多篇重要文章等,大都是他亲自起草的。二是召集军委办公厅主任萧向荣、朱德的秘书曹全夫、彭德怀办公室主任王焰、聂荣臻办公室主任唐永健等,由黄克诚向他们交代意图,而后集体讨论,再分头收集材料,或各写一段,或指定一人来写,写成后集体讨论修改。三是业务性较强的,由黄克诚指定有关业务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写出来。以上3种途径形成的文件,首先交军委例会讨论,经过一稿、二稿、三稿……最后修改定稿,上报中央批准。

黄克诚在工作上不仅严谨细致,而且效率很高。他无论夜里多晚睡,第二天都按总部机关规定的时间上班。他的文件、电报等,除节假日、夜间有急件需要送到家里外,一般都在办公室批阅处理,从不积压或是让秘书代劳。只有文字较长的文电,他才嘱咐秘书作出摘要。

对于总参谋部上下的普遍赞誉,黄克诚淡然一笑:“聂(荣臻)规黄(克诚)随,无功有劳!”

晚年,黄克诚回忆这段岁月时说:那几年,军队同地方一样,百事待举,军委、总部的工作千头万绪,比较乱。最初的两年是我最紧张繁忙的一段时间。

精心谋划组织,确保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

1953年7月以前,即《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前的半年多时间里,战备工作特别是防敌冒险登陆和朝鲜前线的后勤保障问题,仍是总参、总后的工作中心,黄克诚以很大的精力负责组织落实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保证战争的需要,并及时提出建议。

朝鲜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经过反复讨论,交战双方已达成停战协议,但由于双方在战俘问题上的主张截然对立,谈判又被拖延下来。1952年12月,刚当选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到朝鲜前线视察,他从朝鲜回国后宣称,要以行动而不是言语,来打破僵局。朝鲜半岛的局势再度紧张起来,“联合国军”频繁地举行登陆作战和空降作战演习。从种种迹象分析,美军很有可能在1953年发动大规模攻势,以结束朝鲜战争。采用的办法很有可能是借助海空优势,在朝鲜东西海岸登陆。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报告,毛泽东连续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并批准了聂荣臻关于防敌在侧后登陆及各项战备工作的报告。1952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正式下达关于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的指示。毛泽东又指示黄克诚全力做好应付美军冒险登陆的后勤供应工作。

接到毛泽东的指示后,黄克诚立刻通知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罗成德来京,与总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具体计划。他详细了解物资储存、供应情况和存在的困难,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1953年1月5日,黄克诚起草了给毛泽东的报告,就粮食供应问题、运输问题、伤员医疗问题的现状和下一步的工作部署作了汇报。

1953年3月上旬,为检查供应计划落实情况,他派出总后军需部部长、运输部副部长、计划局局长、卫生部副部长及卫生部顾问赶赴朝鲜,参加志愿军后勤部及卫生部召开的会议,听取意见,检查各项工作的准备及落实情况。工作组回京后,他立即听取了汇报。3月23日,他将检查落实情况及相关问题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报告。报告说:经过两个多月来后方的一致努力,准备工作已按计划顺利完成,主食可吃到10月,副食可吃到8月,运输油料可用到7月,前方已掌握了4个月以上的足量物资。部队生活一般尚好,许多部队每天可吃到两菜一汤,今年过年也是最好的一次。为准备解决伤员医疗问题,经过努力,已空出6万余张床位,准备了充足的药品。报告对前方提出的一些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诸如坑道部队的照明和防潮,前线军、师、团后勤部门通讯联络工具不足、战场救护能力弱、汽车和汽车司机不足等问题,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志愿军指战员对后勤供应的改善非常满意。毛泽东得知后非常高兴。

与此同时,黄克诚召集总参谋部作战部就防空问题作了部署。1953年1月17日,他下达加强防空战备的指示,要求各防空部队进一步加强现有防空力量,适应防空作战需要。

2月4日,黄克诚又召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副司令员王秉璋和总参作战部的领导開会,听取了王秉璋到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与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研究空军配合志愿军反敌登陆作战的建议,并就空军配合作战的时机问题,关于敌人轰炸第一线机场的安全问题,关于敌人轰炸水原、金浦机场问题及参战部队休整转换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具体部署意见。2月5日,黄克诚向毛泽东作了书面报告。毛泽东批示“照办”。

2月6日,黄克诚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主持召开军委例会,讨论上海、无锡地区的防空问题,要求空军严密部署、侦察,照毛主席指示办,“敌机来即坚决打,下海即追。炸敌军舰要经过批准”。

随着防敌登陆以及各项战备工作的落实,前后方的防御体系更加巩固,中朝方面在战略上进一步取得主动。美国方面为摆脱困境,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来。1953年4月,双方在板门店重开谈判。但美国人不甘心接受朝中方面的提案,又在遣返战俘问题上制造麻烦。遵照毛泽东的指示,5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作战,志愿军攻势凌厉、猛烈。6月8日,谈判双方达成战俘遣返的协议。至此,关于停战的全部议案均已达成协议。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结束了。在得知停战协议签字的那一天夜里,黄克诚整夜未眠。他同全国人民和全军官兵一样,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自豪中。

提出“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解放军准备实行义务兵役制、军衔制、军官薪金制,着手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設,编写各种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

1953年上半年,在总政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征求意见时,军委某机关一名干部给总政领导写信,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不同意见,焦点集中在关于人民解放军领导制度、政治委员制度、政治机关性质及党通过何种组织领导军队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总政对这些意见很重视,指示《条例(草案)》起草小组对此信作了答复,阐述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治委员制度、加强政治工作等的主要依据和意义。

当时,在高级领导干部中,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持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等提法并无不同意见,但在军队领导制度问题上,受苏军顾问的宣传和条令、条例的影响,有相当一些人认为,苏军的一长制更适合军队特点,有利于集中统一指挥,应取消营教导员、连指导员。一向重视党委领导和政治工作的黄克诚不赞成这个意见,在同彭德怀个别交谈时,明确表示,现有政治工作制度是我们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创造、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只能不断充实提高,不能轻易变动。他建议对这个问题多讨论几次。彭德怀很快和他取得共识。

1953年8月,彭德怀从朝鲜回到北京。在筹备召开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时,彭德怀和黄克诚都认为,军队领导制度问题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必须提出来加以明确。他们通过回顾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下发展成长的历史,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一致认为集体智慧和个人负责都必不可少,党委制、政委制和首长制都不可或缺,要把三种制度的优点综合起来,继续保持下去。如何把这一制度加以精炼概括,黄克诚经过良久思考,明确提出:我军一直实行的是党委领导,部队是双首长制,军事干部和政治干部各负其责,适合我军情况的应该是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彭德怀听后欣喜地说:“措辞准确,很好!”

1953年9月,军委办公厅根据彭德怀的指示,着手起草发给各大单位党委的讨论提纲,为高干会做准备,其中提到军队领导制度时指出:目前我军同时存在的党委制、政委制和单一首长制,应根据我军的历史传统、建军经验和目前的具体条件,明确规定为“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这个提纲于10月5日被报送毛泽东,即获批准。

10月9日,军委例会讨论《条例(草案)》,黄克诚建议对《条例(草案)》采取谨慎的态度,充分进行讨论。军委采纳了他的意见。在全军党的高干会上,结合讨论彭德怀的报告,对《条例(草案)》进行了进一步的审核修改,于1954年4月15日颁发全军执行。其中,“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以条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责任编辑:林晓清)

猜你喜欢
黄克诚聂荣臻军委
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养生之道
炮击金门:黄克诚心疼打炮太多
黄克诚智斗仇敌
黄克诚的围棋人生
习近平视察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聂荣臻香港三次虎口脱险
史上最牛军改
军改再亮剑
聂荣臻:开创“两弹一星一艇”新纪元
聂荣臻:最后去世的长寿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