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

2021-06-11 09:34王洪峰孙铁翔王昆
党员文摘 2021年4期
关键词:保国太行山核桃

王洪峰 孙铁翔 王昆

2016年1月27日,李保国在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给村民讲解果树修剪知识。新华社

“有雨遍地流,无雨渴死牛”……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曾是太行山區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一名朝气蓬勃的大学青年教师来到这里,立志帮助乡亲们改变面貌。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他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帮助农民增收35亿元以上,10万多农民在他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奔小康。

他像一粒种子,无怨无悔地在太行山的土壤中生根开花。2016年4月10日凌晨,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入睡后再也没有醒来,突发性心脏病夺走了他58岁的生命。

他,就是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林业专家李保国。

一诺千金

1981年,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时逢学校决定在太行山区建立产学研基地。于是,他积极响应号召,走进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邢台县前南峪村。

从这里开始到生命的尽头,李保国把一生都献给了太行山。

“要啥啥没有,种啥啥不活”……当时的太行山,石头多、土层薄、不涵水,水灾旱灾频发。脱贫致富成了山区群众的“心头大事”。

看着那一座座“石头山”,李保国反而来了“杠头”劲儿,把自己天天“钉”在了山上。他和课题组起早贪黑,跑遍了山上的沟沟壑壑。

李保国采取“山中造地”的办法聚集土壤和水流取得成功。前南峪的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90%。

李保国因势利导,引导农民栽苹果、种板栗。农民不会种,李保国舍得下“笨功夫”,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一家一户盯着人种。几年下来,前南峪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还成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

“脱贫为科研出题,科研为脱贫解难。老百姓脱贫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前南峪的“致富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也让李保国心里更有底了。

1996年,一场暴雨冲毁了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面对田间地头的一片狼藉,一向硬气的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哽咽难言。

李保国悄悄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

一个月后,李保国带着妻子郭素萍搬到了岗底村,一住就是9年。

几年后,李保国当初的“一诺”生出了“千金”: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百元达到3万多元。

临城县城北的狐子沟,遍地砾石,无土无水,开发经济林简直就是一个神话。1996年,临城县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胜福等人合伙承包了那里的3500亩荒山岗,聘请李保国做技术指导。

李保国组织课题组专家实测了20多个土壤剖面,最终确定种植省水易管理的核桃。在李保国的指导下,大家一手找水源,一手开沟换土改善土质。通过开山换土,一棵棵核桃苗扎根荒山。

30多年来,正是靠着这一股子“杠头”劲儿,李保国主持完成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科研成果,创新推广36项农业实用技术,直接帮扶40多个村致富,间接带动数百个村脱贫,10万多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农民出身的李保国道出了朴实的心里话。

最“黑”教授

熟悉李保国的人都知道,他没架子,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教授”:脸庞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尘土、两脚泥巴,扎在人堆里和农民没啥两样。

天长日久,奔波在田间地头,皮肤黑成了李保国的新“标志”,他常常自嘲说:“我是最‘黑的大学教授。”

时间一长,农民都喜欢跟李宝国打交道,把他当作“亲人”、“近乎人”,更把他当作脱贫致富的“财神”。

一次,李保国开车经过河北省内丘县摩天岭村遇到堵车。村民听说他急着回保定市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人群中有人喊道:“把我家院墙推倒,让李老师的车过去!”

没容李保国阻拦,几个人一拥而上,硬是将一村民的自家院墙扒开一个口子,让车开了过去。

农民把李保国当“亲人”,他更是把农民的事儿挂在心上。他手机通讯录里超过三分之一的号码都是农民的。

由于找他咨询的人太多,李保国干脆根据大家的需求,把一个个人名改成了“井陉核桃”、“曲阳核桃”、“栾城杨核桃”、“平山西北焦核桃”、“平山苹果”……

“山区要脱贫,必须要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李保国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自己的科研团队和学生。

30多年来,李保国把课堂建在农村基地,把学生带进太行深山,让学生置身生产实践第一线,与农民群众相结合。他先后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

“搞科研就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春播秋收,脚踏实地。扎不进泥土地,就长不成栋梁材。”他说。

太行丰碑

了解李保国的人都知道,他有三个“家”。一个是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太行山里的帮扶基地,一个是他那辆越野车。

这些年,李保国每年有200多天都奔波在田间地头,河北农大家属院里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反倒成了临时落脚的地方。

妻子郭素萍说:“他就是这么个人,天天惦记着太行山的事儿,心里就是装不下自己和家人。”

有人说,李保国运气好,干啥成啥。他却说:“没有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我能有山、水、林、田、路?是党和人民成就了我。”

殊不知,为了每一项技术成果、每一个致富项目,李保国付出了怎样的辛劳。

当年为了工作方便,李保国硬是将刚满4岁的儿子和丈母娘接到山沟沟里生活。一家四口就住在一间房子里,孩子由老人照顾。

在别人眼里,李保国好像从来不知道累,甚至对自己和家人有些不近人情。只有他的妻子和山里的果农知道,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

因为常年高强度工作,1998年,李保国患上了重度糖尿病。2007年,他被诊断为重度疲劳性冠心病,血管弥漫性堵塞,已无法进行常规支架或搭桥手术,只能多休息、保守治疗。

同事和学生经常劝他多歇歇,去医院看看,李保国却总推托说“没时间”。

“下周一、二在校给本科生上课,周三去青龙,周四去滦县……”2016年4月9日傍晚,李保国像平常一样,在回保定的路上跟妻子说着下周的安排。

回到保定时,天已经黑了。吃完晚饭,李保国又开始一个个往外打电话问情况、谈项目。等到休息时,已经是深夜了。

4月10日凌晨,李保国心脏病突发,再也没能醒过来。

在别人眼里,他每天都有办不完的事,帮不完的人,他的确太累了——在去世前的4个多月时间里,李保国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也只休息了一天,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里,他的足迹依旧遍布太行大地……

了却百姓脱贫事,留得生前身后名。

在太行山百姓心里,他们的李教授没有走!那一个个高科技含量的水果品牌,那一片片高产优质的果园,那一座座满目苍翠的山岗,满浸着李保国的青春、智慧和汗水,谁说那不是一座座无言的不朽丰碑!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新华社)

猜你喜欢
保国太行山核桃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太行山(外二首)
黄龙核桃
太行山上忆当年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邱保国研究员辨证论治不同时期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太行山下最可敬的人
A GNSS Signal Blind-decoding Algorithm at Low S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