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腐败的危害有多大

2021-06-11 09:34司马迹
党员文摘 2021年4期
关键词:储蓄银行马来西亚腐败

司马迹

都说金融腐败猛于虎,其影响会有多大呢?近年来,国内严查金融腐败,让我们避免了不少金融腐败引发的风险,反观国际,却出现了一系列灾难性金融腐败事件。这些事件表明,金融腐败除具有一般腐败的破坏性外,更会对经济、金融秩序造成强烈的冲击,甚至会危及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必须严厉打击。

破坏金融秩序,储蓄银行被挤兑

金融腐败被看作是第二代腐败的典型。如果说第一代腐败指的是那种回扣、红包之类等腐败现象,那么,第二代腐败则比较隐蔽。这类腐败具有非常高的欺诈性——金融机构竭尽想象力操纵金融杠杆,包装各种衍生金融产品,推出各种奇异的“创新组合”,监管机构则对这些舞弊行为“选择性忽略”,最终导致许多受害者倾家荡产,却又欲哭无泪。

2011年爆发的韩国釜山、三和等储蓄银行挤兑潮就是如此。

当年初,韩国三和储蓄银行宣布停业,随即引发挤兑潮。不久,有韩国“全国最大储蓄银行”之称的釜山储蓄银行的7家储蓄银行先后关门。它们遇到的一致性问题是现金流不足。

韩国国民质疑,表面风光的银行为何现金流不足?韩国金融监管机构由此介入调查,结果发现了一连串腐败窝案。

以釜山储蓄银行为例,该银行高管擅自设立了很多空壳公司,以这些公司的名义获得贷款融资,继而将融资投向房地产和高尔夫球场等项目。由于投资不善,导致贷款无法收回,银行便纵容员工在会计报表上做假账,以蒙混过关,实际上银行早已亏空,现金流中断。

更让韩国民众难以接受的是,金融监管机构早就获悉类似釜山储蓄银行等的问题,并进行了审查。但这些银行却早将国家情报院、警察厅、国税厅、监查院等权力部门的人和国会议员聘为董事或顾问,导致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对这些银行进行真正的审查。

抽空现代经济血液,抑制发展

金融被喻为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腐败会从两方面抑制经济增长:一方面金融腐败会招致各类寻租行为,提高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金融腐败会掏空整个社会的金融血液。

后者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一马发展公司”案。

2020年7月,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与马来西亚政府以39亿美元的赔偿达成和解协议,摆脱“一马发展公司”案的泥潭,而受该起金融腐败案影响的马来西亚人民还在痛苦中煎熬。

“一马发展公司”是在纳吉布出任总理后于2009年成立的马来西亚国家投资基金公司,资金来源其实是马来西亚纳税人。公司承诺将协助马来西亚发展新产业,把吉隆坡打造为国际金融中心。但多年后,这家投资机构却被曝资金去向不明,包括纳吉布等多名政府官员涉嫌侵吞公款。

2009年至2014年,“一马发展公司”多达45亿美元遭侵吞,其中近7亿美元被汇入纳吉布的个人银行账户。

2015年前后,受困于巨额资金被抽空等原因,马来西亚民众生活成本上升,甚至曝出了多起贫困大学生饿晕在课堂上的事件。2016年1月,当地研究机构对马来西亚6所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生活成本上升,超过半数大学生日均生活费不足1.14美元,这意味着他们连一顿像样的饭都吃不起。

结成政银联盟,影响政治

鉴于现代金融的交易过程复杂,金融腐败很可能以貌似合法、合规的形式,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来进行。这使得腐败分子愿意借助金融腐败的纽带,结成政银联盟,不仅干扰金融领域正常秩序,甚至影响国家政治生活。

日本的利库路特贿赂案就是一起金融腐败与政治腐败勾结的典型案例。

利库路特公司是江副浩正在20世纪60年代创建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家企业。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江副浩正意识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日本站住脚,就必须同政治权力结合。

江副浩正在经营中发现,接受政治献金、出售宴会券、低价购进高价抛出股票,是政党和政治家集资和捞取钱财的三大渠道。为此,他从1984年底便开始把利库路特集团的宇宙公司尚未公开上市、但上市后肯定大幅度涨价的股票转让给日本有影响的政治家、政府首脑以及新闻界头面人物,并向他们提供购买股票的资金,进行行贿。据估计,利库路特公司行賄的金额高达数十亿日元。

利库路特公司付出了巨额“投资”,也在房地产等方面得到了不菲的回报,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

1988年4月,神奈川县警察局发现了时任川崎市副市长小松秀熙与利库路特公司的股票交易线索,随后东京地方检察院正式介入此事,利库路特股票丑闻也开始大规模在日本曝光。

东京地方检察院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取证后,于1989年2月中旬开始逮捕涉嫌丑闻的人,其中包括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前董事长真藤恒、文部省前事务次官高石邦男和劳动省前事务次官加藤孝等13人。与此同时,时任首相竹下登也成了此案的核心目标人物。

竹下登在登上首相宝座之前,曾经担任5届主管金融及证券业务的大藏省大臣,对股票的内幕交易十分清楚。在新闻界的紧紧追逐下,竹下登不得不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作出说明,公开承认从利库路特公司得到政治献金1.5亿日元,导致自民党内一片混乱,离心倾向不断加剧。

推波助澜形成金融风险

2020年,德国金融科技巨头Wirecard公司自曝无法找到公司账面上显示的19亿欧元现金。仅仅一周时间,该公司的股价下跌90%,同时宣布破产。

这起被称为德国“安然”事件的金融丑闻影响还在发酵,很容易让人想起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

2010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的第三年,纪录片《监守自盗》的上映引发轰动。该片通过详尽的资料搜集,追访全球金融业界商人、政客、财经记者、律师,深入讨论了那一场席卷全球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产生的背后原因。它披露了金融大鳄血腥崛起之路,公开了业内和学界贪污腐败的真相。

Wirecard公司破产事件同样如此。负责该公司审计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就曾表示:“有明确迹象表明,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诡异欺诈案,涉及世界各地不同机构的多方当事人。”

那些本应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发展的人,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监守自盗,自以为是地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谋略,将世界金融推向一个险境,也印证了那句话——金融腐败是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美国的消费支出明显萎缩,制造业开始受到影响,失业率逐步上升,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时至今日,亚洲地区的一些典型的外贸出口企业依旧对此有着切肤之痛。在当时,原有的外贸出口订单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消失,企业一度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廉政瞭望》)

猜你喜欢
储蓄银行马来西亚腐败
从大众慈善到金融市场:19 世纪英国信托储蓄银行的发展
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办公总部
大而不倒的小银行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新马来西亚十大必买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闺蜜之旅 游走马来西亚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感受马来西亚的高效急救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