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价值对比

2021-06-15 06:02梁观宝杨明明叶斌黄新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交锁四肢髓内

梁观宝 杨明明 叶斌 黄新宇

人体结构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就是四肢,四肢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力撞击、高处坠落、车轮碾压以及一些暴力外伤等因素所致[1]。该病的病症表现为受伤部位出现功能障碍、肿胀、剧烈疼痛感等,如没有及时予以诊治导致病情耽误,不仅会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还会遗留诸多后遗症或是直接威胁其生命安全[2]。临床治疗四肢骨折一般是以骨折复位、有效固定以及恢复功能训练为主。在这样的条件下,交锁髓内钉治疗则开始发挥主力作用,成为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重要方式。本次将本院收治的100 例四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中,旨在对比临床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分别应用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 年12 月~2019 年2 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100 例四肢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的病床号单双数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12~70 岁,平均年龄(38.29±10.58)岁;骨折原因:23 例车祸、10 例高处坠落、9 例跌伤、8 例机器轧伤。对照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13~69 岁,平均年龄(38.21±10.27)岁;骨折原因:21 例车祸、14 例高处坠落、10 例跌伤、5 例机器轧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国开放性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版)》[3]中相关四肢骨折诊断标准,研究进行前患者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患者无严重精神疾病、认知正常;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批准进行。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术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而后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手术治疗,对骨折部位进行全面消毒,清除周围坏死组织和异物,从骨折部位向前外侧实施弧形切口,切口应充分暴露骨折端,同时查看骨折处周围血管是否受损;对骨折近端肌肉、远端处应用专用的钻机分别钻一个骨孔,而后将准备妥当的外固定支架准确无误的放置于四肢骨折部位,并让支架与皮肤间的距离保持在1~1.5 cm;往事先打好的骨孔里拧紧螺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安置外固定支架,安置完毕后仔细检查安置位置是否准确,而后再将螺母拧紧,实施骨折端加压操作,使安置的外固定支架与患者的骨组织结构相统一[4,5]。

1.2.2观察组 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实施手术治疗前,患者应进行常规X 线检查、并对其健侧肢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根据患者的肢体长度选择与其对应长度、直径的髓内钉;手术治疗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而后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是侧卧位进行手术治疗,对骨折部位进行全面消毒,清除周围坏死组织和异物;在C 型臂机辅助下确定切口点,将骨折结节上缘作为切口点,逐层切开组织,切口应充分暴露骨折端,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在骨折结节上端1.5~1.8 cm 位置处,应用柳叶锥打通骨皮质,将准备妥当的髓内钉准确插入髓内适当扩髓,而后再将交锁髓内钉和连接器进行有效固定连接,在瞄准器的指导下准确安置2 枚锁钉;骨折复位固定顺利完成后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再逐层关闭切口[6]。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术后随访6 个月。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四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治疗期间没有出现其余并发症,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四肢功能基本恢复,但伴有轻微疼痛感,不影响正常生活;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长,四肢功能恢复情况较差且伴有剧烈疼痛感,同时出现其余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血管神经损伤、螺钉处炎症以及切口感染。③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d)

表3 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在临床骨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疾病,与外力撞击、高处坠落、车轮碾压以及一些暴力外伤等因素相关,临床病症表现主要是骨折部位肿胀、肢体功能障碍以及局部疼痛感等,病程时间相对较慢且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7,8]。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四肢骨折患者对于肢体功能恢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患者在骨折后希望能通过有效的治疗尽早恢复日常生活,返回正常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状态中[9]。骨折的骨块因为暂时性丧失血液供给,愈合过程会较为缓慢,同时在愈合期间容易遭受外力破坏,所以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及有效性,良好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病情以及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0]。

近些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医疗器械的创新和改进,为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创造了新的治疗方式,促使患者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效果更佳。现目前,临床治疗四肢骨折患者主要以恢复骨折部位功能为主,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外固定支架和交锁髓内钉两种。外固定支架具有创伤性较小、手术耗时短等特点,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长时间安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造成诸多不便,并且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固定针松动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一系列并发症,极其不利于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所以临床并未广泛应用[11]。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一种轴向型固定技术,这种固定技术有效固定在矢状面和冠状面上,同时又具备与人体骨相同的力学行为,可以有效满足生物力学的需求,该种治疗方式不仅能让患者肢体长度保持正常状态,同时还能对旋转功能进行有效控制,具有较强的对抗扭转应力,除此之外还能稳定骨折端,利于改善骨痂生长情况,患者术后可以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从而促进骨折部位快速愈合,尽早恢复骨折部位功能[12]。除此之外,科学合理的处理软组织损伤以及对受伤部位彻底清创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在实施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发生感染。术后应嘱咐患者开始早期肌肉、关节训练,根据患者具体骨折稳定程度对其术后负重时间加以调整,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术后4~8 周可以进行有限负重,术后4~6 个月回院复查X 线后,检查显示骨痂生长后将其近端锁钉拔除,使其动力化,当骨折受到一定的应力刺激会促进骨折加速愈合[13,14]。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得出,观察组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较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更优。

综上所述,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两种治疗方式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交锁髓内钉较外固定支架治疗更具应用价值,不仅能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还利于骨折部位功能有效恢复,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更适用于临床治疗四肢骨折患者。

猜你喜欢
交锁四肢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跟踪导练(四)
高原地区交锁髓内钉配合高压氧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48例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