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2021-06-15 06:02梁健罗明徐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5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瘤体腺瘤

梁健 罗明 徐丹

甲状腺腺瘤是一种甲状腺良性病变,其致病因素尚不明确,好发于甲状腺功能活跃期,患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1]。目前,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主要方式,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切口大和瘢痕明显等不足,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相关研究[2]发现,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可完整保留患者的颈部肌肉,减少对颈部功能的影响,效果良好。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12 月接收的86 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 例。其中,观察组男20 例,女23 例;年龄39~64 岁,平均年龄(51.53±4.37)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52±0.86)年;平均瘤体直径(3.38±1.12)cm。对照组男19 例,女24 例;年龄39~65 岁,平均年龄(52.14±4.40)岁;病程1~6.5 年,平均病程(3.75±0.93)年;平均瘤体直径(3.40±1.14)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经超声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腺瘤;②无手术禁忌证;③肿瘤活动度高、界限明显,周围无组织粘连;④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研究。

1.2.2排除标准 ①胸骨后甲状腺肿者;②合并严重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器质性损伤者;③伴有其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④中途退出调查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即患者呈平卧位,垫肩,全身麻醉。操作者在患者胸锁关节上缘约3 cm 处作一横向切口,至患侧胸锁乳突肌外缘,可根据甲状腺腺瘤大小,适当延长手术切口。然后,仔细观察腺瘤位置及大小等,确定切除范围后,进行腺瘤切除术。

1.3.2观察组 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即呈平卧位,垫肩,全身麻醉。操作者选择患者两侧锁骨交界处作为切口中心点,在锁骨上方1~2 cm 处作一平行切口。然后,在手术视野下,将10~20 ml 含0.5%肾上腺素的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注射于切口区域,预防出血。然后,将皮瓣组织分离,将皮下组织逐层切开,采用电刀对颈前肌群进行分离。随后,处理颈前静脉和肌群时,将颈白线正中切开,使纵向肌群保持完整,最后将甲状腺肿瘤切除,采用无创缝合线对创口进行缝合。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住院时间。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无效: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出血症状未得到明显控制,甚至病情加重;有效: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一定控制;显效:经手术治疗后,成功止血。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TSH、T4、T3。④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吞咽不适、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瘢痕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3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TSH、T4、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按照病理分型,甲状腺腺瘤可分为滤泡状或乳头状实性腺瘤,好发于40 岁以下女性,具有较高发病率。临床研究[3]发现,甲状腺腺瘤病程缓慢,其发展期可长达数年,甚至更久,且无明显症状。在人体中,甲状腺不仅是最大的内分泌腺体,还是疾病多发区域,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特针对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展开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瘢痕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甲状腺上密布着重要血管,其结构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临床上,甲状腺腺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通过切除瘤体解除对颈部的压迫。相关研究[4]发现,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可能导致患者术后出血,影响治疗效果。并且,该术式缺点较多,如横断颈前肌群可引起患者头痛、颈前区不适等,将破坏颈前正常血管,影响淋巴管回流等。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是指在传统开放手术原有功能的基础上,缩短手术切口,从而减少手术创伤,使术后瘢痕较小,满足患者的美观要求[5]。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切口小,不仅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还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其颈部运动功能;无需对患者颈前浅静脉进行结扎,可有效减少血流受阻导致的肿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该术式无需横断颈前肌群,可有效避免对患者颈前肌运动功能产生影响[6]。相关研究[7]发现,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过程中,操作者可在直视下清扫患者瘤体,尽可能避免对周围血管及组织的损伤,有利于彻底切除瘤体,提高手术安全性。TSH、T4和T3可有效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不仅能评估患者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还是筛查、诊断甲状腺疾病和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8,9]。因此,甲状腺激素水平可有效反映患者机体的损伤程度和治疗效果。无论是传统开放手术还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10]。但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TSH、T4、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轻,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析其原因可知,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术中采用电凝止血,其止血效果良好,可保持术中视野清晰,提高操作者的操作准确度,减少术中出血量,从而为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提供良好基础[11-13]。

综上所述,甲状腺腺瘤患者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瘤体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