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icroRNA-24和microRNA-155水平的影响

2021-06-19 08:27霍晓燕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内皮宫颈癌血清

霍晓燕,王 芳

(1.邯郸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河北 邯郸 056002;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北 保定 071000)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可采取手术治疗以降低肿瘤负荷,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1-2]。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常需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是临床常用的化学治疗方案之一,其能直接损伤肿瘤细胞,降低肿瘤细胞侵袭性,阻止肿瘤细胞侵袭转移[3-4]。另外,有研究指出,肿瘤病情进展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故化学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5]。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血管抑制类药物,其可通过选择性强效阻碍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阻断肿瘤细胞生存所需营养物质的供给,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6]。有研究发现,microRNA-24(miR-24)和microRNA-155(miR-155)与宫颈癌的发生、进展有相关性[7]。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iR-24和miR-155表达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8],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2)初诊患者;(3)国际妇产科协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为Ⅱb~Ⅳa期。排除标准:(1)有宫颈手术史;(2)合并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3)合并其他良、恶性肿瘤;(4)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5)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6)治疗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调查研究。本研究共纳入宫颈癌患者10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FIGO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同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1)放射治疗:患者进行盆腹腔CT增强扫描,以碘海醇作为造影剂,连续扫描,层厚为5 mm,扫描至肿块上、下界各10层,描绘靶区及重要器官,明确放射治疗计划,放射治疗采取前、后野与左、右双侧野照射,照射总剂量为45~60 Gy,每次1.8~2.2 Gy,每周5次,共放射治疗5周。(2)化学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化学治疗方案。顺铂(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236)2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氟尿嘧啶(黑龙江福和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711)5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山东先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88)7.5 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治疗2周。

1.3 检测指标

1.3.1 血清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3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储存待检。(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6,CEACAM6)、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糖链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Bio-Rad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2)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血清中miR-24和miR-155的相对表达量:采用miRcute miRNA提取分离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取miRNA,-80℃保存待用;采用miRcute miRNA合成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合成cDNA,-20℃保存待用;采用miRcute miRNA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检测miR-24和miR-155相对表达量,以U6为内参基因;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2 临床疗效依据《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9]判定患者临床疗效。完全缓解:目标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目标肿瘤缩小50%以上;疾病稳定:目标肿瘤缩小不到50%或增大未超过25%;疾病进展:目标肿瘤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病灶。肿瘤缓解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肿瘤控制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稳定例数)/总例数×100%。

1.3.3 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根据文献[10]中的标准将不良反应分为Ⅰ~Ⅳ级。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结果见表2。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SCCA、CA15-3、CA19-9、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CCA、CA15-3、CA19-9、CA125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CCA、CA15-3、CA19-9、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血清SCCA、CA15-3、CA19-9、CA125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serum SCCA,CA15-3,CA19-9 and CA125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2组患者血清SCCA、CA15-3、CA19-9、CA125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serum SCCA,CA15-3,CA19-9 and CA125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组别n SCCA/(μg·L-1)CA15-3/(kU·L-1)CA19-9/(kU·L-1)CA125/(kU·L-1)对照组53治疗前10.89±3.24 35.09±8.03 50.53±10.91 45.96±9.71治疗后5.19±1.04a 29.23±6.60a 22.07±6.23a 26.81±5.64a观察组53治疗前11.03±3.18 34.68±7.51 49.69±11.32 46.41±10.30治疗后3.02±1.35ab 20.61±6.41ab 14.32±5.80ab 18.70±7.11 ab

2.2 2组患者血清MMP-9、VEGF及CEACAM6水平比较结果见表3。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MP-9、VEGF、CEACAM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9、VEGF、CEACAM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VEGF、CEACAM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者血清MMP-9、VEGF及CEACAM6水平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serum MMP-9,VEGF and CEACAM6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2组患者血清MMP-9、VEGF及CEACAM6水平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serum MMP-9,VEGF and CEACAM6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组别n MMP-9/(μg·L-1)VEGF/(ng·L-1)CEACAM6/(mg·L-1)对照组53治疗前341.32±38.71 238.91±24.33 76.39±13.96治疗后251.41±30.56a 166.73±21.55a 33.11±8.29a观察组53治疗前339.51±40.64 240.63±26.59 75.81±15.18治疗后201.13±28.35ab 132.23±19.64ab 25.12±7.79 ab

2.3 2组患者血清中miR-24和miR-155相对表达量比较结果见表4。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miR-24、miR-155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miR-24相对表达量升高,血清中miR-155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iR-24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中mi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患者血清中miR-24和miR-155水平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serum miR-24 and miR-155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2组患者血清中miR-24和miR-155水平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serum miR-24 and miR-155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组别n miR-24相对表达量miR-155 ab相对表达量对照组53治疗前0.65±0.19 4.98±1.18治疗后2.38±0.46a 2.40±0.63a观察组53治疗前0.63±0.20 5.01±1.20治疗后3.01±0.59ab 1.63±0.51

2.4 2组患者肿瘤控制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9例,疾病稳定16例,疾病进展9例,肿瘤缓解率为52.83%(28/53),肿瘤控制率为83.02%(44/53);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22例,疾病进展14例,肿瘤缓解率为32.07%(17/53),肿瘤控制率为73.58%(39/53);观察组患者肿瘤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3,P<0.05);2组患者肿瘤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8,P>0.05)。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结果见表5。2组患者呕吐恶心、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例(%)

3 讨论

宫颈癌具有侵袭性生长特征,单纯手术治疗后肿瘤细胞极易侵袭周边组织,导致疾病复发[11]。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方式,其中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化学治疗方案应用较广泛。顺铂可抑制DNA合成,缩小原发病灶,改善宫旁浸润,减小肿瘤负荷;氟尿嘧啶进入机体后经体内代谢酶转化为核苷酸,后者可阻止DNA合成及肿瘤细胞分裂增殖[12]。有研究显示,同期采取化学治疗可以改善肿瘤细胞乏氧状态,提高肿瘤细胞放射治疗敏感性,有效阻止肿瘤细胞亚致死损伤修复[13]。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关注。有研究指出,内皮抑制蛋白作为高特异性内源性抗血管生成物,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增殖,促使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并抑制血管新生相关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抗血管生成的作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SCCA、CA15-3、CA19-9、CA125、MMP-9、VEGF、CEACAM6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CCA、CA15-3、CA19-9、CA125、MMP-9、VEGF、CEACAM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肿瘤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顺铂、氟尿嘧啶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更有效地降低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肿瘤缓解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阻断肿瘤细胞营养供给,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增殖。同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且血管狭窄畸形、膨大、走形扭曲,新生血管构造完整性较差,导致肿瘤内部血运不佳,影响化学治疗效果[15]。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促使周细胞进入肿瘤组织内部,转变其微血管结构,使其功能与形状趋向正常血管,从而改善肿瘤组织血供及细胞乏氧状态,有利于化学治疗药物到达肿瘤靶点[16]。此外,相比于内皮抑制蛋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蛋白酶、酸、热的稳定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能选择性、高效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减缓或抑制肿瘤转移。

MMP-9与宫颈癌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物质,可通过水解细胞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中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损坏基底膜完整性,使肿瘤细胞向远处浸润、转移;另外,MMP-9可通过释放VEGF而参与血管生成。VEGF是具有较强特异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提升血管通透性,加速肿瘤血管形成,且可阻止肿瘤细胞凋亡,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及扩散[17]。CEACAM6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在致瘤因子及缺氧等因素刺激下使CEACAM6表达水平升高,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抗肿瘤细胞凋亡[1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MMP-9、VEGF、CEACAM6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MP-9、VEGF、CEACAM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顺铂、氟尿嘧啶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血清中MMP-9、VEGF、CEACAM6水平,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减缓肿瘤进展。

miRNA对肿瘤发生及进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可参与肿瘤的发生、转移等过程,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miR-24因子主要包括miR-24-1及miR-24-2,可分布于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内。研究发现,miR-24可调控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19]。miR-155为典型的多功能miRNA,李彩云等[7]研究认为,miR-155可能是一种促癌基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miR-24相对表达量升高,miR-155相对表达量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iR-24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miR-15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顺铂、氟尿嘧啶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调节血清中MMP-9、VEGF、CEACAM6、miR-24和miR-155水平有关,但确切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内皮宫颈癌血清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血清GAD、ICA及C-P联合检测对Ⅰ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中国首个宫颈癌疫苗厦门诞生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