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闻的短视频化特性与发展

2021-06-20 09:30韩姝阳艳娥
传媒 2021年10期
关键词:短视频媒体融合

韩姝 阳艳娥

摘要:在短视频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主流媒体在融合创新的进程中开始尝试“短视频+新闻”的报道方式,尤其是政务新闻呈现短视频化的发展趋势。结合“央视新闻”等案例可以看出,政务新闻的短视频化特性主要表现在主题微观、叙事诙谐、镜头冲击力强等方面,也存在完整性欠缺、同质化严重、植入式拼接、用户参与度低等问题,需要通过丰富短视频报道的形式,拓展“直播+短视频”“H5+短视频”“VR+短视频”等政务短视频新闻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政务新闻 短视频 媒体融合 央视新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短视频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9.2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在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开启“移动优先”策略,在严肃的政务新闻生产与传播中也不断探索“新闻+短视频”的创新形式,推动短视频新闻成为更为常见、更受关注的融合新闻形态。

一、短视频化:新闻媒体的创新趋势

短视频新闻一般指长度以秒计算,时长不超过5分钟,可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编辑并在社交平台实时分享的互联网视频新闻;通过融合语音、视频、文字、音乐等内容元素,表达形式更为直观,能满足受众在移动互联场景的传播需求。短视频新闻具有叙事平民化、内容碎片化、移动场景化等特点,在视觉冲击力和信息量呈现等方面更具优势。李良荣曾指出,“短视频将会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张志安也认为“短视频将继续成为媒体争夺受众的关键”。

1.短视频新闻的他山之石。自2011年短视频平台在美国火爆之后,新闻机构开始尝试短视频新闻。201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环球新闻投资了Now This平台,将内容生产的优势结合Now This在短视频分发渠道的资源,联手打造“短视频+新闻”的新型报道模式,随后《纽约时报》创立了视频频道New York Times Minute。2017年之后,美国传媒业已广泛进军短视频领域,老牌的传统媒体不断增加对短视频内容生产制作的投入。

2.短视频新闻的国内发展。2014年,新华社推出国内首个短视频新闻客户端“新华15秒”以及“现场新闻”栏目,上海电视台推出新闻微视频“看看新闻”;2016年,澎湃新闻前CEO邱兵打造出短视频资讯平台“梨视频”,新京报推出“我们视频”,南方日报联手灿星成立“南瓜视业”;2017年,浙江日报“浙视频”上线;2018年,新华网正式启动视频化战略,同时“封面新闻”“红星新闻”也在积极开拓短视频新闻板块;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央视频”。这些实践既是媒体在融合转型中的积极探索,也是新闻呈现“短视频化”的真实写照。

3.央视新闻的短视频探索。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是政务新闻短视频化的典型案例。“央视新闻”微博是央视重大新闻、突发事件、重点报道的首发平台。2012年在新浪微博平台开通以来,粉丝数已接近1.19亿,累积发送微博超过14万条,具有较强的社会舆论影响力。

以“央视新闻”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前后(2019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发布的内容为例,其在此期间的内容分类主要有新闻、短视频新闻、短视频、其他;在共计3000余条微博中,新闻类1126条、短视频新闻516条、短视频1121条、其他836条,短视频和短视频新闻已占据微博内容的近半壁江山,成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形态。短视频新闻凭借自身的社交属性和可视化优势,成为主流新闻媒体探索融合新闻报道方式的首选。

二、政务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性

政务新闻的主题最为严肃和权威,而严肃的主题与冲击力强、可视化效果好的短视频形式结合,在选题、内容、画面、互动等方面衍生出了不同于传统新闻的传播特性。

1.选题视角:从宏大主题到百姓小事。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报道中,“央视新闻”将阅兵这样的宏大主题从小切口入手,跳出宏观叙事的选题模式,更加注重个体话语表达和平民叙事视角,将报道落在大背景、大环境下的小事件、小人物上。通过大量短视频展现阅兵前后数月诸多人物的冷暖故事,收获了大批网友的点赞、转发和评论。“央视新闻”还注重挖掘百姓的微观故事,通过受众身边的小事展现鲜活的生活场景,呈现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增强受众的情感共鸣。政务短视频新闻的选题视角创新,不仅能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也增加了新闻事件的有效信息量,丰富了热点事件的传播模式。

2.内容叙事:少严肃刻板多诙谐幽默。央视2019年7月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叙事风格从《新闻联播》的庄重严肃转向了轻松诙谐,将新闻短视频化的内容叙事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主播们对新闻事件通过妙语如珠的调侃式表达和简单直白的吐槽式话语,以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进行平民化接地气的评论,反映出“央视新闻”正努力适应媒体融合进程中分众化、年轻化的需求。热点新闻事件中,主播们频出的金句不仅吸引了广大网友的点赞和转发,也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将严肃的政务新闻用诙谐幽默的口吻传递给受众。政务短视频新闻如此的内容叙事创新,在提升信息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实现了叙事话语上的完美转变,用通俗诙谐的话语体系传递主流声音中严肃的关键内容。

3.画面呈现:注重精彩镜头视觉展示。“央视新闻”在政务短视频新闻的画面呈现上,除了兼顾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更为注重对精彩镜头通过拼接和组合等方式实现的视觉展示优化。例如,通过对精致的画面加上合适的音乐和精炼的文字,在視觉感官上能最大程度吸引受众,增进其对新闻内容的了解和关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当天,“央视新闻”共发布141条微博,其中短视频109条,内容大多截选自阅兵方队、空中战机、群众游行、花车游行等精彩镜头;还注重对已有短视频进行“再生产”——通过声音、画面和文本的二次制作,混剪多条内容,增加信息量和情绪渲染,实现视听效果的再次升级。这些政务短视频新闻既有深度也有看点,点燃了广大受众的观看热情,当天就突破了千万点击量。

4.互动管理:用名人优势等制造话题。短视频新闻是依附社交短视频成长起来的新闻形式,具有强大的社交属性,因而在互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实现转发、评论、点赞和收藏等与用户互动交流的功能。政务短视频新闻应充分利用互动特性,有效制造话题、持续拓展传播。“央视新闻”的短视频新闻互动策略,主要围绕名人资源和专属活动等方面进行互动管理。例如,“央视新闻”利用央视的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吸引广大受众参与互动。#主持人大赛#的话题凭借康辉和撒贝宁的“爱恨情仇”短视频,收获了407万次的播放量和3.3万的点赞;在微博上线7周年时,“央视新闻”将11月1日定为宠粉节,11月的所有微博只有其微博粉丝才能看到,“宠粉”这一独特的传播方式让当天的这条微博评论高达3万条、转发达15万次。

三、政务短视频新闻的现存问题

政务新闻短视频化虽然迎合了时下年轻用户群体的消费需求,但这种类似“快餐”式的新闻生产也存在内容碎片化、同质化严重、形式单一、参与不足等问题。

1.碎片化内容过多,消解新闻深度。主流媒体的新闻职责和专业操守是要准确传播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需要连续跟踪报道。政务短视频新闻的时长短、篇幅小、碎片化,不利于受众整体把握事件的全貌,难以反映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让受众从中了解更加详细有效的信息。短视频的场景化颇具现实感和说服力,但未经证实的短视频新闻通过拍摄与剪辑即可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酵,网友们不明真相的病毒式传播,可能会掀起巨大的舆论风波,甚至会产生群体恐慌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2.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个性亮点。“央视新闻”对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时事热点事件、国家重要活动等政务新闻截取的短视频新闻片段,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新闻媒体发布的短视频新闻经常出现扎堆现象,缺乏特色亮点内容。同时,当前短视频新闻的呈现方式,大多以自己的媒体标识为开头吸引受众注意,以字幕+背景配乐展现短视频新闻的节奏感。这些同质化方式,让用户在面对数量众多、内容雷同、叙事单一的政务短视频新闻时,容易出现审美泛化和视觉疲劳等问题。

3.呈现形式单一,视频拼接创意不足。通过分析“央视新闻”发布的政务短视频新闻可以发现短视频新闻的“源媒体特征凸显”等特点,即短视频新闻的来源主要依托于传统电视新闻的源内容。而传统电视台播出的视频新闻内容并不适配互联网社交平台,往往缺乏社交传播力。在媒体融合时代,短视频新闻的制作不能简单复制电视新闻的内容——对传统媒体发布的内容进行重点提取,配上简单的背景音乐和字幕并加上标题,这种简单的“植入式”剪辑拼接生成的内容,往往缺乏新意且创意不足,内容呈现普遍较为平淡,难以形成裂变式传播效应。

4.双向连接较弱,用户参与性待提升。目前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政务短视频新闻与受众的互动主要集中在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抽奖等传统的互动模式,而且多数情况下只是受众单方面进行点赞和评论、转发。媒体对于政务短视频新闻内容下的热门评论回复较少,尽管“央视新闻”等媒体官方微博已拥有超过1亿的粉丝关注,但单条的政务短视频新闻转发评论数量难以过万,有的短视频新闻点赞量仅有几百。同时在微博热门话题上,受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也不高。这说明政务短视频新闻在深度融合微博的社交优势和创新短视频新闻报道的形式上,与用户的双向互动程度还不够,微博用户的参与性有待提升。

四、政务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建议

虽然政务新闻的短视频化趋势蔚然成风,但这并不代表其产出的都是优质内容,许多短视频新闻存在前述的诸多问题。对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坚持内容为王,坚守新闻职责。政务新闻肩负着引导舆论和社会协调等重要职责。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短视频新闻应该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宗旨下,打造精细化的全程媒体,覆盖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束等环节;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的组合优势,使新闻事件最大限度地公开化、透明化呈现在公众面前;对某些重点新闻报道,还要进行内容的深度编排和挖掘。另外,政务短视频新闻还可以利用“移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全面展现新闻事件的始末,主流媒体由此能更好地履行新闻职责、传播社会正能量。

2.拓展平台协作,打造个性品牌。传统媒体具有内容生产的专业优势,但在内容分发渠道上往往失灵,容易造成优质内容无法有效触及。这需要政务新闻通过拓展多平台协作,打造多渠道的个性化品牌,提高自有新媒体账号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用户忠诚度。针对政务短视频新闻的未来发展,主流媒体一方面可以开拓更多的分发渠道,利用新闻专业团队生产内容的优势,聚合短视频平台的丰富流量,在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传播政务短视频新闻;另一方面还可以从自身已有的短视频新闻栏目入手,参照资讯类政务新媒体进行运营优化,打造能展现自身特点与更多亮点的短视频新闻,并进行个性化品牌建设。

3.综合多样元素,拓展呈现形式。短视频的“头三秒”原则,决定了短视频新闻要在开篇就呈现最吸引人、最具冲突性的内容。因此,主流媒体在策划、创作、传播政务短视频新闻时,不应局限于短视频的单一形式,需要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去拓展呈现形式。短视频新闻主要包括微纪录片、创意短视频、动画视频、沙画视频、VLOG新闻等形式,在创作政务短视频新闻时,应多尝试更为多样的新元素,如沙画短视频+新聞、AR实景+短视频新闻等创新组合,并在画面、声音、字幕、标题等内容元素上寻求拓展,对短视频内容进行“再视频化”和重新加工,以增强政务短视频新闻的内容表现力。

4.丰富互动方式,优化用户体验。主流媒体在微博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时,应注重年轻化、趣味化的互动管理。政务新闻借助短视频增强互动效果时,除了利用传统的评论回复、转发分享、发送弹幕等方式,还可以运用HTML5技术实现交互设计、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置入沉浸式视频以不断丰富互动方式。另外,政务短视频新闻还需围绕受众思维和用户视角,了解微博等社交平台目标群体的兴趣爱好,根据受众需求策划话题并筛选有价值的话题持续吸引受众参与;同时,还可以将短视频新闻同策划活动相结合,利用新闻策划活动邀请用户参与,实现线上线下的双重互动,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并增强政务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庆主流媒体融合新闻报道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SKGH250)、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网络新闻采编类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8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常江,徐帅.短视频新闻:从事实导向到体验导向[J].青年记者,2017(21).

[2]李良荣.短视频将成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J].青年记者,2018(30).

[3]张志安,李霭莹.2017年中国新闻业年度发展报告[J].新闻界,2018(01).

[4]殷乐,高慧敏.传统媒体新闻短视频发展现状与传播态势[J].当代传播,2018(06).

【编辑:马宁】

猜你喜欢
短视频媒体融合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