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纪录片“节点式”的空间叙事

2021-06-20 09:30郭怀娟
传媒 2021年10期
关键词:空间叙事典型人物纪录片

郭怀娟

摘要:央视纪录片《城市24小时》通过对城市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的人在做的不同的事进行记录,展现了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5个各具特色的城市。该片采用“节点式”的空间叙事,朴素而深刻地展现了城市面貌。本文以《城市24小时》为例,分析纪录片“节点式”空间叙事的规律,以期为纪录片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纪录片 节点式 空间叙事 典型人物

“节点式”,顾名思义着眼于关键之点。“节点式”的空间叙事,是指文章、小说等虽以时间为轴,却以空间为支点展开叙事,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空间叙事。每一个空间支点对应一个时间节点。节点式的空间叙事不是因果的线性叙事,而是并列的空间叙事。纪录片《城市24小时》创新了叙事方式,在纪录片的制作中采用了“节点式”空间叙事,为纪录片叙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基于时间节点选择空间支点

福柯在他的《论其他空间》一文明确地宣称:当下的时代将可能首先是空间的时代。我们处于同在性的时代:我们处于并置、远与近、并排、分散的时代。城市本身是并置的空间,或远或近,城市是由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空间组成的。每一个空间每天都有24小时,不同时刻的空间对城市的意义是不同的。凌晨时段的书吧比白天时段的书吧对城市而言更显特别;火车站、医院夜间的忙碌与人才市场、股票交易中心白天的忙碌对城市同等重要。因此,城市首先是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的。“节点式”空间叙事,基于时间节点选择空间支点,每一个空间支点对应一个时间节点。如《城市24小时》深圳篇,选择了07∶30的金融公司、11∶30的三和人才市场、13∶00是聚集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深圳南山、14∶00的华强北商业区、16∶00是最高峰时一天有近40万人过关的罗湖口岸、20∶00的科兴科技园、03∶00是城市正中心的“24小时书吧”等,这些是不同时间节点的城市并置空间。为何选择20∶00的深圳科兴科技园?片中介绍到“据打车软件和外卖软件的统计,科兴科技园是中国加班时间最长的大楼。”20∶00的科兴科技园依然灯火通明,每个窗口都有不同的加班理由,最能体现深圳20∶00的气质。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深圳和有着约1400多个城中村的深圳是同一个城市,都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每个城市都有着这样看似不搭调却又共存的空间。其他的城市也以同样的方式挑选空间支点,为“节点式”的空间叙事准备好素材,用空间再现城市面貌。

二、以人物为切入点展开空间叙事,凸显空间气质

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物体存在、运动的场所可称之为空间。城市作为一种空间存在,有三大属性:物理特性、功能特性、文化特性。离开功能特性和文化特性的城市物理空间是没有意义的。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人是城市空间最直接的体验者。“节点式”空间叙事以人物为切入点展开空间叙事,用人的故事将空间基于物理特性的功能特性和文化特性体现出来。以《城市24小时》深圳篇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因地缘优势而兴起。如今深圳不仅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而且深圳正试图成为全球金融的领头羊。金融中心是深圳不可或缺的空间之一,最能体现深圳的功能特性和文化特性。故深圳篇选择的第一个人物是金融工作者刘蔓。片中提到:刘蔓每天摸黑起床去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全年无休。“等我死了再睡”是这个行业自嘲的一句话。在深圳金融中心这个空间中有着千千万万的金融工作者与刘蔓一样没日没夜的工作,刘蔓的生活状况就是千千万万金融工作者的生活状况。该片以刘蔓为切入点,以刘蔓为典型人物再现了深圳众多金融从业者的生活。他们共同为深圳金融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是这个城市中非常重要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了金融中心的金融工作者,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打工仔,他们也是深圳的一部分。片中的第二个人物是只有高中学历的黄杨,来深圳的两年里他换了四份工作,依靠跳槽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而黄杨也只是到三和人才市場找工作的年轻人群体之一,还有以熊友军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从业人员,以林晓娜为代表的华强北商户等。金融、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工、杂货店老板一样,都是纪录片的主体,是城市的主体,只是活动空间不同而已。以人物故事为切入点展开空间叙事,从个体到一般,纪录片刻画了一个以金融、科技为主要竞争力,人口密度大、竞争压力大的城市形象。其他城市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展开空间叙事。如郑州火车站值班站长周继红、武汉雪松路小龙虾店店主乐飞、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饲养员梅燕、厦门鼓浪屿板车工人穆双等,他们都是纪录片选择的各个城市典型空间中的典型人物代表。

三、解说词配合画面完成时空转场

“节点式”的空间叙事涉及多个时间节点和空间支点,这为纪录片的后期创作增加了难度。解说词起到转场和衔接的作用,因而可以依靠解说词完成基于视听画面的时空转场,使时间与时间、空间与空间产生了某种关联。

1.用解说词进行空间转场。如厦门篇中由厦门机场到港口的转场,“当飞机装载着大量游客,飞抵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厦门,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货轮也开始进入作为国际港口城市的厦门。50岁的引航员杨其猛,今天要为一艘载重十万吨的集装箱货轮引航。”这段解说词既完成了从机场到港口的空间转换,同时还引出了人物杨其猛。两个独立的空间因解说词而产生了关联,空间转换流畅。

2.用解说词进行时间转场。在武汉篇中介绍完早晨7点武汉人吃早餐的盛况后,倒叙回凌晨5点的解说词是这么描述的:“有数据称,武汉一天会消耗2000多吨碱水面条,差不多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人的早餐是热干面。热干面的经营者们则是这个城市中最早醒来的一批人。”画面切回凌晨5点热干面经营者们繁忙的餐前准备工作。时间转场因解说词有了逻辑。

3.用解说词创造时空想象。以深圳篇为例,叙事从06∶00(距离股市开盘还有3个半小时)金融从业者刘蔓已经准备出门展开,以次日凌晨03∶00深圳终于回归平静结束。片尾解说词描述到:“几个小时后,深圳又将恢复喧嚣,全年无休。”一个叙事闭环形成了,深圳就这样日复一日。城市也再次从清晨到日暮,从日暮到清晨,纪录片以一天24小时的城市缩影来再现城市日常。一句解说词,纪录片带给了观众无尽的时空想象。

四、巧用数字,使空间叙事更加形象具体

学者朱景和在《纪录片创作(第三版)》中提到:“解说词中应慎用数字,因为数字具有两面性。有的形象具体、有的抽象枯燥。解说词中数字宜少不宜多,以有利于务实为原则。”慎用不代表不能用,纪录片《城市24小时》在每一集中都使用了不少数字。通过对数字的使用,空间叙事更加形象具体。

1.巧用数字对比。如深圳篇中关于“一米柜台”的解说词:“最贵的时候,一米柜台的月租金达到30万,曾经为深圳贡献过50个亿万富翁。现在一米柜台的租金从每月30万回落到每月3000元,但这一米依然是商家必争之地。”一米,30万,50个亿万富翁,从30万到3000元,通过数字对比将一米柜台昔日辉煌、今日依然抢手的形象呈现了出来。

2.尝试数字转换。如厦门篇中,为了保护环境,鼓浪屿上禁止任何机动车通行。板车工人维持着小岛最基本的生活运行。“鼓浪屿的板车工人,每天负重行走两万步,一年下来,相当于一百多个马拉松,能绕鼓浪屿700圈”。观众对两万步的印象远远不如马拉松深刻,将观众不易感知的数字转换为观众日常敏感的数字,提升了数字的感染力,展现了板车工人的不容易。他们是鼓浪屿这个城市空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运用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主要指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某个部分所占比例越大,其重要程度越高,对总体的影响越大。如深圳篇关于深圳南山的解说词:“专利技术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中国每4件国际专利申请中,就有一件来自南山。”南山专利技术在全国占重要的比重,南山这个城市空间的高新科技形象更加形象直观。

作者单位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许良.城市历史的时空维度表达——评《四十城 四十年》系列纪录片[J].当代电视,2019(08).

[3]程锡麟.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

【编辑:王秦】

猜你喜欢
空间叙事典型人物纪录片
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特点与创新经验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论新形势下改进军队典型报道真实性的基本方法
论《三城记》空间叙事艺术特征
论徐则臣小说的空间叙事
唱好三部曲写出好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