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转型并重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2021-06-20 09:56代志武关咏霞
传媒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党报

代志武 关咏霞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其中既有对媒体融合的总体要求,更有媒体转型发展的方向和指南。

从2014年融合起步,至今已经七年有余。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由于认识差异性、区域经济实力悬殊、改革力度不同,各地媒体融合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然而,随着5G技术的发展,媒体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必须找准方向,破冰前行。面对“十四五”新机遇,地市报主流媒体怎样创新发展?荆州日报社结合报业实际,以立足双格局,做强六战略,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时代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制定了“十四五”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报社在体制机制、流程管理、经营方式、人才技术上的进一步变革,积极探索做强地市报主流党媒的“十四五”发展路径。

坚持“两分离”,从“四不像”体制中突围,理顺党媒运行的体制机制

荆州日报社“十四五”规划的核心是“双格局”体制机制的建设。所谓“双格局”就是形成事业与产业比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谈到地方党报,大家讨论最多的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定位不清、方向不准的问题。究其根本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有媒体自身的因素,传统党媒在“四不像”的体制中混沌多年,有好的时候,也有痛的时期。好的时候忘了痛,痛的时候忘了好,就这样在冲突和抱怨中发展多年。当然,究其主因还是当地市委市政府如何看待这样的媒体,如何从政策上支持其破解体制难题。

当前,一场全国性的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尘埃落定。作为地方党报是不是以积极姿态参与了这场改革?以荆州为例,2018年底,荆州市委市政府就将地方媒体改革纳入了全市事业单位改革整体规划中,明确了党报定位,并支持成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公司,将原报社的经营性资产和业务整体划入集团公司,与报社并列运行,并称之为“双格局”体制。在组织机构上,报社与集团班子相对独立,不再是原来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组织构架。在发展定位上,报社强调事业属性,承担公益性出版重任,不再从事与经营相关的业务;集团则以国企体制机制运行,承担投融资行为,以做大做强国有资本为己任。功能明确界定,体制明晰划分,机制相对独立。

“双格局”体制也是顺应“两分离”的总体要求。实行“两分离”,明确专业化分工,新的组织管理格局让报业集团有了较大的自主权,能通过实施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运行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释放记者的生产动能,为打造全媒体服务型记者提供了制度保障。2020年11月,荆州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荆州日报社完成了体制深度改革,事业和产业双格局发展模式日渐成熟。

坚守红色基因,从党建入手,解决党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新型主流媒体的价值观永远是“党报姓党”。基于这一认知,作为党的媒体,和办党媒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发展观、利益观。“三观”中最根本的是正确的政治观。因此,荆州日报社把党建发展作为第一战略写入“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从思想上、观念上、业务上过好政治关,解决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怎样树立正确的政治观,要把好“三关”。

一是要把好学习关。强调党建学习的全员覆盖,是我们始终坚持的要求。全员覆盖就是不仅党员学,群众也学,不仅新闻业务人员学,综合管理及经营人员也要学,这是一个认识问题。因为党员也好,群众也好,业务部门也好,综合部门也好,都是党的媒体的一分子。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当前,就是要结合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学习,系统地充实党史知识,提高理论修养和政治素养,增强党报工作者的荣誉感,让每个党的新闻工作者都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学者;高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发挥党报宣传作用,做好党的新闻事业。

二是要把好引领关。强调党报工作者的“行为引领”,就是通过党建活动加强党报的党建工作,提升党报纯度,打造一支基因纯正的党报队伍。以开展党报工作者下沉社区、乡村振兴结对共建、红色教育等活动为抓手,鼓励党的新闻工作者扎进基层,沉入社区,融进民生,除完成市委的统一要求外,落实“四力”要求,转作风,改文风,在采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的同时,运用媒介平台帮助社区更好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发挥全媒体优势,让党报党端的触点延伸到社区,让每个党的新闻工作者都成为一名正能量引领者,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把好时代关。党建工作也要跟紧跟近时代,要有时代感。紧扣党报丰富的党建资源,“十四五”期间,荆州日报社拟重点打造好全市党建数据库和数字化党建工作室。建设的过程也是一次全体党媒人受教育、提升党性修养的过程。通过建设对外对内的学习交流平台,提供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思想交流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党员教育、管理、活动打造新阵地,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职责使命。

坚守IP战略,从党报着手,强化党报品牌战略、热岛效应

新型主流媒体应该是“内容为王”有绝对优势的媒体。无论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是根本,尤其是对地市级党媒而言,“内容为王”更是决定其生存與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十四五”规划中,荆州日报社致力于凸显品牌组合的杠杆作用,提出发展内容生产协作体,延伸党报品牌IP,强化党报聚合云媒体的品牌效应战略。

一是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培育KOL。一方面通过深入推进“两思四名”媒体成长工程,大力提升专业采编队伍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区域知名、社会认可、“有思想、有思路”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播、名专栏”。另一方面通过城市合伙人计划、城市新媒体人通联计划、签约摄影师计划、创新工作室计划,大力发展内容生产协作体。对内培养报社自己的KOL(关键舆论领袖),以全媒体为平台,拓展互联网传播阵地,打造形态多样、适合传播、用户喜闻乐见的新闻内容。对外利用“共创”模式生产优质内容,产出优质特色内容,提高党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实现报社生产内容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变,形成导向效应。

二是提高服务能力,建设专业化平台。做实“新闻+政务+服务”,探索建立“新闻+数字化应用服务”,为群众提供更优政务服务。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运用好以内容数字化建设为基础的集数字创意设计、出版与发行、版权交易于一体的“5+N”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围绕数字化出版、数字化转化、数字印务技术以及衍生产品开发与版权交易三大核心,打造湖北地级市首个人工智能数字化平台,推进内容价值的有效转化,创新服务形式。另一方面以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建立集信息传播、政务服务、商务沟通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品牌服务平台,继续深耕垂直化、细分化、专业化平台建设。以优质内容和高质量服务吸引群众,建构群众离不开的渠道,包括“专业+政府”为主的党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专业+电商”为主的荆报优选惠农电商平台和“专业+行业”为主的荆州楼市区域信息服务平台等,完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增强自我造血机能,以精准全面的服务实现党报品牌价值。

三是优化党报品牌组合,孵化IP工作室。即在做强新闻梦工厂的基础上,推进数字孵化微创平台建设,即行业工作室和微创服务平台建设,建设集约高效的生产内容体系和传播链条。依托微创平台的人才队伍、平台和政策激励优势,突出各个工作室的特色。从市场定位和内容运营着手,发挥行业工作室在其领域的专业化、垂直化、分众化传播优势,创新原创内容表现形式,体现报社的价值观和引领合力,生产出更多的精品内容。通过管理育新强优,优胜劣汰,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总结以往成功的孵化经验和模式,使之成为融媒体升级和报社品牌建设的中坚力量,为报社注入创新创优创收新活力。

坚守创新基因,从智媒体构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增效

新型主流媒体应该是充分运用集成一类或多类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并探索将互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的主流媒体。只有主动创新,才能构建既权威又适应新时代、新生态的传播话语体系,驱动传统媒体在同新媒体的融合中向智媒迈进。

在“十四五”规划中,荆州日报社谋定了三方面的工作。即依托城市融媒体中心资源,建设“一平台两中心”,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加速传播渠道融合,深入组建四级传播网络,打通“最后一公里”;借助理论研究,共建新媒体研究院,让传播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

一是在做强“新闻梦工厂”的基础上,推动城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建立“一平台两中心”,即一体化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城市融媒体中心将采用2+3(指2个中心城区、3个功能区的融媒体中心)一体化设计,建设有政务发布厅、移动新闻生产工作站、全媒体虚拟演播室、AI智能新闻生产空间等全媒体智慧空间工作站,涵盖内容生产、移动传播、数字出版、信息化服务、大数据应用等五大场景应用模式。依靠技术赋能引领资源的整合,实现智能辅助、人机协作、智能化生产同时进行,帮助媒体生产更有价值、时效性更强的内容,将人力配置到深度调研等内容生产核心领域。报社将在湖北省地市级纸媒中首个采用股份制经营城市传媒资源运行机制,打造湖北乃至全国的城市媒体融合试点单位,通过整合中心城区传媒资源,形成城市传媒资源热岛效应。

二是完善融媒体中心的市、区、县(乡镇)、社区四级传播渠道。报社将触角延伸到社区,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而打通宣传教育群众、服务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四级传播网络建设,形成对上对外的分类传播渠道,打造区域强势舆论场。坚持“三为三优”战略,即内容为本、数据为基、渠道为要,优化内容生产、渠道分销和数据应用。通过多端融合,做成既能满足向内的传统传播需要,又能适应向外全媒体时代社会需要的互联网全网络传播平台。

三是组建长江新媒体技术研究院和荆州舆情大数据研究院,发挥理论研究和人才交流作用。两个研究院互为倚重,将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的应用、舆情分析、大数据监测等方面为研究方向,为融媒体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相关服务。同时也为报社新聞队伍与高校学子搭建好互融互通的交流平台,为报社输入新鲜血液,促进新媒体产品的研发。“十四五”期间,报社在探索研究院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的同时,还将借助资源优势,开发研究成果,将媒体人才与专家共同研究的理论和产品常态化、长效化,从而为地市级媒体深耕内容、经营转型、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焕发党报生机活力。

坚守发展底线,从转型着手,实施媒体整体转型产业发展战略

新型主流媒体是强化产业赋能,大力拉伸产业链条,增强自我造血机能,产业兴报继而全面壮大报业综合实力的媒体。在“十四五”规划中,荆州日报社提出全力打造传媒服务型产业和传媒产业型产业的两个亿元产业链。

一是强化用户思维,建设高质量、特色化、多维度服务的传媒服务型产业。充分发掘优势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三项服务。

开展全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服务。以互联网思维构建开放性的“1+众创空间”孵化平台,挖掘内部人才,整合相关领域资源,继续推动新媒体创业。在生活直播平台、动漫影视创作、微商服务等三大项目建设基础上,覆盖教育、文创、农业、养老、健康等更多领域。通过引入传媒行业资源,联合资本运作,带动新媒体上下游产业集聚。

开展政务信息发布服务。即利用自身采编优势和信息资源,为各部、委、办、局提供政务信息发布、活动宣传等服务。以“政府采购服务综合供应商”为发展定位,实施“区县深耕”战略,为不同区县量身打造地标性品牌活动。

基于舆情数字监测与分析服务。通过报社与长江大学共建长江新媒体技术研究院和荆州舆情大数据研究院,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的舆情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危机公关、高效传播等新型智库服务,推动公共“治理”向“智理”迈进。

二是围绕“深度融合、积极转型”建设传媒产业型产业,形成针对经济新特点的新创收平台。经营格局从由报纸广告向深度营销、定制营销、创意营销转变。

持续深耕文化产业。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通过城市合伙人计划、城市新媒体人通联计划、创新工作室等新的举措,促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荆州报业和文化产业新高地。推动1658文创园区企业向应用型实体经济转型,加大文创园区示范项目建设,融合园区各工作室打造网络视听节目生产基地、省版权试验点等数字化出版基地。

以“一端两微”为基础,建设荆州的移动政务新媒体云平台,在广告经营、渠道推广、活动运营、O2O等方向做深,保证媒体平台产品的基本闭环成形,从而实现在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直播带货等流量变现上的突破。

推动发行、印务等经营性资源整合重组、转型升级,以印务改革带动绿色印刷项目的实施。以党报业务为着眼点,努力争取向商业印刷、包装印刷、数字印刷等其他业务拓展。

坚持融合与转型并举,打造全能型全媒体人才,推动报业综合实力提升,走可持续发展路径

传统报业要做到在融合中转型,在转型中深度融合,创造更加完善的融合生态,这才是根本。完善的融合生态是什么?是品牌竞争力与美誉度不断攀升,运维高效,氛围和谐,职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生态和人才培育体系。

荆州日报社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综合发展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旨在建立健全公平公开公正的运行体系。

一是重管理,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以做强做专党媒品牌为核心,推进管理规范化、效率化、科学化、监督常态化的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在《融媒体5.0管理手册》基础上,继续优化各项管理办法,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制度落实,全面提升报社和集团公司整体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报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兴文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整体形象,增强团队士气,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好服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发挥工会作用,让全体职工分享改革成果。抓好企业文化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将企业文化應用到日常的招聘选拔、绩效分配、培训管理中。积极探索职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模式,引导职工在活动中理解企业文化内涵。

三是强人才,加快健全全媒体人才培育体系。首先要主动挖掘、培养报社内的专业人才,充分释放现有人才红利,打造一批“又专又能”的全能型人才。其次要拓宽补充渠道,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利用报社的空余编制,加大力度引进紧缺的新媒体运营人才、关键技术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为引进人才开通“绿色通道”,落实人才激励政策,不断提高报社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最后要实现报社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结构,把更多熟悉新媒体的中青年人才安排到关键岗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竞争择优机制、赏罚淘汰机制,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流动体系。

作者代志武系荆州日报社社长,荆州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关咏霞系荆州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编辑:左志新】

猜你喜欢
党报
打好全媒体融合战,提高党报舆论引导力
2020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
媒体融合环境下地级市党报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地方党报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研究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大学习”必须学党报党刊
浅析地方党报如何增强社会影响力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