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化:助推学生的数学建模

2021-06-21 09:21仇月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化数学建模小学数学

仇月华

[摘  要]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数学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要横向数学化,而且要纵向数学化,更要综合性地纵横数学化。只有深入“建模”的意义,才能称得上是一种真正的、有深度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化;数学建模

从根本上说,数学是一门模型的科学。所有的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说到底就是一个个数学模型,它们都是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的数学化刻画。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作为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分析和描述,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同时又要注重将数学模型运用到实际中,用数学模型诠释。数学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建模”的意义,才能称得上是一种真正的、有深度的数学学习。

一、横向数学化——引导原型转化

数学化这一术语是由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弗氏将数学划分为“横向数学化”(水平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垂直数学化)。所谓“横向数学化”,是指“从现实世界引向符号世界”。所谓“纵向数学化”,是指从数学的符号到数学的概念,是一个抽象化、形式化、公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的深化过程。如何促成学生经历横向数学化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对生活原型的转化。

小学数学是一种质性数学,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数学。从生活中汲取教学的素材、资源是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作为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生活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这就是横向数学化的过程,也是生活原型的转化过程。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时,教师就应当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取材。因为,分数的概念是抽象的,如何让这种抽象化的分数概念变得形象起来、直观起来,从生活世界出发是唯一的出路。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学生生活世界中的“分蛋糕”等这样一个对学生极为有意义的“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半个”,逐渐过渡到“ ”“ ”等。在此基础上,用一个个不同大小的圆圆的、方方的纸片作为“蛋糕”,引导学生操作,比如将蛋糕平均分成三份、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尽管每个蛋糕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但由于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因而每份所表示的分数就相同;而尽管两块蛋糕的大小、形状相同,但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因而每份所表示的分数就不同。这样的认识,自然促成学生舍弃了一些操作的非本质属性,形成对数学的本质属性的认知,进而获得一种数学化感悟,即分数与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有关。

数学化是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逻辑地组织材料发现规律的过程。横向数学化,让数学与生活无缝对接。学生不再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灵动地建构新知。横向数学化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当学生从生活世界中厘清问题的本质,洞察数学与生活的本质关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时,也就实现了有意义学习的关键一步。

二、纵向数学化——深化建模体验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抽象处理,这就是“纵向数学化”。纵向数学化,能够深化学生对生活建模的体验。通过纵向数学化,能够实现学生认知心理结构从不平衡转向平衡,这个过程伴随着认知同化与认知顺应。所谓“同化”,是指新知被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所吸纳;所谓“顺应”,是指原有认知结构不能接纳新知,因而原有认知结构就必须发生一些改变,从而让认知结构从不平衡走向平衡。

在纵向数学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搭建从直观、形象走向抽象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化的思维方式,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等,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化活动不断走向深入。比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笔者运用课件,设置了一个“打地鼠”的游戏活动。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展开:首先是让学生在一个方向上间隔一定的距离去寻找地鼠;在学生建立了方向、距离等概念之后,游戏开始升级,从“一维直线”过渡到“二维平面”。然后,狡猾的地鼠不再在一条直线上躲躲藏藏,而是进入了一个平面内。如何在平面内确定地鼠的位置?相比较于在直线上确定位置,平面内确定位置不仅范围更大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刻画的元素增多了。由此,学生自然想到了从“行”和“列”两个方向、两个维度去表达、刻画位置。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确定位置的素养自然得到生长。在此基础上,游戏继续升级,狡猾的地鼠从平面转向了空间,我们又该如何确定地鼠的位置呢?我们又应该从哪几个方向来精准刻画、定位地鼠的位置呢?通过这样的设计,逐步引导学生经历纵向数学化。学生精准刻画、定位一个物体的位置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從面到体,逐渐深刻地认识到“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建立了“在平面内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数学模型,并且猜想在空间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数学模型。纵向数学化,让学生的数学认知不断深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被激活,让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得以延伸、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得到了发展,数学学习力得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纵向数学化,关键是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制约,其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往往只观其表、不析其里。纵向数学化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帮助学生习得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三、纵横数学化——完善建模过程

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横向数学化与纵向数学化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构成了纵横数学化的过程,纵横数学化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建模过程。在数学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化的意义和价值,促成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反思是一种思考,是一种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审视、检视。

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过程还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通过反思,学生对数学知识能进行有效地识别,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够走向自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推理,从而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数学建模,首先源于直觉,而后是主动探究、尝试证明、反复验证,这个过程必然涉及纵横化的综合数学化。比如教学“成正比例的量”(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我们从学生生活世界中纷繁复杂的数量关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在其中一个量不变化的情况下,另外两个量的变化关系。诸如“单价不变的情况下,总价随着数量的扩大而扩大;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总价随着单价的扩大而扩大”。通过计算两个变量即数量与总价或者单价与总价之间的比值就是商,学生自主建构了正比例的量,认识了数量与总价、单价与总价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这一系列数量关系进行正比例的考量、考察。通过对诸多成正比例的量的关系的概括、抽象,学生用符号来将这种复杂的正比例关系确证与表征出来,形成了简约化的正比例关系式,建构了简约化的数学模型,即“k= (k一定)”。不仅如此,在教学“成反比例的量”时,学生自然就能循着正比例的学习经验,依托正比例的探究流程,建构反比例的知识意义。不仅如此,学生还能积极、主动地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进行对比,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在纵横数学化地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要培育学生数学化的眼光,培育学生概括化的能力,培育学生应用化的素养。

通過纵横数学化,引导学生完善建模过程,不仅要丰富“模”的生活化积累,更要引导学生经历“型”的获得过程的感悟。只有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延伸和拓展数学模型,才能让学生的数学建模过程不断走向完整、走向完善。数学建模要避免抽象的“形而上”、空洞的“形式化”,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丰盈的数学建模历程。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说道:“数学的基本思想有三大类:抽象、推理和模型。建构数学模型不是让学生进行呆板的记忆,而是促进学生灵动地感悟、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模型意识”,让学生感悟“模型思想”。数学模型的诞生过程表征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表征着学生经历了生动的“数学化”过程。数学建模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模型建构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数学化数学建模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生活化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的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数学化”实施策略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