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促进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实现

2021-06-21 09:21王海燕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小学数学

王海燕

[摘  要] 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要从“教书”转向“育人”,从“知识传递”走向学生“素养生成”、转向学生“生命发展”。追寻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要重视数学学科特质,实现教学结构关联,助推学习过程转化。要融通形式与意义、融通知识与思维、融通教书与育人,秉持“育人”立场,让数学学科教学真正成为学科育人的生动例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育人价值;深耕课堂

“育人价值”应当贯穿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始终,应当弥散、渗透、转化、融通于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领域之中。立足于学生立场,学科、书本知识等仅仅是育人的资源、手段,是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性目的的。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要从“教书”转向“育人”,从“知识传递”走向学生“素养生成”、转向学生“生命发展”。只有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才能改变教学空泛化、碎片化、表层化、短期化的特征,从而真正融通“教学”与“教育”、融通“知识”与“生命”。每门学科都是育人载体,只有秉持“育人”立场,才能真正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一、追寻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价值问题”是数学课程与教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性问题,是数学作为学科而存在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之所以在“育人”之后加入“价值”,形成“育人价值”,关键是要求将“育人”作为教学的起点。而将“育人”放置在“价值”前面,就是要体现价值的指向、价值的旨归。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的弊病有三:一是教学中学科育人价值的缺失;二是教学中学科教学生命价值内涵的缺失;三是学科教学中价值转化的缺失。这些弊病,其根源是教师对学科育人价值缺乏认识。追寻学科的“育人价值”,就能超越教学的空泛化、碎片化、表层化,就能让教学走向深刻、走向深度。

1. 重视数学学科特质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要认真分析其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把握学科的独特性,就能发掘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学科除了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外,还应包括服务于学生所处世界的认识。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数学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思维启迪、心智陶冶价值。培养学生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大脑、数学的语言、数学的精神,就是作为学科数学的独特的育人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独特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提升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美、欣赏数学学科美、表现数学学科美的能力、品质。比如对于“球的反弹高度”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不是引导学生研究球的反弹原因、球的属性等物理因素,而是球的下落与反弹之间的关系,即数学关系。通过研究下落与反弹的数学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球的弹性是相同的,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相同的。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巩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且让学生学会数学实验。

2. 实现教学结构关联

拓展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要超越传统的“点状教学”“课时教学”,转而运用一种“结构关联”的方式进行教学,推进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转化。结构关联的数学教学,一般来说有两个步骤:其一是“教结构”阶段,其二是“用结构”阶段,这就是所谓的“长程两段教学”。在“教结构”阶段,教师可以着眼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内容结构”“方法结构”“思想结构”“过程结构”等。内容结构要求教师要着眼于数学知识全体,方法结构、思想结构要求教师要关注知识背后的东西,过程结构要求教师展现数学知识的诞生过程等。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教师既应该注重“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的横向关联,重视它们之间的内容结构、方法结构、思想结构的相似性、一致性,又要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关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通过横向、纵向之间的关联,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结构性生长。

3. 助推学习过程转化

以数学学科育人,关键是将数学学科的价值转变为学生的理解、认知。只有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认知,数学学科育人价值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数学教学要走向开放,要聚焦生成。数学学科知识是“冰冷的美丽”,教师要通过教学将这种“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也就是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原始形态”转变为“教学形态”“生命形态”。比如对于“方程”这一概念,许多教材中都采用一种“描述形态式”的定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一种描述形态的方程,有助学生判断什么样的等式是方程。于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让学生背概念。其实,从知识的“原始形态”来看,建立方程是为了寻求未知数,是为了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式关系。通过对关系的不断简化、变形,从而能通过已知数探寻到未知数。因此,引导学生经历探寻未知数的过程,就能助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转化。

二、实现学科育人的“融通转化”

数学教育的本源是“生命”。从学科育人的立场、视角出发,数学教学要致力于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融通转化,实现“教书”与“育人”的融通转化。这样的融通转化不仅是教学资源的融通转化,而且包括学生经验的融通转化、学习生成的融通转化。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师生、生生的通力合作、互动生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途径就是融通转化。通过融通转化,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数学生命的成长。

1. 融通“形式”与“意义”,促进知识理解

数学是一种抽象化、形式化、公理化的科学。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道:“与其说是学习数学,毋宁说是学习数学化;与其说是学习公理,毋宁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学习形式,毋宁说是学习形式化。”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式化过程。通过形式化过程的经历,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意义,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这部分内容,笔者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圆形物体。通过与圆形物体的接触,学生自然能生发出各种问题,诸如“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为什么井盖要做成圆形?”“车轮一定是圆形的吗?”“正方形的车轮在什么路面上能平稳行驶呢?”通过对圆的特征的意义分析,学生自然能掌握诸如圆的无数条半径、半径相等、直径相等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教学,自然能让数学知识的形式与意义相互融通,学生在把握意义的基础上自然能感悟數学的内在形式。

2. 融通“知识”与“思维”,凸显思考旨趣

针对学生数学学习困难、障碍的具体学情,教师要将“教数学”融入、嵌入“学数学”之中。融通“知识”与“思维”,凸显学生的数学思考旨趣、探究旨趣,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解读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意蕴和旨趣,并且将之与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接起来。比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其知识要素是“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其技术要素是“商的小数点要和原来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余数的小数点要和转化以后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追问、思考操作的原理,即“为什么商的小数点、余数的小数点要分别和原来的小数、转化之后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思考,联系“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推理。这样的推理,有助于深度发掘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融通,大大改变了学生的课堂生活。

3. 融通“教书”与“育人”,张扬教学魅力

立足于“学科育人”的数学教学,要融通“教书”与“育人”,将立德树人、提升学生学习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置于教学的中心。立德树人是学科价值实现的目的,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问题解决策略。教学中,要促进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的相互转化,让学科教学与教育融为一体,从而彰显学科教学的魅力、效能。比如在计算教学中,要培育学生严谨的品质;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推理,等等。比如教学“解方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一部分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方程,更要让学生学会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从根本上说,检验就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反思的品质,形成一种问题解决回头看的意识、习惯等。将知识教学、能力教学、品质教学等融为一体,就能实现数学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的相互转化。

知识价值的真正实现就在于学科价值与育人價值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融合共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树立“育人”这根弦。要具有“育人”的眼光,能主动发掘育人资源;要具有“育人”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只有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更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学科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科育人的生动例证。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小学数学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试论中学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