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患者循环中GPC4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2021-06-24 11:46陈艳瑜李姝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腰围血脂综合征

陈艳瑜,李姝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肾脏内分泌科,重庆 402560

代谢综合征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在人体内的一种状态,如果出现了代谢综合征,一定要明确病因,根据一定的病因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平常在生活习惯方面要多加注意,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并且要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熬夜对于身体来说是一种消耗型的疾病,容易损伤人体。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值得临床充分重视。该文统计分析了2019年6—12月在该院肾脏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代谢综合征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研究了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循环中GPC4水平变化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肾脏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代谢综合征患者56例,将其设定为代谢综合征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36~60岁,平均(48.2±8.3)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36~48岁22例,49~60岁34例。依据体质量指数(BMI)将代谢综合征人群分为3个亚组,即正常体重组(BMI<25 kg/m2,n=20)、超重组(BMI≥25 kg/m2,n=20),肥胖组(BMI≥30 kg/m2,n=16),正常体重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6~60岁,平均(49.1±8.3)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36~48岁8例,49~60岁12例。超重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6~60岁,平均(48.8±8.4)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36~48岁9例,49~60岁11例。肥胖组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36~60岁,平均(48.5±8.5)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36~48岁7例,49~60岁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2名作为对照组,男性24名,女性28名;年龄36~60岁,平均(48.0±8.6)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36~48岁20名,49~60岁32名。各组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据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符合2005年ATPⅢ(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修订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2];②年龄30~75岁;③BMI 20~40 kg/m2。排除标准:①有心衰、肝炎、肝肾衰竭、其他已知的重大疾病;②具有较差的依从性;③近3个月有激素用药史。

1.3 方法

受试者均晨起空腹状态下采用身体成分仪(BC-612,百利达,日本)测量体质量、脂肪量、体脂率。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腰围、臀围,计算BMI、腰臀比(WHR)。禁食8 h以上抽取肘静脉血5 mL,常规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TG、TC、LDL-C、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NI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PG×FINS/22.5。另留一份血清存于-80℃冰箱,标本采集结束后测定血清GPC-4(剂盒规格及批号:96T190827298)。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

各组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each group[n(%)]

2.2 各组人员的体质量、BMI、腰围、血压比较

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SBP、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SBP、DBP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的体质量、BMI、腰围、血压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ody weight,BMI,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lood pressure of each group(±s)

表2 各组的体质量、BMI、腰围、血压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body weight,BMI,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lood pressure of each group(±s)

组别体质量(kg)BMI(kg/m2)腰围(cm)SBP(mmHg)DBP(mmHg)代谢综合征组(n=56)正常体重组(n=20)超重组(n=20)肥胖组(n=16)对照组(n=52)74.4±9.4 58.6±9.4 69.5±9.4 80.2±9.6 60.0±8.2 26.6±1.5 24.8±3.0 27.2±4.0 31.2±5.6 22.1±1.3 91.4±7.8 87.5±8.6 91.6±9.2 94.0±9.7 81.4±6.1 142.3±10.7 119.3±15.9 133.8±18.8 135.2±19.7 125.2±8.9 88.5±6.4 77.9±8.7 84.0±10.4 90.0±12.0 81.1±6.0

2.3 各组人员的血脂比较

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TG、TC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DL-C、H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的血脂比较[(±s),mmol/L]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s of each group[(±s),mmol/L]

表3 各组的血脂比较[(±s),mmol/L]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lipids of each group[(±s),mmol/L]

组别TG TC LDL-C HDL-C代谢综合征组(n=56)正常体重组(n=20)超重组(n=20)肥胖组(n=16)对照组(n=52)3.3±1.1 1.3±0.4 1.5±0.4 2.5±0.8 1.4±0.3 4.4±1.2 5.3±1.2 5.5±1.6 6.0±1.2 4.7±0.5 2.9±0.9 3.3±0.7 3.2±0.7 3.5±0.8 2.8±0.9 1.1±0.2 1.2±0.3 1.2±0.3 1.0±0.2 1.5±0.2

2.4 各组人员的FPG、FINS、HOMA-IR、GPC-4水平比较

代谢综合征组中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对照组人员的HOMA-IR水平分别为 (3.7±1.2)、(4.4±1.3)、(5.5±1.6)、(1.7±0.5),GPC-4水平分别为 (1.7±0.5)、(2.1±0.6)、(2.4±0.6)、(1.4±0.4)ng/mL。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FPG、FINS、HOMA-IR、GPC-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FPG、FINS、HOMA-IR、GPC-4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各组的FPG、FINS、HOMA-IR、GPC-4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FPG,FINS,HOMA-IR and GPC-4 levels of personnel in each group(±s)

表4 各组的FPG、FINS、HOMA-IR、GPC-4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FPG,FINS,HOMA-IR and GPC-4 levels of personnel in each group(±s)

组别FPG(mmol/L)FINS(μIU/mL)HOMA-IR GPC-4(ng/mL)代谢综合征组(n=56)正常体重组(n=20)超重组(n=20)肥胖组(n=16)对照组(n=52)5.9±0.8 6.3±1.2 8.0±1.6 9.6±1.8 4.5±0.5 12.9±2.2 13.1±2.1 14.1±2.5 14.8±2.5 8.6±1.6 2.9±0.9 3.7±1.2 4.4±1.3 5.5±1.6 1.7±0.5 2.0±0.6 1.7±0.5 2.1±0.6 2.4±0.6 1.4±0.4

2.5 循环中GPC-4水平及其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循环中GPC-4水平与体质量、BMI、腰围、TG、FINS、HOMA-IR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HDL-C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SBP、DBP、TC、LDL-C、FPG均无相关性(P>0.05);HOMA-IR与体质量、BMI、腰围、SBP、DBP、TG、TC、LDL-C、FPG、FINS、GPC-4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HDL-C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见表5。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高血脂:患者血脂数值会高于正常,有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口角歪斜等一系列表现[3];高血压:有头晕、头疼、乏力等表现;高血糖:患者会总想吃东西,肚子饿、经常喝水等表现[4];肥胖:患者BMI>25的属于肥胖[5]。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是减轻体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紊乱、降低血压。具体的治疗主要是生活方面的干预和药物的治疗。减轻体质量:生活中注意脂肪的摄入并进行适当的体力运动,也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如果不能改善,则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一部分胃[6];减轻胰岛素抵抗:尽量将体质量控制在正常的范围[7];改善血脂紊乱:对饮食加以控制并加强运动,也可使用相应药物控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8];降低血压:控制体质量,减少钠盐摄入,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果控制效果不好可以使用降压药物[9]。

表5 循环中GPC-4水平及其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Table 5 GPC-4 level in the circulation and its correlation analysis with various indicators

目前,临床还没有完全明确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在其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10]。相关医学研究表明[11],在胰岛素抵抗的调节因子中,脂肪因子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联结胰岛素抵抗、炎症、肥胖的介质中可能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高雅虹[12]医学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和循环中GPC-4水平(2.3±0.7)ng/mL具有密切关系。该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SBP、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体质量、BMI、腰围、SBP、DBP逐渐升高(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TG、TC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代谢综合征组中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对照组人员的HOMA-IR水平分别为(3.7±1.2)、(4.4±1.3)、(5.5±1.6)、(1.7±0.5),GPC-4水平分别为 (1.7±0.5)、(2.1±0.6)、(2.4±0.6)、(1.4±0.4)ng/mL。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的FPG、FINS、HOMA-IR、GPC-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FPG、FINS、HOMA-IR、GPC-4水平逐渐升高(P<0.05)。循环中GPC-4水平与体质量、BMI、腰围、TG、FINS、HOMA-IR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HDL-C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HOMA-IR与体质量、BMI、腰围、SBP、DBP、TG、TC、LDL-C、FPG、FINS、GPC-4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HDL-C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循环中GPC4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腰围血脂综合征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
腰围佩戴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