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6-24 11:46余泽晏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腰间盘腰椎间盘情况

余泽晏

安徽省霍山县中医院骨伤科,安徽霍山 237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症,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发展,患者承受着剧烈痛苦,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2]。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症,主要发病群体为青壮年,其发病机制和很多因素相关,如年龄、劳累、遗传、免疫力等,是一种腰椎退行性变、神经根压迫疾病,临床表现为腰痛、麻木等[3-4]。临床对该病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保守治疗以中西医药物治疗和中医物理治疗为主。西医药物治疗在患者病情改善方面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改善作用欠佳,而相关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对腰间盘突出具有一定治疗优势[5-6],该文采用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纳入的26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研究,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该院纳入的268例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200例,研究组68例。对照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00例、100例;年龄42~70岁,平均(58.75±4.32)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3.21±1.16)年。研究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35例、33例;年龄41~71岁,平均(57.46±5.14)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3.18±1.18)年。所有患者和家属均了解该研究内容和意图,并同意进行该项研究;该研究已经通过该院相关医学伦理组织审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进行中西医药物治疗,西药包括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30812)与双氯芬酸肠溶片(国药准字H44020865;规格:25 mg×100片)两种,甲钴胺片3次/d,0.5 mg/次;双氯芬酸肠溶片3次/d,50 mg/次。中药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汤剂药物构成包括:细辛3 g,肉桂、甘草各6 g,人参10 g,防风12 g,桑寄生、秦艽、当归、独活、熟地、川牛膝、白芍、茯苓、川艹弓各15 g,杜仲20 g。若患者为血瘀气阻型,则去除熟地、秦艽、白芍、肉桂和防风,并添加香附、三七、红花和桃仁;若患者为肾虚严重类型,则去除细辛、茯苓、秦艽和防风,添加淫羊藿、骨碎补和制附片;若患者为疼痛严重情况,则添加乳香、玄胡、没药、全蝎和伸筋草。以上药物用水煎服,1剂/d,分3次服用,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4 d[2]。研究组: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配合中医药治疗,其中手术具体方式为:按照患者症状情况进行相应检查,协助患者采用俯卧姿势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胸部和脊骨下放置棉垫,从神经根压迫严重的位置入路,治疗时密切关注椎板间隙状况,把椎弓根螺钉置入在对应腰间盘部位,通过手术刀切除开窗位置的椎板黄韧带,通过咬骨钳进行开窗,开窗大小以患者食指指腹大小为宜。以神经剥离方式减轻患者紧张状态,由神经根拉钩至患者脊柱内侧,轻轻拉动并超过中线。后通过剪刀将椎间盘切开,经由髓核钳找到髓核组织,若患者有椎间盘钙化状况,可通过骨刀进行切除[3]。术后为患者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辅助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预后情况、疼痛情况、工作能力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包括显效、好转、无效3个方面,显效:腰腿症状完全消失,可以正常工作,功能活动正常;好转:腰腿症状得到改善,行走活动后小腿稍有不适,但可以进行普通工作;无效:治疗后症状没有得到改善。预后情况包括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2个方面,疼痛评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烈,腰椎功能评分通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量表进行评估,包括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感觉、膀胱功能4项,满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优异。疼痛情况包括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消失时间4个方面;工作能力情况包括优、良、可、差4个方面,优: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良:患者存在轻微症状,对工作没有影响;可:患者腰背部和下肢存在持续性症状,可以从事少量工作;差:患者症状严重,不能工作,必须手术治疗。临床症状积分包括麻木、功能障碍、直抬腿3个方面,麻木1~3分,功能障碍1~3分,直抬腿1~3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明显。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of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ofpatients[(±s),points]

组别腰椎功能评分 疼痛评分对照组(n=200)研究组(n=68)t值P值16.81±7.02 25.40±8.20 8.342<0.001 3.41±1.11 1.10±0.49 16.604<0.001

2.3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研究组各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3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 疼痛缓解时间(d)疼痛消失时间(d)镇痛维持时间(min)镇痛起效时间(min)对照组(n=200)研究组(n=68)t值P值5.35±0.23 2.21±0.20 100.385<0.001 56.80±1.30 28.80±1.29 153.729<0.001 12.36±2.35 30.85±2.60 54.532<0.001 9.59±1.36 3.38±1.03 34.430<0.001

2.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对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 麻木 功能障碍 直抬腿 总分对照组(n=200)研究组(n=68)t值P值1.41±0.31 0.69±0.09 18.863<0.001 1.71±0.31 1.19±0.29 12.142<0.001 1.51±0.41 0.09±0.19 27.546<0.001 5.71±0.71 2.49±0.29 36.345<0.001

2.5 两组患者工作能力对比

两组工作能力对比,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工作能力相对比[n(%)]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work ability of patients[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指的是腰椎间盘各部位产生退行性变化,并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纤维环受损破裂现象,导致髓核外突或脱出于椎间盘后方和椎管内,造成腰部疼痛情况[7-8]。该病患者常伴有腰部疼痛、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等症状,对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临床对该病症的治疗以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为主,但西医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复发率较高,因此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病情,应配合使用中医治疗,增强治疗效果[9-10]。而手术治疗会造成患者产生并发症,并会对其身体形成创伤,临床应用也有所局限,因此也应配合中医药物治疗。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腰痛”范畴,其发生机制与气血缺损、外邪侵袭、经络不畅有关,风寒湿内侵、肾精亏损、湿逐瘀结、血瘀内阻均是腰间盘突出的主要病机,因此要针对不同病症类型进行辨证治疗,故所用中药方剂也不尽相同[11-12]。中医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补气活血、祛风止痛作为关键,该研究为患者使用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药方中各中药成分协同作用,具有补肝肾、祛风邪、益气之效,并且按照症型有所加减,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药效。方中药物不但具有祛除风寒湿邪、舒筋止痛的作用,还具有温通血脉、宣痹止痛的功效,既能搜风通络,又能解毒散结,且具有镇痛功效。诸药合用,具有气血通调、除湿浊瘀结的功效,能达到修复椎间盘纤维环、神经根的功效,利于神经韧性的恢复,对骨骼恢复营养状态具有促进作用,从而缓解腰间盘突出对周围组织、神经和血管造成的压迫情况,进而对椎间盘起到保护功效,还可以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利于缓解椎间盘突出症状,促进病情恢复。陈永宏[13]研究组中表示,经过中西医治疗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组别。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53%,其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与陈永宏研究结果中关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数据具有一致性,表明中医西结合治疗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并在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腰间盘腰椎间盘情况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手术与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腰间盘突出怎么治疗?
脱发 养“老金”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78例疗效观察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