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6-24 11:46张辉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肺气肿胸腔镜阻塞性

张辉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胸心外科,青海西宁810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情的不断发展很有可能会引发呼吸衰竭以及肺心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其产生和有害颗粒、气体所导致的异常反应有着一定的关联,致残率以及病死率都相对较高[1]。近几年,大气污染的日渐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晚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患者病情的发展、恶化,不管是对患者自身、家庭还是社会都会带来严重影响。最近几年,外科手术以及麻醉技术的迅猛发展,肺减容术以其病死率低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在临床以及呼吸科疾病所进行的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治疗成效较为显著,对于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是有利的[2]。该文于2018年1月—2020年2月选取该院9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开展研究,分析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9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开展研究,该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参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5.48±3.47)岁。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55.16±3.9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经诊断后均符合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晓同意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以及交流障碍患者;存在严重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实行胸腔镜肺减容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实行双腔气管插管联合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在其腋中线之间第7肋间做一切口,长度为1 cm,将穿刺Trocar作为观察孔,腋前第4肋间作为主操作孔,腋后线第8肋间作为副操作孔。按照手术前靶区定位对手术切除范围进行确定,使用腔内切割缝合器将不具有肺功能的气肿肺组织切除,如果局部病变组织相对较小,则可以对其实行结扎和缝扎,进而降低费用。通常情况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其中性病变较为严重,所以要对其实行双侧同期手术进行治疗,先做较为严重的一侧。在切除靶区肺组织后,要使用生物蛋白胶在肺表面进行喷洒,进而减少漏气。使用纱布球对壁层胸膜进行摩擦,进而实现促进胸腔闭锁的目标。在胸顶放置胸腔闭使引流管,促进排气。

1.2.2 参照组 实行传统开胸手术进行治疗。在患者第5肋间做一切口,长度约为15 cm,靶区肺组织切除手术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总量(TLC)、残气量(RV);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3]。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详细记录。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并发症全部消失,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并发症以及肺功能指标显著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并发症以及肺功能指标均未产生显著变化甚至更加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变化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FEV1(L)PaO2(mmHg)PaCO2(mmHg)TLC(L) RV(L)参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0.80±0.11 1.40±0.23 15.787<0.001 52.01±4.33 71.82±6.49 17.033<0.001 49.02±4.07 44.11±4.85 5.202<0.001 3.03±1.32 3.96±1.25 7.121<0.001 2.22±0.10 1.51±0.40 27.821<0.001

2.2 两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hest tube drainage time and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hest tube drainage time and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组别术后胸管引流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参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13.35±6.14 10.45±4.27 2.601 0.011 25.10±7.22 19.17±5.66 4.336<0.001

2.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参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肺气肿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终端细支气管远端气道扩张,是一种重要的疾病类型,会造成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使肺泡过于扩张,进而降低肺功能[4]。当前,临床中对这种疾病所进行的治疗通常是实行内科治疗,其主要包括氧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以及康复治疗等[5]。

有研究表示[6],在实行肺减容手术之后其双侧病死率要远远高于单侧病死率,而胸腔镜下电视胸腔镜手术的病死率更低。对于单双侧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其远期疗效大体相同,都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极大提高。可见,患者肺部病变是由于非均质性并且合并肺大泡形成的,具有较为明确的靶区,因此要按照患者的心肺状况对其实行单侧手术治疗,如果实行双侧手术治疗,则要选择切出效果较好并且靶区较为明确的一侧实行;第二次手术则要按照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病情状况实行,这样一来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容易获得患者认可[7]。肺减容术是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进行治疗的外切除方式,其主要原则就是将功能低下或者是无功能的肺组织进行切除,降低肺容积,进而促进剩余肺组织功能的尽快恢复[8]。其原理主要是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切除,使胸膜腔负压获得尽快恢复,增加横隔和胸廓之间的活动幅度,进而提高小气道外向弹性拉力,使患者的呼吸机功能以及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改善[9]。另外,其还可以对通气血流比值以及血流动力学得到有效改善,使患者的换气以及血流功能获得尽快恢复,进而实现对患者右心室功能进行改善的目标[10]。对于实行肺减容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说,其整体性耐力相对较差,手术期间对其所进行的管理较为复杂,并且手术之后很容易产生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漏气以及脓胸等一系列并发症。所以,在手术治疗期间要强化对患者所实行的呼吸功能训练,使患者的呼吸模式得到有效改善。有学者表示,对于没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其治疗有效率约为50%,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肺功能各项指标均获得了明显改善。该次研究表示,对于参照组和观察组,其胸管术后引流时间分别为(13.35±6.14)d、(10.45±4.27)d(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 (25.10±7.22)d、(19.17±5.66)d,该研究结果与常旭[11]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在其研究中,胸管引流的平均时间为(10.6±3.8)d,平均住院时间(18.6±5.2)d,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和参照组(77.78%)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6%)相对较高(P<0.05)。这表明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对于降低患者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都是非常有利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所进行的治疗中实行胸腔镜肺减容手术进行治疗,其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都是非常有利的,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胸管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肺气肿胸腔镜阻塞性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什么原因导致的肺气肿你知道吗?
冬季治疗肺气肿的四大要点
什么是肺气肿
肺气肿如何食补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