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6-24 11:46孙莉莉李春姬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族史抗病毒乙型肝炎

孙莉莉,李春姬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感染科,山东烟台265200

原发性肝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症状隐匿,缺少典型的症状表现,所以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步入疾病的中晚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发生原发性肝癌[2]。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我国已有9 300万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且该病以家族或家庭方式聚集。由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疗程长,加之监测与治疗费用高,所以很难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管理[4]。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7月该院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肝癌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2例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参照《内科学》第9版中的标准确诊者;年龄在18岁及以上者;临床资料完整者;自愿参加该次研究,且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者;该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自身免疫性肝炎与酒精性肝炎者;其他部位原发性肿瘤者;因血吸虫性、代谢性、药物性及其他因素所致的肝硬化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与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疾病史者。

1.2 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乙型肝炎家族史、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史(饮白酒日均50 g以上,持续6个月以上)、长期吸烟史(吸烟量日均5支以上,持续6个月以上)、是否有脂肪肝、是否有糖尿病、是否行抗病毒治疗、是否不良饮食(每周吃烟熏与油炸食品≥1次)、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针对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②针对两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给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给予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性别为男性、年龄≥60岁、有肝癌家族史、有长期饮酒史、无抗病毒治疗、HBV-DNA定量>5×106cps/mL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liver cancer[n(%)]

2.2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是否出现原发性肝癌为变量,以性别、年龄≥60岁、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史、无抗病毒治疗与HBV-DNA定量>5×106cps/mL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年龄≥60岁、有肝癌家族史、有长期饮酒史、无抗病毒治疗、HBV-DNA定量>5×106cps/mL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变量赋值情况Table 2 Assignment of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liver cancer

表3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liver cancer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在临床十分常见,给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5]。目前,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原因与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普遍认为与物理、化学、遗传等因素有关[6]。有研究调查发现,8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进展而来,而乙型肝炎往往合并肝硬化,这也成为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原发性肝癌,临床普遍采取“早发现、早诊治”的原则[7-9]。因此,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对于抑制疾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者陈清锋等[8]分析了12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肝癌组)饮酒的发生率38.28%、肝癌家族史19.53%、HBV DNA定量>5×106cps/mL 43.75%、未予抗病毒治疗67.19%均高于对照组(未并发肝癌)14.06%、8.59%、14.84%、35.94%。黄培宁等[5]回顾性分析200例肝硬化患者的资料,癌变组与未癌变组各纳入100例患者,其中癌变组年龄≥50岁的发生率84.00%、男性71.00%、酗酒>10年94.00%均高于非癌变组72.00%、54.00%、65.00%,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男性、酗酒>10年是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该文研究结果上述部分结果相符,研究组性别为男性73.68%、年龄≥60岁78.95%、有肝癌家族史28.95%、有长期饮酒史78.95%、无抗病毒治疗48.37%、HBV-DNA定量>5×106cps/mL 68.4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男性、年龄≥60岁、有肝癌家族史、有长期饮酒史、无抗病毒治疗、HBV-DNA定量>5×106cps/mL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可见,性别、年龄、肝癌家族史、长期饮酒、抗病毒治疗与HBV-DNA定量情况均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有关,究其原因如下。①年龄: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其肝功能也随之退化,肝功能代谢减退后降低了肝脏对于有毒物质的分解能力,大量有毒物质积累则提高了癌变的可能性[10]。②性别: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后肝癌可能与雄激素介导的氧化应激与DNA损伤有关[11]。此外,男性群体普遍存在嗜酒、饮食不洁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了肝脏的代谢能力,这也增加了肝癌的患病风险。③有肝癌家族史: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存在较高的家族聚集性与遗传易感性[12]。然而,关于家族史对于肝癌的影响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家族成员细胞遗传物质不稳定、环境致癌物等因素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13]。④长期饮酒:通常情况下,肝脏可以代谢一定量的乙醇,但酒精过量摄入后会超出肝脏的代谢范围,血液内乙醇代谢物乙醛不断蓄积,则增加了致癌风险。此外,乙醇与相关衍生物在体内代谢时可以诱导氧化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并形成肠源性内毒素,刺激肝脏星状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加重肝纤维化,并使部分干细胞处于修复、损伤与增生状态,待到达一定数量后便会出现结节状与团带状态肝细胞增生,临床中表现为肝细胞癌。⑤HBV-DNA定量:肝细胞内长期存在过量的HBV,说明存在高水平的病毒复制,而在病毒复制与细胞质包上外壳这种反复整合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对免疫系统进行刺激,形成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关抗体,一旦致敏淋巴细胞抗体与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肝细胞结合,便会损伤肝细胞,提高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的作用,促使肝内纤维组织不断增生,加重肝脏纤维化,提高肝癌风险。⑥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癌肝硬化并发肝癌与HBVDNA高度复制,以及抑癌基因突变有关[14]。抗病毒药物能够对HBV-DNA的高度复制进行抑制,减少肝癌的发生风险,这与部分报道结果相符[15]。

综上所述,男性、年龄≥60岁、有肝癌家族史、有长期饮酒史、无抗病毒治疗、HBV-DNA定量>5×106cps/mL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干预,及时发现并抑制疾病进展。

猜你喜欢
家族史抗病毒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