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疗效的分析

2021-06-24 11:46裴立凯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血小板

裴立凯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心内科,山东淄博 255120

幽门螺杆菌会造成消化系统异常,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近年来相关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可能参与冠心病发展过程。幽门螺杆菌可通过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增高,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1]。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但抗血小板药物作为双刃剑,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存在损伤消化道的风险,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可能加重消化道损伤,因此其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十分必要[2]。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学者存在不同看法。该文就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冠心病的具体疗效进行研究分析,将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2.6±2.3)岁。试验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2.4±2.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中相关诊断标准[3];②经14C呼气试验证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③患者知情同意,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自身免疫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④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⑤合并消化道肿瘤、溃疡性出血。

1.2 方法

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治疗。雷贝拉唑(国药准字H20040715),1片/d。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20065652),2片/次,2次/d。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31020363),2粒/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有效率。显效:治疗后临床指标水平显著下降,未出现心绞痛,有效:治疗后临床指标有所改善,心绞痛有所改善,无效:临床指标无改善,心绞痛发作无改善[4]。

②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G采用化学法,FIB及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③不良事件发生率。消化道出血、消化道不适,心脏不良事件。

④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有效率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治疗前后TG、FIB及hs-CRP水平

治疗后,两组TG、FIB及hs-CRP水平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FIB及hs-CRP水平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TG,FIB and hs-CR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FIB及hs-CRP水平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TG,FIB and hs-CRP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T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FIB(g/L)治疗前 治疗后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2.88±0.56 2.84±0.52 0.339>0.05 1.33±0.27 2.15±0.22 15.258<0.05 6.60±1.15 6.64±1.18 0.157>0.05 3.55±0.61 4.80±0.65 9.088<0.05 6.43±1.10 6.52±1.16 0.365>0.05 4.07±1.25 4.66±1.32 2.103<0.05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比对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4 治疗前后Hcy水平

治疗后,两组Hcy水平下降,试验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水平对比[(±s),μmol/L]Table 4 Comparison of Hcy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μmol/L]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水平对比[(±s),μmol/L]Table 4 Comparison of Hcy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μ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试验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25.09±2.37 25.14±2.30 0.098>0.05 10.05±2.36 16.56±2.08 13.411<0.05 29.142 17.931<0.05<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高血脂密切相关,同时与幽门螺杆菌、肺炎衣原体等炎性病原体感染有关[5]。相关文献指出,冠心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6]。高菡[7]在相关文献中指出,观察组(96.66%)优于对照组(80.00%)(P<0.05)。该文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高菡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结果提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促进病情趋向稳定。

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冠心病的机制有多种,幽门螺杆菌可促进血小板大量聚集,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重炎症反应,引起管腔狭窄[8]。同时幽门螺杆菌可改变机体血脂代谢状态,进一步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还可能影响患者凝血功能,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血液中的CRP、FIB水平明显升高,氧自由基活性随之增强,血小板活性提高,促进血栓形成,加重病情[9]。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肠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导致患者缺乏维生素及叶酸,对机体功能正常发挥造成严重影响[10]。该研究将FIB水平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其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凝血酶作用下,FIB可转化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可破坏人体内皮细胞,同时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11]。该文统计结果提示,治疗后,两组TG、FIB及hs-CRP水平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的应用可改善相关因子水平,从而降低对冠心病的影响,减轻幽门螺旋杆菌对炎性细胞的刺激,以保证冠心病临床疗效[12]。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与冠心病的用药方案相关,清除幽门螺杆菌,恢复胃肠道功能,可减少胃出血等不良事件。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患者胃黏膜发生萎缩,壁细胞损伤后产生相关内因子抗体,导致维生素、叶酸吸收障碍,对Hcy代谢造成严重影响,促使Hcy在血液内大量聚集,引发高Hcy血症[13]。高Hcy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cy水平升高加重对血管基质损伤[14]。同时加重动脉壁内皮氧化损伤,诱发凝血酶产生及血小板聚集,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型血栓,增加冠心病发生危险[1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下降,试验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可提高冠心病治疗效率,改善相关因子水平,减少不良事件。

猜你喜欢
螺杆菌幽门血小板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手工浓缩血小板过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幽门凿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