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静注射液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的影响

2021-06-24 11:47杨宝玲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醒脑缺血性炎性

杨宝玲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北京 10004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降颅压、缓解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等对症方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便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改善神经功能[1]。然而,常规对症方案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仍有所欠缺,而部分研究认为中药治疗方案可以使此类患者获益[2]。中医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临床治疗时可取醒脑开窍、清热化痰之法[3]。醒脑静注射液属于中成药制剂,具有凉血解毒、清热泻火、醒脑开窍的功效。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对1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醒脑静注射液,收效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该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236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诊断标准,且经MRI与CT检查证实;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48 h;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于研究内容予以批准;所有患者对于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标准: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血液与免疫性疾病;伴有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有精神疾病史。236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118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51例;年龄46~76岁,平均(59.8±4.2)岁;发病时间4~28 h,平均(10.8±2.2)h;基础疾病为高血压29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5例。研究组:男性67例,女性51例;年龄44~79岁,平均(59.2±4.8)岁;发病时间4~27 h,平均(10.5±2.3)h;基础疾病为高血压28例,糖尿病14例,高脂血症7例。在上述一般情况构成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脱水、降颅压、调节血压与血脂、溶栓、抗感染、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抗凝、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国药准字Z53021639)治疗,方法:20 mL醒脑静注射液+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3271),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与患者病残程度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相较于治疗前,NIHSS评分改善90%,病残为0级;治疗显效:相较于治疗前,NIHSS评分改善在46%~89%,病残在1~2级;治疗有效:相较于治疗前,NIHSS评分改善在18%~45%,病残在3级;无效:相较于治疗前,NIHSS评分改善不足18%,病残程度>3级。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②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3 mL,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进行检测,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③根据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量表项目包括修饰、进食、转移、行走、洗澡、上下楼、大小便控制、穿脱衣服,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2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TNF-α、IL-6与hs-CRP指标对比中,研究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ng/L]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patients[(±s),ng/L]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ng/L]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patients[(±s),ng/L]

组别TNF-α治疗前 治疗后IL-6治疗前 治疗后hs-CRP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118)对照组(n=118)t值P值30.3±4.6 30.4±4.0 0.178 0.859 14.8±3.6 19.5±3.4 10.310<0.001 35.6±5.0 35.9±3.9 0.514 0.608 16.6±3.2 20.6±3.7 8.882<0.001 31.0±5.3 31.6±5.9 0.822 0.412 10.6±2.4 14.8±2.9 12.120<0.001

2.3 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BI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I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具有预后差、致残率与死亡率高等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且该病的发生、进展与炎性因子关系密切,即急性期时炎性反应越重,缺血组织的损伤作用越为明显,进一步减少脑血流灌注,扩大梗死面积[4]。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采用溶栓、抗凝、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神经等对症方案治疗,以期重建缺血部位微循环、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液再灌注,控制梗死面积,保护病灶区可逆性神经细胞,促进相应功能恢复,继而改善预后[5]。然而,常规治疗方案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却仍有一定的欠缺[6]。

中医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中风”的范畴,与饮食劳伤、五脏虚损致使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上冲犯脑、夹痰携火,痰淤蒙蔽神窍有关,故治疗时应取醒脑开窍、清热化痰之法[7-8]。醒脑静注射液是在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所制成的中成药注射液,由郁金、栀子、麝香、冰片组成,麝香通诸窍不利,开经络壅遏;栀子解毒凉血、除烦泻火;郁金活血止痛、清心凉血、行气解郁;冰片开达诸窍、启壅闭。全方共奏解毒清热、活血凉血、醒脑开窍的功效。现代药理认为[9],醒脑注射液利于穿透血脑屏障,改善脑部血液流变性,调节血液黏稠度与脑部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降低颅内压与血管张力,继而缓解脑神经损伤。曾琴等[10]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2.5%,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5.21±2.21)分高于对照组(41.21±1.98)分。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BI量表评分(68.6±9.6)分高于对照组(58.6±8.9)分(P<0.001)。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行为能力,继而保障预后效果,这与上述报道结果相符。

炎性因子释放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重要病理机制,其通过各类炎症细胞因子加重缺血性脑组织损伤,而缓解炎症反应的不良刺激也是临床治疗中的关键。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TNF-α、IL-6与hs-CRP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11]。其中IL-6参与炎性反应过程,高水平的IL-6对于神经系统具有损伤作用。TNF-α属于机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敏感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起病、进展、预后关系密切。hs-CRP可以激活补体系统,促进泡沫细胞与黏附因子形成,继而损伤内皮细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吴勤烽等[12]对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治疗后TNF-α(14.81±3.03)ng/L、IL-6(16.35±3.42)ng/L、hs-CRP(10.76±2.62)ng/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9.62±3.27)ng/L、(20.69±3.57)ng/L、(14.38±2.74)ng/L。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TNF-α(14.8±3.6)ng/L、IL-6(16.6±3.2)ng/L、hs-CRP(10.6±2.4)ng/L均低于对照组(19.5±3.4)ng/L、(20.6±3.7)ng/L、(14.8±2.9)ng/L(P<0.001)。结果说明,醒脑静注射液能够进一步抑制炎性反应,为疾病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改善炎性指标,强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适于临床推广。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118)对照组(n=118)t值P值40.2±5.6 40.6±6.0 0.529 0.597 68.6±9.6 58.6±8.9 8.298<0.001

猜你喜欢
醒脑缺血性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