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护理对养老机构卧床老人的情绪和生活幸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

2021-07-01 02:22华锋凯吴洁梅李怀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卧床负性养老

玉 铭 华锋凯 周 华 吴洁梅 李怀英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2)

据国内外学者调查研究表明[1-3],养老机构中的老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养老机构中的卧床老人中,多数认为自已成为家人的负担,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容易产生负性情绪[4],同时,养老机构中护理服务水平与卧床老人的护理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大多专业技能相对薄弱、专业知识匮乏,导致日常护理中很难发现卧床老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出现。这些不良情绪极易降低老年人的免疫调节能力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5]。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试点养老机构中卧床老人进行延伸护理服务干预,为养老机构中卧床老人提供生理、心理上的延伸护理服务,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养老机构中卧床老人的情绪状态及生活幸福度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柳州市一所民办养老机构(A机构)中的30例卧床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另一所民办养老机构(B机构)中30例卧床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卧床老人年龄≥60岁;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意识清晰、语言交流能力正常;能独立或在他人帮助下完成测试。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者;有明显听力或表达障碍者;近1个月内服用过抗焦虑或抗抑郁的药物者;失智失能者。对两组老人的性别、年龄、学历、疾病类型、慢性病类型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卧床老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向对照组老人及其看护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发放康复指导手册,给予日常心理护理指导及对卧床老人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注意事项进行宣教;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1.2.2 研究组 根据研究组资料分析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身体状况及情绪心理,针对老人现存的问题,成立多学科的护理团队,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给予有效的延伸护理。具体措施:①专业护理、康复训练方面:a.对老人、家属及看护者进行各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发放相关疾病和康复训练手册,增强他们的疾病意识,明确疾病康复的目标、方法以及注意事项;b.通过专业评估,并根据引起老人卧床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以及其伴随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病)制订护理措施及制订日常护理康复计划,同时按计划指导护理员落实各项护理措施;c.对护理员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床上肢体活动、呼吸训练方法指导,进行各种并发症(如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陪训。②心理干预方面:a.音乐疗法:在每日晨起和睡前播放老人喜爱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歌曲、轻音乐、民歌、戏曲等,让老人身心在音乐中感受到愉悦,在音乐中充分放松后进入睡眠;b.爱好兴趣支持:利用老人的兴趣爱好,如下棋、书法、绘画、阅读等,将康复训练娱乐于其中,同时辅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每日上午、下午各安排30~60 min进行;c.怀旧疗法:通过一些老照片或以前常听的歌曲,引发老人回想过去的生活经历,讲述自己过去的事情,以缓解病情,稳定情绪。每周进行2次,每次30~60 min,让老人重拾信心和对生活的向往;d.亲属视频或录屏录音: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每日和亲属进行视频交流;或由亲属进行视频或音频录制,录制一些想对老人说的话,如愉快回忆、祝福的话语或鼓励老人积极生活、配合治疗等;e.社会家庭支持:与亲人及家属共同制定看护陪伴时间,鼓励亲属、朋友尽量多看望多陪伴,争取社区、志愿者的支持等,让老人感受家人的温暖及来自社会的关心;f.对看护者进行日常心理疏导培训,并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建议。③复查及督导:每2周组织护理团队进行上门复查及指导,针对存在问题(情绪变化、病情变化等)进行原因分析,与老人、照顾者及家属共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措施并督促落实。

1.3 效果评价 ①自制卧床老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卧床原因、慢性病。②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由Zung编制,共有20个项目,用于评定患者的主观焦虑感受。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率是该量表的评定依据,得分分为4个等级:1分为几乎没有;2分为有时候有;3分为经常有;4分为总是有[6-7]。③抑郁自评量表[8](SDS)是用于研究精神药理学的量表之一,可评判被测人的抑郁程度。该量表共20个项目,按每个项目的出现频率分为4个等级:几乎没有;有时候有;经常有;总是有。④正性负性情绪量表[9](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是用于评定个体的正性和负性情绪。该量表由20个反映个体自身1~2周内情绪的形容词组成,包含10个正性情绪形容词和10个负性情绪形容词,每个形容词评分为1~5分。⑤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10](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是通过被测者的情感和认知来评定其主观幸福感。该量表共24个问题,由12个正性因子(正性情感和正性体验)和12个负性因子(负性情感和负性体验)组成,每题2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使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卧床老人各情绪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和干预 6个月后,对两组养老机构中卧床老人的SAS、SDS和PANAS评分进行评估,具体得分见表2。由于各种原因,6个月内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有老人离开养老机构,因此研究对象人数稍有变动。干预前,两组老人的SAS、SDS、PAN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老人的SAS、SDS、负性情绪评分下降幅度更大,正性情绪得分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2 干预前后卧床老人各情绪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干预前后卧床老人各情绪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干预前后卧床老人生活幸福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老人MUNSH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的老人MUNSH评分提升幅度更大,与对照组的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老人生活幸福度评分比较(分,)

表3 干预前后老人生活幸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焦虑和抑郁情绪会影响老人的正常生活,降低老人的主观生活幸福度,常导致老人发生精力不足、体力匮乏、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老人常常睡眠不佳,或入睡时经常遭受噩梦的折磨,长此以往,不仅严重拖垮老人的身体,还极易产生怨恨、悲伤、愤怒等负性情绪,诱发其他疾病。因此,对养老机构中卧床老人的关注应不仅仅把重点放在老人的生活起居和身体情况上,还应重点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排解老人的各种负性情感和情绪[11]。

音乐治疗是一种调试和治疗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应用于精神类疾病治疗中,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12]。兴趣爱好是预防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的保护因素[13-15]。怀旧疗法是一种通过回顾过去的事件、情感和想法,来帮助人们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环境适应能力的干预方法[16-18]。胡欣玥和李菲[19]研究发现,亲属录音干预可为老年痴呆患者提供心理慰藉,调节其激素水平,从而有效改善痴呆患者的抑郁症状。因此,对试点养老机构卧床老人进行心理干预,针对不同老人情况,综合给予音乐疗法、兴趣爱好支持、怀旧疗法、亲属视频或录屏录音、社会家庭支持疗法,从多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管理[20-23],可有效改善老人身心健康。卧床老人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等原因,患者易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而养老机构卧床老年患者居多,采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通过专业全面的延伸护理可降低卧床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24-26]。

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两组老人的焦虑状况、抑郁状况、正性负性情绪状况和生活幸福度均有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以生理、心理出发的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升养老机构中卧床老人的情绪状态和生活幸福感。研究组大多数卧床老人感到他们的身心需求在养老机构得到了进一步满足,同时生活也相较之前更丰富有趣,并能感觉到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为养老机构中的卧床老人提供延伸护理服务,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出发,不仅对卧床老人常见病症给予有效的专业护理,还根据老人兴趣爱好、个人习惯、社会支持等方面对卧床老人的心理、精神方面进行关注、干预。这为养老机构中的卧床老人减少了病痛及慢性病带来的困扰,增加了老人的生活积极性,使得老人更开朗乐观,提升了其生活幸福感,有效提升了老人生活质量,同时提升了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服务水平,对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卧床负性养老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养生不是养老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养老更无忧了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