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青光眼对侧眼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1-07-01 02: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前房巩膜眼压

陶 军

(大连市金州区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3)

恶性青光眼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恶性青光眼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晶状体或者玻璃体紧贴水肿睫状环,导致后房房水无法顺利引流到前房[2]。由于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晶状体受到一定程度挤压且前房变浅,所以导致恶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显著下降。治疗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传统方式有:全身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前房形成术、玻璃体穿刺抽吸术、玻璃体切除术。有文献[3]显示,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主要病因有内因(解剖因素、生理方面因素)和外因(情绪波动导致虹膜根部涌向周连致使房角被阻塞)两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恶性青光眼患者采取联合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效果,继而显著提高恶性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水平。本文将探究恶性青光眼对侧眼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58例恶性青光眼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9例。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患者均确诊为恶性青光眼患者。②均为单眼受损恶性青光眼患者。③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糖尿病者。③合并高血压者。试验组中有20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对照组中有21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χ2=0.524,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0.14±4.28)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1.17± 4.06)岁(t=0.416,P>0.05);试验组中有18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照组中有 19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χ2=0.334,P>0.05)。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性别、平均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小梁切除术。首先,进行麻醉;其次,穿刺角巩膜缘角膜,缝上直肌牵引线,制作球结膜瓣、巩膜瓣;再次,切除角巩膜深层组织和周边虹膜组织;最后,缝合恶性青光眼患者的球结膜瓣伤口和巩膜瓣伤口,恢复恶性青光眼患者的前房深度。

1.2.2 试验组应用对侧青光眼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小梁切除术+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入术。手术前进行麻醉处理,静脉滴注甘露醇(企业名称: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43783;按体质量0.25~2 g/kg,配制浓度为15%~25%,于30~60 min内静脉滴注),肌内注射阿托品(生产企业: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 020793;术前0.5~1 h,肌内注射0.5 mg),口服乙酰唑胺片(生产厂家: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 021698;250 mg,每4~8 h一次,一般每日2~3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取上角膜缘一个结瓣膜(3 mm×3.5 mm),再将棉片(0.3 g/LMMC)结膜置放在巩膜瓣下,120 s后予以冲洗。选取透明胶膜位取一合适切口(大小为3 mm),在透明胶膜位侧方取一辅助切口,在前房位置处置入黏弹剂,分离瞳孔和各象限房角粘连情况,撕囊后,在囊下予以水分离,采用超声乳化仪进行白内障吸除术,清楚残余皮质,置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体,在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企业名称: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 021924;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可2~6 h重复给药至病情稳定,但大剂量连续给药一般不超过72 h],切除小梁组织和周边虹膜组织,缝合巩膜瓣。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恶性青光眼患者治疗前后的前房深度、眼压以及并发症(角膜水肿、角膜线浑浊、房水细胞炎症以及脉络膜脱离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房深度、眼压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前房深度、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前房深度显著深于对照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房深度、眼压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房深度、眼压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角膜水肿、角膜线浑浊、房水细胞炎症以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恶性青光眼疾病的发生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基础和眼球结构,恶性青光眼具有发病较急且发展速度快等临床特点,如果未及时治疗恶性青光眼患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恶性青光眼患者的眼球被摘除[4]。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发病较为复杂多变,与以下几种因素密切相关:晶状体、玻璃体前表面、悬韧带、睫状体解剖关系[5]。上述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会让恶性青光眼患者的病程时间显著延长。随着现代人对恶性青光眼疾病的日益深入研究,发现联合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得恶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之内[6]。

传统治疗恶性青光眼患者能够使得一部分患者前房深度恢复到正常水平且眼压显著降低,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恶性青光眼患者的病情[7]。但是,传统治疗方法使大多数患者出现反复眼压过高的问题,与此同时可能形成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将无法治疗,最终出现摘除眼球的恶劣情况[8]。药物治疗能够缓解恶性青光眼患者的眼球后部压力,打破睫状环阻滞状态,与此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9-1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前房深度、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前房深度显著深于对照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试验组患者应用联合手术方法出现眼压显著下降,前房深度显著上升,且并发症明显降低,具有较大的临床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对恶性青光眼患者应用对侧青光眼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小梁切除术+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入术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提高前房深度、降低眼压。

猜你喜欢
前房巩膜眼压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