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

2021-07-01 02:23孙建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腰椎间盘

孙建成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症之一,症状为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等。该病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2]。随着微创手术的出现并迅速普及,脊柱椎间孔镜手术逐渐在临床中开展治疗[3-4]。相关研究[5]表明,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基于此,本文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200例 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实施小切口手术、脊柱椎间孔镜手术,通过对比分析脊柱椎间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我院收治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均经腰椎间盘CT平扫或磁共振检查确诊[8]。患者知情并自愿加入;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男 67例,女33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62.13±2.32)岁;病程2~4年,平均病程(3.32±0.76)年。观察组(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2.66±2.17)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74±0.2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患者清醒状态下,将其卧位调整为俯卧位,行全身麻醉;术中使用C型臂X线机(品牌:普朗,型号:PLX7200型)扫描腰椎部位,确定手术部位;位置确定后给予患者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切口以纵行为主,切口长度在3~5 cm,逐层切开表皮、皮下组织、深筋膜,充分显露患处,钝性分离患处肌肉;切除黄韧带、上下椎板多余组织,充分显露脊柱根部至硬膜囊;清除脱落髓核、软组织、椎间盘突出钙化组织;完全清除后,将脊柱神经根松解,使用0.9%生理盐水冲洗患椎间隙;操作完成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引流管放置其中,常规消毒后,逐层缝合。

1.2.2 观察组行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测量腰椎间盘突出位置,患者清醒状态下,将其卧位调整为俯卧位,使用1%利多卡因(生产单位:紫光古汉集团衡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278)行腰部浸润麻醉;C型臂X线机扫描腰椎部位,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确定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椎间孔置入穿刺针,穿刺针以到达突出椎间盘部位为宜,利用穿刺针置入导丝,导丝置入成功后,拔出穿刺针;手术入路及切口以导丝方向为主,手术直径为0.5~1 cm;手术入路后,采用相应方式进行软组织扩张处理,将上关节突复侧部分骨质采用环锯方式切除;置入内镜,观察患者腰椎情况,使用髓核钳取出变性髓核组织,采用相应方式对神经根位置进行减压处理;根据手术情况,被动抬高患者腿部,观察其腿部功能是否改善,确认无误后,选射频刀头,进行纤维形成术;操作完成后,观察效果,进行止血,将相关套管退出,皮下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②疼痛程度评估。将治疗前、治疗后 第1周、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作为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该量表共10分,0为无痛,10为剧痛,即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强烈,两组取均值进行比较。③评估腰椎功能。将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作为时间点,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0~5分,总分0~50分,0分为腰椎功能正常,50分为腰椎障碍严重,即分数越高患者腰椎障碍越严重,两组取均值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t、χ2检验,分别用()、(n,%)进行表示,P<0.05 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2.2 疼痛程度比较 VAS评分治疗前组间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个阶段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各个阶段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2.3 腰椎功能比较 ODI评分治疗前组间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1个月、第3个月两组患者的ODI评分均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疼痛严重影响腰部功能,进而影响四肢功能,使患者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与生活,因此,需及时治疗[6]。

临床治疗该病方式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封闭疗法等,其中,手术为病情严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微创手术持续性发展并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普及,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是常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式之一。该手术将内镜作为手术主要设备,在C型臂X线机等影像学设备的协助下,确定患处位置,经皮穿刺后,将内镜置入,并利用内镜观察患者椎间盘情况[7-8]。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脊柱椎间孔镜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由于脊柱椎间孔镜手术的创伤性更小,术后患者出现的疼痛程度更低,对患者术后疼痛缓解速度更快。另外,治疗后各个阶段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小切口手术相比,行脊柱椎间孔镜手术后患者所产生的术后疼痛程度更低。钱宇章等[9]研究脊柱椎间孔镜手术在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选86例患者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手术、脊柱椎间孔镜手术,结果显示,在术后1周、3个月、1年,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4.08±0.71)分、(2.87±0.69)分、(2.13±0.67)分,观察组分别为(1.98±0.34)分、(1.23±0.32)分、(1.00±0.31)分,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较低(P<0.05)。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各阶段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更低、腰椎功能恢复速度更快。

综上所述,与常规小切口手术相比,行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口更小,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术后疼痛程度更低,更有利于其腰椎功能恢复。因此,相较于小切口手术来说,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显著。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腰椎间盘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