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2021-07-01 02: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肢体康复运动

苏 新

(锦州市第二医院超声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意外疾病,多为急性起病,指脑部组织提供血液供应的主要血管合并疾患导致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脑出血、脑栓塞等类型[1],发病后病情可迅速发展,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脑功能缺损,疾病特点为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且大部分救治后存活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2-3]。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控制病情进展,提高运动能力。随着我国临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针对脑卒中疾病诊治率、救治成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同时随着我国城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等因素影响,脑卒中患者救治成功后对康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4]。文章纳入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作研究样本,比较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锦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中男 41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58.21±4.01)岁,缺血性脑卒中36例,出血性脑卒中19例;病程时间为18~45 d,平均病程为(30.52±3.01)d,平均体质量为(56.15±3.24)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及以上15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13例,年龄39~73岁,平均年龄为(58.30±4.03)岁,缺血性脑卒中35例,出血性脑卒中20例;病程时间为20~46 d,平均病程为(30.60±3.04)d,平均体质量为(56.20±3.20)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1例,高中及以上14例。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5]:患者合并下列1项以上的症状或体征即可确诊。意识障碍、视力障碍、偏瘫、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运动失调;持续时间>24 h。疾病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生;CT检查结果显示脑水肿、未见出血性改变、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1支的主干动脉高度狭窄。②符合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6]:患者均合并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疾病多在激动状态下发生;起病急骤,可在数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表现;脑CT扫描结果显示高密度血肿区域。③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④均为首次发病。⑤患者病情均稳定,处于康复阶段。⑥具有基本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精神异常者;不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积极的心理疏导,促进护患沟通,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解释康复训练方案,说明功能康复的方法与意义,取得患者配合。②肢体康复运动:评估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表现,给予主动与被动训练干预,首先在病情恢复早期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早期被动运动,设计良卧位,一般为仰卧位、患侧、健侧卧位、床上坐位、轮椅坐位5种,交替循环摆放5种体位,每隔1 h更换1次,帮助患者改善肌肉痉挛表现;定期评估患者肌力表现,当肌力达到3级以上即可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③语言康复训练:评估患者的语言障碍表现,结合患者康复需求给予发言训练与言语肌肉运动训练,增加日常交谈次数,使用物品及图画训练法锻炼患者的听说读能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康复环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评估病情进展,提供健康教育与用药指导,提供饮食指导,确保合理膳食,维持基本营养摄入需求。

1.4 观察指标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观察项目包括意识、凝视、面瘫、共济运动、语言表达能力、运动情况、构音障碍、感觉、视野、忽视证及远端肢体功能;评分标准:最低0分,最高45分,分神经功能轻度缺损(0~15分)、神经功能中度缺损(16~30分)、神经功能重度缺损(31~45分)3个级别[7]。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状态(Barthel指数)内容包括:进食、修饰、如厕、穿衣、上楼梯、洗澡、转移(床-椅)、活动(步行)、排便控制等共10项内容,每项得分0~15分不等,总分为100分,标准分为60分,60~79分表示轻度障碍,可独立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行为;41~59分代表患者日常活动能力中度障碍,只能完成基础简单的自我照护行为,大部分日常自理行为均需他人协助;<40分表示患者自理能力较差,日常生活基础行为均需他人协助完成[8]。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为他评量表,由一方基于患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反映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内涵,分为4个领域26个条目,包括生理(7个条目)、心理(6个条目)、社会关系(3个条目)和环境(8个条目),本次量表取单项维度均值即最终得分为0~100分,基于该分值为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级方案如下,生活质量分为高(80~100分)、中等(60~79分)和一般(<60分)3个级别[9]。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 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2.2 评价生活质量 两组干预前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2.3 评价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8%(54/55),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45/5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康复护理目标是通过医学、社会、教育等措施帮助脑卒中合并后遗症患者进行综合训练,以达到减轻功能障碍,重新建立功能缺失,消除致残因素,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基本实现生活自理[10]。

随着临床护理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临床也逐渐引进多种新型护理模式,针对不同疾病的患者提供多渠道的护理模式可针对性解决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多个护理问题,促进疾病康复;脑卒中疾病相对特殊,临床已经有大量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提供常规护理模式较为单一,无法较好满足患者相关需求[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有效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结合生理层面与心理层面的问题,重点加强肢体锻炼,提高患者各方面功能,加速康复。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通过设计摆放体位,可较大程度上维持肢体功能,通过抑制静止性反射,发挥拮抗异常运动,加强对肌肉痉挛的控制效果,加速出现肢体分离运动,改善肢体功能障碍表现。脑卒中发病后伴随的后遗症会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诱发多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护士给予护患沟通,加强心理疏导,消除存在的心理障碍,鼓励患者诉说内心想法,提供心理支持,解除负性情绪。脑卒中发病后神经缺损会影响肢体正常运动功能,导致功能障碍,合并残疾表现,通过给予早期肢体运动康复训练,为患者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纠正异常肢体运动模式,刺激运动与感觉冲动输入中枢神经系统,促进建立正常运动功能模式,加速修复脑神经,帮助改善肢体运动功能[12]。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生活、心理、功能锻炼等多方面指导,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激发康复欲望,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功能的全方位康复。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高。

猜你喜欢
肢体康复运动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不正经运动范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