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1 02:23杨秀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肌瘤子宫护理人员

杨秀新

(朝阳市朝阳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临床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为子宫肌瘤,属于孕龄女性良性肿瘤疾病之一,且近几年该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呈年轻化,常以尿频、经痛、月经量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损伤患者身心健康,如果未开展及时有效治疗,还会增加生命危 险[1-2]。临床针对此种疾病常开展手术治疗,手术术式主要包括子宫剔除术、子宫次全切术、子宫全切术等,均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是手术均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且术后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加重患者痛苦的同时延长康复速度。这就需要在手术期间予以患者护理干预,并通过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护理质量,确保临床治疗疗效的同时加速术后恢 复[3]。因此本次针对子宫肌瘤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展开了研究,同时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全部选自在本院进行治疗的 92例子宫肌瘤患者,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分成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纳入标准:以上患者经相关临床常规检查全部确诊,同时和子宫肌瘤诊断标准相符,均符合手术指征;患者知晓且同意本次试验详情,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宫颈或者黏膜出现肌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子宫内膜癌患者;恶性病变患者;颈癌患者。其中试验组患者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为(36.59±2.71)岁;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为(4.50±1.19)年;子宫肌瘤直径为2~8 cm,平均直径为(5.18±2.45)cn。发病位置:3例黏膜下肌瘤,11例浆膜下肌瘤,32例壁间肌瘤;21例多发,25例单发;对照组患者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为(37.02±2.79)岁;病程为3~7年,平均病程为(4.49±2.10)年;子宫肌瘤直径为3~8cm,平均直径为(5.19±2.63)cm;发病位置:4例黏膜下肌瘤,13例浆膜下肌瘤,29例壁间肌瘤;19例多发,27例单发。以上两组患者的基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内容: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其安排安静舒适环境,并告知其科室详情。为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手术操作方式、预期效果等,此外多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根据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进行饮食指导,并在术后加强并发症护理干预。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体操作内容如下:①创建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在科室内选择专业能力较强且操作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组建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细分工,弹性排班。和院内管理人员开展讨论会议,不断改进和完善科室内的护理操作流程、工作制度。患者入科后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具体情况,之后设置护理路径表。②质控护理细节: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加强细节管理,每日按时检查、记录患者体温,核实并监督患者遵医嘱行为,记录每日护理详情,每日交接班时交代好护理工作详情,双方核实无差异后签字,做好交接班工作等。③加强教育培训:定期在科室内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知识培训,按时组织科室讨论会议,使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工作经验。每个月从院内外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同时还要加强责任意识、专业素养、职业规范等教育。④工作手册编辑:护理人员共同编写护理人员工作手册,其内容主要有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消毒隔离标准、病房管理、病房管理以及基础护理等。完成编辑后不断改进和完善,最后印刷成手册,科室内人手一册。⑤护理流程的改进和完善:手术治疗前了解并记录患者机体详情、既往病史等内容,并协助患者开展多项检查,之后按照患者详情为其设置有针对性的疾病知识健康宣教方式,根据患者喜好和接受程度选用图片、视频、多媒体等进行宣教,提升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更正患者错误认知。⑥护理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测,并加强护理环节监测,此外还需提前准备好处理方案和完善护理方案: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疏导其异常情绪和心理,指导其家属多予以患者安抚和关心;多为患者讲解一些成功案例,增加患者治愈信心;术后加强患者体位护理,按时帮助患者翻身,并予以其压疮垫,对受压迫位置按摩;术后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疼痛护理;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功能锻炼,提升其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②对患者护理质量从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安全护理以及基础护理进行评估,每项内容满分100分,分值和质量呈正比。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4],满分100分,分值和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检验值为t值;计数资料以(n,%)表示,检验值为χ2值,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上,试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下床活动、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表1 两组住院、下床活动、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在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安全护理、基础护理评分上,试验组全部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SF-36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女性生殖系统常发生的良性肿瘤疾病为子宫肌瘤,在临床中还被称作子宫纤维瘤或者纤维肌瘤[5]。发病机制繁琐复杂,尚今仍未明确。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子宫肌瘤发病率逐渐增加并趋于年轻化[6]。目前,子宫肌瘤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无论哪一种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均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带给患者严重损伤,为了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对患者的损伤,需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虽然现阶段临床已逐渐广泛使用多种新型护理干预,但是护理服务工作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导致临床护理质量也不理想。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一种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新体系,能够结合护理服务工作,进而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观察,及时发现和确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7]。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引入质量持续改进,可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增加其舒适度的同时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还能够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最终达到提升护理效率和质量目标[8]。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安全护理以、基础护理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较常规护理效果好。原因是:创建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可进行规范、统一管理,确保护理人员综合水平;质控护理细节可减少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加强教育培训、开展工作手册编辑和护理流程的改进和完善、护理评估,能够促进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的提升,进而确保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加速恢复。此外还能够预防多种并发症,并改善生活质量。总之,子宫肌瘤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较显著,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预防多种并发症,缩短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瘤子宫护理人员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