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1-07-01 02:23梁丽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情绪

梁丽君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辽宁 大连 116033)

类风湿关节炎是多关节以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多见于中年女性,其发病具有侵袭性、对称性,该病持续发展,不仅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受累关节功能丧失,还可引起关节外多器官的功能损伤,致残率高,有恶变倾向[2]。该病早期缺乏可靠的检测指标,发现时往往已经病情较重,治疗目的在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病病程长,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加之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出现抑郁、担心、恐惧甚至厌世等不良心理。有资料报道[3-4],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该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同时为临床对该病的护理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 11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符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分类标准(2015年)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骨质疏松、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意识及认知障碍患者,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113例患者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56例。观察组57例中,男性19例,女性38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8.92±3.62)岁,病程3~24年,平均年龄(12.87±2.03)年;对照组56例中,男性18例,女性38例,年龄42~79岁,平均(58.73±3.72)岁,病程3.5~26年,平均病程(13.01±2.1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均衡营养、保持病变关节在功能位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①人文关怀: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相关制度、环境、具体事项,了解患者病情、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做好准备。同时注意仪容仪表,保持良好的形象,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语言温和。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娴熟、标准、规范,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应激[2]。注重护理细节,避免随机性和盲目性,减少遗漏,避免护理差错,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为患者作出正确的解释,以增加其安全感。②健康教育:通过面对面讲解、看视频、听讲座等形式反复对患者进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知识的强化,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对遵医行为重要性的认识,了解疾病的诱因、治疗方法,帮助其重建认知,提高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掌握关节功能锻炼、缓解晨僵、正确的饮食、常用药物用法,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病情观察。③心理评估:及时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及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心理评估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以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④心理疏导: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病情改善不显著,其心理压力往往较大,又不愿意与家人交流,无法发泄其烦闷情绪,容易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护理人员应仔细了解其情绪源,了解其心理需求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其表达出内心感受,通过倾听、安慰、劝解、鼓励、共情等技巧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顾虑,减少其心理压力,纠正不良心态,同时感受到被重视、被关心,以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提高配合度。同时,使患者了解良好的心理情绪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掌握情绪自我管理技巧,以在情绪波动时适度进行控制。⑤鼓励社会支持:患者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相对较高,由于担心对家庭的经济压力,患者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鼓励其给与患者经济和精神支持,以消除顾虑。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为患者争取社会的支持,以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⑥疼痛、肿胀护理:为患者讲解疼痛的原因、缓解方法等相关知识,使其正确的应对疼痛,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等缓解疼痛不适症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按摩、针灸、热敷、冷敷等治疗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以缓解疼痛、肿胀症状。

1.3 观察指标 采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心理状态状态进行评价;采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均为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采用SF-36生活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精神健康、躯体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等8个维度,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25.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后经()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后经(n,%)表示,当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采用P<0.05。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PSQI、HAMA、HAM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比较(分,)

注:a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a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SF-36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a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a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工作满意率,观察组为96.49%(55/57),对照组为82.14%(46/56),可见,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表现为严重的关节疼痛、肿胀、运动功能不良等,且预后不良,相当一部分患者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关节畸形、运动功能丧失甚至全身各器官系统病变,患者出现心理压力在所难免。据统计,80%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焦虑、恐惧、失望、抑郁、悲观等不良心理[3]。而不良的心理又会对患者免疫系统、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其预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表现为:①焦虑烦躁:患者病情复杂、疼痛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著、对预后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患者烦躁、易怒、焦虑、恐惧等情绪。②悲观失望:长期的疾病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使其对治疗丧失信心,出现悲观失望。部分病情严重已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自尊心受损,不愿意成为别人的累赘,悲观情绪更为严重,态度消极,甚至出现绝望、厌世心理,治疗依从性差,甚至放弃治疗[4]。③暴躁易怒:患者长期负性情绪无处发泄,加之关节功能障碍、畸形等,感觉自身形象受损,容易冲动发怒,易激惹,情绪不稳定。④强烈依赖感:部分患者长期治疗,对医护人员或家属过分依赖,情感脆弱,容易抱怨、哭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鼓励社会支持、疼痛护理等心理干预措施,观察组PSQI、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上述心理护理措施对稳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情绪,改善睡眠,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其中人文关怀通过热情的对待患者、给予其理解和支持、注重仪表、娴熟的操作等护理,将对患者的关怀融入每一个护理细节,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通过及时了解其病情变化并给予针对性处理,增加了安全感。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较高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有利于指导患者正确的遵医行为,提高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缓解心理压力。我们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中,反复强化。同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能,提高其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在对患者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心理干预工具,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并指导其掌握情绪控制技巧和方法,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其平稳心态,养成良好的入睡习惯。亲情是患者最好的安慰剂,家属和社会的心理支持资源,有利于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减轻负性情绪,纠正消极心态。通过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通过按摩、针灸、热敷、冷敷等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减轻其临床症状,有利于缓解其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叶红[5]通过帮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重建认知、适时宣泄、争取社会支持等心理干预措施,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率达到100%。杨洁群等[6]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情感支持、情绪控制、社会支持等心理干预措施,患者不良心理、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达到95%。本研究结果与之报道相似。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普遍存在不良情绪,且程度较为严重,在充分了解其心理状态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整体性、连续性心理护理,满足其护理需求,并根据其病情、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定期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可缓解或消除患者负性心理,改善其睡眠,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情绪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情绪认同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