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循证护理应用与临床护理学研究

2021-07-01 02: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达标率循证心肌梗死

朱 莉

(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并且多发于中老年人当中,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数会伴随心律失常一起出现[1]。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需要给予紧急的急救措施进行抢救,并且抢救后要给予护理干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循证护理是临床上采用较为广泛的护理干预方法,它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干预系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以及以往临床经验等,作为护理方案制订的依据和参 考[2]。循证护理的科学性强,逻辑性完整。本文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循证护理应用与临床护理学进行深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当中,随机收集2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实施常规护理,如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按时按量为患者供给药物,避免患者发生异常情况等。

1.2.2 循证护理组 实施循证护理,包括:①密切观察病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的1~2周内,是心律失常发生较多的时期,尤其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24 h内[3],因此,临床对该时期的患者要格外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增加巡视的频率,在护理人员交接班时,一旦患者出现心悸、头昏、气促等,要充分考虑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要在第一时间内给予患者及时的抢救。②控制诱发因素:对探望患者的家属进行严格的管控,探望的时间和探望的次数要有严格的规定,病房要保持干净整洁,并且尽可能的保持安静,降低干扰,将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温度在26 ℃左右,湿度在60%左右[4]。③心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内心想法,做好正面的积极的引导,避免患者产生自卑的消极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得患者充分的信任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信心,避免患者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④健康宣教:介绍疾病的相关发生过程和治疗过程,让患者提升对于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提升自我配合度和依从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并以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并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即证实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健康知识达标率比较 循证护理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健康知识达标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健康知识达标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 循证护理组心功能Ⅰ级占比高于常规护理组,Ⅳ级占比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Ⅱ、Ⅲ级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比较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6。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表6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患者的病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因此临床需要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和缓解,并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较多,以药物为主,药物的种类较多,如何选取适合患者的药物是临床思考的重点和难点[5]。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作为辅助。常规的护理干预往往只关注临床生理指标的改善和变化,而忽略了患者的生活层面、心理层面、健康教育层面等,导致临床的护理效果不佳。因此,临床在实际的运用当中,也在逐渐的追求更好的护理干预,从而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治疗效率。

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运用十分广泛,它能够根据临床以往病理以及相关的文献,制订护理干预的方案[6],它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治疗当中,能够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7]。它能够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层面的照护,从而使得患者更加的积极面对病情和治疗[8-9],提供给患者有计划的、规范的、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性化护理为基础,从而大大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10-12]。

本文的研究当中,循证护理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这说明,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治疗当中效果显著,有利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实施。

猜你喜欢
达标率循证心肌梗死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