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1-07-01 02:23程丽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入室人性化手术室

罗 园 程丽霞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手术室,福建 莆田 351100)

在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推动下,涌现出较多的护理新技术与新知识,护理方法更为全面和系统,逐渐形成标准化护理模式[1]。在此种护理模式变革下,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更为人性化,这需要临床护理高效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改善患者的服务感受。手术是极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在术前伴有明显的精神压力,甚至出现少言和害怕等心理问题征兆,需要予以其心理安慰。加之手术操作的流程较为复杂,术中风险性因素较多,患者对于手术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强烈,可能会出现不信任感,进而降低配合度[2]。为此,临床积极为手术患者执行科学性的手术室护理,但常规化护理的重点是生理性干预,缺乏个性化。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 2020年5月在院内手术的109例患者,用于分析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手术时间介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共纳入手术患者109例。根据随机法分组后,A组55例中男、女患者比例为35∶20,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0.24±1.99)岁;B组54例中男、女患者比例为33∶21;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0.80±1.87)岁。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患者对研究内容全部知情并且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也予以批准。

1.2 方法 B组予以常规护理,术前准备阶段对患者家属健康宣教,讲解术中配合的流程和要点,现场示范配合方法,使患者能够高度配合。术中应高效配合相关操作,于术后3 d进行随访,咨询其术后伤口感受、体温波动和排气时间等信息,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检查患者有无并发症指征,进行并发症相关性预防。A组予以人性化护理:

1.2.1 术前人性化访视 ①掌握基本信息:手术室护士在术前 1 d阅读患者的电子病历后掌握其基本情况,含药物过敏史、病史、化验单、检查结果等信息。与病区责任护士交流,记录治疗计划,针对性拟定手术护理计划。与手术医师交流,掌握患者的手术流程、体位与手术用品,询问手术医师的操作习惯。②面对面沟通:熟悉患者的疾病了解度,通过一对一交流评估患者的疾病认知度与其他信息,完善治疗相关服务,突出护理操作的人性化。为患者开展微笑服务,在病床前进行个体化宣教,讲解手术麻醉的流程和要点,提高其术后恢复信念。听取患者需求,记录其意见,评估患者的家庭环境、文化水平、个性特点、风俗与民族信仰等。③知识讲解:询问患者对于手术知识的担心问题,进行合理化解释,并根据其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如音乐疗法、播放电视等,以转移其注意力。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告知其手术的可能性并发症和预期疗效,调整其自我期望值。利用PPT或是图文讲解形式普及手术意义、手术目的以及每步操作的注意事项,普及手术的麻醉方法和对器官的影响性。向患者与家属讲述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的常见不适感,轻微不适属于正常表现,无须特殊处理。引用同疾病类型的成功病例,提升其手术信心。④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自身履历、工作年限、职称和职责范围,告知患者手术期间会全程陪伴在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会始终与家属保持联系,及时汇报手术情况,使其无须过度担心,可放心手术室服务。同时介绍手术医师以及麻醉师的资质,告知患者医师与麻醉师的既往手术成功率,使其高效配合手术。

1.2.2 术中人文护理 手术室护士用平车等工具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而后全面核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手术类型等信息。提前预热手术台,嘱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并盖上一层薄毯,进行保暖护理。将室内温度调为40%~60%,室温调为22~25 ℃,而后进行术前准备,同时讲解手术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配合要点,告知患者仪器使用期间会发出某种声音,防止其过度紧张。所有准备操作做到平稳、准确,提高患者的安全感。麻醉前普及常见麻醉不良反应,防止因心理波动出现强烈性应激反应。麻醉起效后保暖和保护隐私。根据手术要求调整体位,在受压部位下垫柔软的体位垫,在隆突部位覆盖保护膜,防止压疮。使患者在手术期间的体温高出36 ℃,防止低体温。

1.2.3 术后人性化护理 术后使用温热毛巾擦去患者术区皮肤上的消毒液亦或是血迹等污垢,为其穿戴衣物,盖好薄被。协助麻醉医师将患者转运至麻醉苏醒室,期间应保护患者切口,固定各种导管。与责任护士进行工作交接,讲明患者的携带物品、术中情况和护理注意事项等内容。术后3 d入病房探视患者,了解其术后情况,如伤口痛感、有无发热表现,排气与进食情况等,并检查有无并发症征兆。患者可能在术后出现焦虑等心理,担心手术远期疗效,应告知患者手术中的效果和术后科学化护理的积极性意义,给予其关心和理解。随访期间完善患者档案,评价手术短期疗效,并存档。

1.3 观察指标 记录入室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利用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焦虑度,利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抑郁度,两个量表均含20个条目,设定标准分50分,负面心理程度和分数的关系是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经t值对比与检验后用()表示,计数资料经检验后用(n,%)表示,P<0.05提示数据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室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比 入室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数据对比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入室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数据对比后发现,A组各值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入室前后DBP、SBP、HR数据变化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入室前后DBP、SBP、HR数据变化对比()

2.2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 护理前,A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对比后两组患者未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对比发现,A组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对比(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变化对比(分,)

3 讨论

手术室的职能是开展外科手术或是急诊等治疗工作,是医院治疗操作实施的统一化场所,其风险因素较多,护理流程复杂,容易造成多种医疗事故[3-4]。手术本身属于侵入性操作,相关性操作作为应激源会使患者产生明显的负面心理,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内分泌与神经系统,延长手术时间或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研究在常规化的手术室护理期间加用人性化护理疗效显著。人性化护理基于现代护理理念,关注患者的人格与本性,护理目标是最大化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潜能,全面优化护理服务[5]。人性化护理的优势为:①严格落实以人为本的护理思路。现阶段,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有所提升,医疗需求得到显著提升,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得到高度重视。人性化护理的所有措施均根据人性化理念进行制定,以面对面沟通方式为主,可拉近护患距离[6]。该项护理注重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理解并剖析患者心理,确定负面心理根源后进行差异化疏导,可以建立其治疗信心[7-8]。②注重护理环境的高度优化。人性化护理根据手术室规章制度管理手术室环境,要求术前备好手术物品,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度和舒适度[9-10]。

入室后,A组与B组的生命体征数据较比发现,前者数值更低;护理后,A组的心理评分较比于B组后,分数更低(P<0.05)。说明手术室本身是院内的特殊科室,其需要手术室护士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高度责任感,给予其人文关怀,营造温馨且舒适的手术室环境。人性化护理的措施更为具体和规范,可以显著提升手术室整体服务质量,实用性更高。

猜你喜欢
入室人性化手术室
入室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疑点重重
入室盗窃案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