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评价

2021-07-01 02:23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3期
关键词:血气监护呼吸衰竭

程 程

(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100)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与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为进一步改善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对早期护理干预进行重点观察,以探讨其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本次研究从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中选择150例进行研究,准入标准:①临床症状与X线胸片等检查结果符合重症呼吸衰竭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配合治疗与护理的患者及其家属。排除标准:①合并存在其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患者。②患有肺大泡、纵隔气肿、心肌梗死、出血性休克、严重肺出血等病症的患者。③存在沟通、认知或精神等方面异常的患者。④自主配合治疗程度过低或中途脱落研究的患者。按双色球自由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女性患者比例为36∶39;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8.31±5.18)岁。观察组男女性患者比例为38∶37;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68.68±5.27)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重症监护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口头的简单健康宣教、做好病房内环境护理、遵医嘱给予用药、体位、呼吸机等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被动与主动肌肉锻炼。观察组在常规重症监护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方法:①早期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干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道严重受阻,呼吸的不畅与病情的反复发作容易使患者产生躁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加之对疾病的认知偏颇,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使其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性格爱好等信息进行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使其正确对待与配合治疗;鼓励患者主诉内心不良情绪,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尽早消除患者内心顾虑与不安,提高其治疗的自主性与依从性。②呼吸道护理干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痰液黏稠难以咳出,除积极给予体位调换和叩背等基础护理外,还可遵医嘱给予茶碱类药物进行痰液溶解或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痰液吸出。③吸氧治疗护理干预:在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必须随时关注其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免患者发生二氧化碳潴留。④体位护理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意识恢复后,应及时调整其体位,使其保持半卧位,并适当抬高床头(65 ℃左右),与此同时给予患者上肢关节、肢体与肌肉适量按摩,以免发生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每日进行2次按摩,每次时间为20~30 min。⑤早期肌肉训练指导:结合患者身体条件和病情恢复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早期肌肉训练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活动量,促进肺功能改善。需每隔24 h对患者的活动量、肌肉能力、缓解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2 d的运动量,并在实际操作中随时进行调整,注意患者训练过程中随时给予氧气支持。⑥饮食护理干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因病情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缺失,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其饮食指导,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热量与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以维持机体正常运转。鼓励患者多加饮水(每日饮水量为800~1 000 mL),并注意减少糖分的摄入。

1.3 评估指标

1.3.1 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包括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所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值)和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3个指标[2]。

1.3.2 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包括Pa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3个指标[3]。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用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后经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后通过χ2检验。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提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EV1/FVC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EV1、FEV1%、FEV1/FVC改善程度对比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2.2 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pH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PaO2、PaCO2、pH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3 讨论

呼吸衰竭患者大多表现为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未能及时加以干预,随病症的加重会逐步损害气道与肺部功能,进而引发全身性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8]。对于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大多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症状,缓解其呼吸困难现象,但长时间的制动治疗容易引发呼吸机相关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在其早期治疗阶段辅以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9-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这与该护理模式重视患者早期肌肉、神经等训练密切相关,此外,早期护理干预还关注到患者的健康知识储备与不良心理疏导,更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从而促进了病情的加快恢复。总而言之,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稳定其心理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血气监护呼吸衰竭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