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021-07-06 02:00
读与写 2021年17期
关键词:表面积圆柱长方形

孙 仲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江南小学 福建 连江 350500)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主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动地建构起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

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比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竞争情境等等,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动手操作,促进参与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克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过问,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让学生观察圆柱体模型,先看整体,再分析圆柱表面的各个组成部分。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拿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卷成筒,即为圆柱侧面,再把侧面展开,这样反复几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展开图,长方形的长是什么?宽呢?然后让学生口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它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在学生感性认识基础上,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在这一过程中从通过对圆柱的认识,到形成对圆柱表面积的整体认识,这样让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口述、边分析推理,充分参与,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活跃了课堂,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求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推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自主探索,引导发现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的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经常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以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从而发现数学原理,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动力。

4.引导合作交流,积极参与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设置合作交流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中,在明确了“圆的面积公式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来”这一学习任务之后,提出了三个问题:(1)如何转化?(2)转化成哪个平面图形?(3)圆和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接着各小组展开交流讨论、动手实践。通过剪剪拼拼,有的拼出了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有的拼成近似于三角形的图形……有的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或三角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表现出较好的钻研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问题的完满解决,萌发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样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集体辩论等形式,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友爱的品质。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手脑结合,注重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猜你喜欢
表面积圆柱长方形
环肋对耐压圆柱壳碰撞响应的影响
巧求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计算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小长方形找朋友
有多少个长方形
表面积是多少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表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