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2021-07-06 13:54马速顾平仇福成董慈王文婷韩瑞刘少娜王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左旋多巴骨密度骨质

马速 顾平 仇福成 董慈 王文婷 韩瑞 刘少娜 王欣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省脑老化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1.7 %[1],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及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睡眠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精神异常等非运动症状。骨折为PD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除了与运动迟缓、姿势障碍、活动量减少等有关外,还跟骨量减少、骨的结构改变有密切关系[2]。骨质疏松症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点,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我国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36 %[3]。国内外研究均表明,PD患者较健康对照人群更易患骨质疏松,PD患者发展为骨质疏松症的比值比为2.61,估计PD患者的骨折风险增加2.28倍[4-5]。有研究表明年龄、女性、体质量指数、维生素D是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6],笔者在此基础上对其他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进行了探索,并对骨质疏松与PD非运动症状关系进行了研究,为预防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提供新思路。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50岁以上PD患者58例,按照2015年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帕金森病最新诊断标准,由专科医生诊断为PD。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匹配的健康查体人群63例。排除标准:各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包括药物、脑血管病、毒物等)、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等);合并肾病综合征、糖尿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淋巴瘤、应用类固醇或抗惊厥药等可能引起VD水平降低及骨代谢异常的疾病;合并脊柱变形、骨质增生、血钙异常及韧带钙化等影响腰椎骨密度的疾病;合并其他严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无法合作或不愿合作者。

1.2 方法

记录所有受试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Hologic)检测腰椎及一侧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股骨颈T≤-2.5 SD和(或)腰椎总T值≤-2.5 SD诊断为骨质疏松。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不足:20 ng/mL<25OHD<30 ng/mL;维生素D缺乏:25OHD<20 ng/mL。计算PD患者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aily dose,LED)。采用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部分(MDS-UPDRS Ⅲ)和Hoehn-Yahr分期(H-Y分期)评分对PD患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评测均在“开”期进行。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北京版评测PD患者认知功能,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本(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评测情绪,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测睡眠质量。应用循环酶法检测P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血清Hcy>15 μmol/L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中正态性分布结果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性分布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范围)表达,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PD 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均无差别(P>0.05),PD组股骨颈BMD、腰椎BMD低于对照组(P=0.043,P=0.005)。PD组骨质疏松率及维生素D缺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0,P=0.020)。见表1。

表1 PD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骨密度和25OHD等比较

2.2 骨质疏松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与无骨质疏松PD患者相比,骨质疏松PD患者中女性所占比重更大、BMD更低、LED更高、合并HHcy率高、PD疾病晚期(H-Y分期3~5期)所占比重大,而25OHD水平、年龄、起病年龄、MDS-UPDRS III评分、HAMA14、HAMD24、MMSE、MoCA均无差别。

2.3 骨质疏松发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对表2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性别、BMI、LED、HHcy、H-Y分期晚期)和具有临床意义的项目(年龄)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高LED、合并HHcy、H-Y分期晚期(H-Y分期3~5期)为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高BMI是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2 PD伴骨质疏松组与PD不伴骨质疏松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非运动症状比较

表3 PD组骨质疏松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PD的常见并发症,会导致PD患者出现局部疼痛、跌倒和损伤以及骨折等[7],从而进一步加重PD患者运动能力的下降,增加PD患者致残、致死率。本研究中PD患者58人,其中25人患有骨质疏松,约占PD患者的43.1 %,校正性别、年龄、BMI等影响因素后发现PD患者腰椎及股骨颈BMD均低于对照组人群,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Tassorelli及王武华的研究结果一致[8-9],同样证实了PD患者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本研究进一步对PD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探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低BMI、高LED、HHcy、H-Y分期晚期(H-Y分期3~5期)是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是与增龄相关的一种骨骼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2016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36 %[3],而帕金森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这也是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不可控因素之一。徐娇等[6]的研究中发现年龄是PD发生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PD患者年龄限定在50~84岁,其中50~59岁患者占17.2 %,60~69岁患者占39.6 %,年龄大于等于70岁患者占43.1 %,骨质疏松组的年龄与无骨质疏松组相比未发现明显差异,考虑本研究中PD患者的年龄跨度虽然较大,但大部分PD患者均属高龄,其次本研究为小样本研究,从而造成两组间年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仍不能忽视年龄对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表明,女性为PD患者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5,10],即女性PD患者较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叙利亚女性PD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为51 %,男性PD患者是29 %,健康人群中男性、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分别为25 %和7 %左右[11]。雌激素、雄激素均有保护骨骼的作用,雌激素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诱导破骨细胞凋亡和抑制骨吸收起到减少骨量减少的作用,雄激素则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来调节骨代谢[12]。然而女性绝经期雌激素通常呈“断崖式”下降,而男性雄激素则是“水平式”降低,50岁以上女性通常处于更年期,此时体内雌激素水平会发生明显的下降,成骨能力较弱而破骨活性相对较强,使得机体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多,从而引发骨质疏松,而男性雄激素水平因下降缓慢,故PD伴骨质疏松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更常见。

日本一项研究表明PD患者BMI减低的可能性是健康对照人群的3倍[13],本研究表明低BMI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这与之前的研究[5-6,10]结果一致。PD患者BMI降低很可能与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均相关。PD疾病严重程度越高,运动症状(肌强直、震颤)和运动并发症(运动波动、异动、剂末现象等)相对增多,能量消耗增加。P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可影响PD患者的进食情况,从而导致PD患者体质指数减低。此外有病理研究发现PD患者80 %以上的结节乳头核和下丘脑外侧核和后核中存在路易小体(Lewy body),它们参与控制进食、温度和觉醒,提示PD患者下丘脑进食控制受损,尤其是晚期PD患者[14]。其它非运动症状,如吞咽困难、便秘等均可能会导致PD患者BMI低下[15]。

本研究发现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H-Y分期中1、2期为疾病早期,3~5期为疾病中晚期,中晚期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率高。随着PD患者病情加重,PD患者的行动能力下降,运动能力下降会降低肌肉力量,而肌力与骨密度呈正相关[16],随着肌肉力量的降低,PD患者骨密度下降。PD患者随病程进展,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使得身体血液循环减慢,骨的营养减少,这也是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因此PD患者疾病加重而制动、肌张力增加导致骨量丢失更严重。

Lee等[17]研究发现服用较高剂量左旋多巴的P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并且左旋多巴的摄入越多,骨密度值越低,他们认为左旋多巴的摄入导致HHcy,降低Hcy可能是治疗PD患者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治疗方式。本研究亦发现,高剂量左旋多巴、血清Hcy水平升高均为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甲硫氨酸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作用下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后者通过转出甲基生成S腺苷半胱氨酸(SAM),最后水解形成Hcy,同时转出的甲基被提供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在脑内经过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催化从S腺苷甲硫氨酸得到甲基而转变为3氧甲基多巴(3-OMD)。此甲基化步骤,导致左旋多巴代谢与Hcy代谢交叉。Hcy通过刺激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促进成骨细胞凋亡、影响骨胶原交联、降低骨量、减少骨骼血流量等多种途径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18]。李奇等[19]研究发现,给予PD患者叶酸和维生素B12,能降低Hcy,可以防止左旋多巴治疗的患者骨质流失。

维生素D在骨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低钙血症和代偿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量的甲状旁腺素通过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吸收,从而导致骨量减少。然而关于维生素D水平和PD患者骨密度的关系是有争议的,有研究[9]表明PD患者的骨密度、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且血清25OHD水平与骨密度线性相关,最近的一项研究[20]却发现PD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与后者一致,同样未发现PD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PD患者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有相关性。尽管维生素D与骨密度的关系仍不确定,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维生素D的缺乏与肌肉无力、跌倒和骨折风险的增加相关联[8],Sato等[21]提出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来减少髋部骨折的发生。维生素D还具有改善年轻PD患者平衡能力的潜力[22]。低VD水平可能通过降低肌力和躯体平衡能力导致患者跌倒,进而促使PD患者发生骨折。

综上所述,本研究未发现骨质疏松与PD患者的睡眠、情绪、认知及其他非运动症状的关系,骨质疏松对PD非运动症状的影响仍待探索。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女性、低BMI、HHcy、高LED、H-Y分期晚期均是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对于PD患者应及时筛查骨密度,采取干预措施,以期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左旋多巴骨密度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质疏松知多少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帕金森病异动症与发病年龄、左旋多巴安全剂量分析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左旋多巴治帕金森病 会越来越没用吗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