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急症手术的麻醉分析

2021-07-07 09:25张文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丙泊酚颅脑芬太尼

张文珊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人民医院,山东 莱西)

0 引言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脑外科疾病,该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较快,严重者可并发脑疝,危及患者生命[1]。在急诊手术过程中,患者脑组织的保护和预后效果是临床上的难点,因此麻醉的选择非常关键。丙泊酚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具有保护脑组织、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的作用。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急症手术中采用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手术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展开研究,并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18:12,年龄在20~75岁,平均(49.34±5.27)岁;对照组男女人数比为19:11,年龄在21~74岁,平均(49.42±5.16)岁。对比该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比较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加血肿清除术。在手术前均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术前30 min予以患者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在手术中保持人工通气,维持患者呼吸通畅。

对照组予以0.3 mg/kg依托咪酯(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11)诱导麻醉,并静脉注射0.2 mg/kg阿曲库胺,20 μg舒芬太尼以及5 mg咪达唑仑;给予吸入七氟醚1.5%静脉泵注瑞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注,观察患者的麻醉深度,对泵注速度进行控制。

观察组患者予以丙泊酚麻醉,2 mg/kg丙泊酚注射液(生产厂家: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00)注射液静脉诱导,同时给予静脉注射0.2 mg/kg阿曲库胺,20 μg舒芬太尼以及5 mg咪达唑仑,给予1.5%七氟醚吸入,瑞芬太尼静脉泵入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2)记录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时间点主要有T1(麻醉诱导前)、T2(麻醉诱导后)、T3(脑膜切开后)、T4(术毕)、T5(术后 1 h);(3)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以χ2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以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s)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s)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min) 镇痛维持时间(h)观察组 30 5.45±1.16 3.56±0.28对照组 30 11.27±2.94 1.49±0.35 t 10.086 25.295 P 0.001 0.001

2.2 记录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

观察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T3、T5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相较于T1、T2、T4更高,且比观察组更高,二者比较差异较大(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s)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与T1、T2、T4时间点比较,#P<0.05。

平均动脉压(mmHg)T1 T2 T3 T4 T5 T1 T2 T3 T4 T5观察组 30 72.54±10.41 74.55±13.37 74.64±11.42* 71.62±10.42 73.47±11.04 82.83±10.2684.33±11.33 85.96±12.25*85.64±12.5586.37±12.93*对照组 30 73.68±9.54 75.42±11.35 79.97±11.82# 75.42±11.31 79.08±11.33#84.59±12.3684.36±13.2592.06±12.64#87.53±12.4492.36±13.72#心率(次/min)组别 例数

2.3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属于临床外科急重症,其发病急、疾病进展迅速,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重型颅脑损伤多由暴力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头部,导致颅脑组织损伤,受伤后昏迷时间达到6 h以上或者再次发生昏迷,患者会产生严重的意识障碍,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2]。随着患者的颅内压升高,会对脑组织和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3]。针对该类患者,需及时采取急诊手术,通过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控制病情发展。但是手术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脑神经损伤,因此在手术中加强对患者的颅脑组织保护、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非常关键。

有研究表明,丙泊酚在手术麻醉诱导中,麻醉起效较快,且对脑组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患者预后良好[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将丙泊酚麻醉与依托咪酯麻醉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使用丙泊酚麻醉的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表明丙泊酚通过静脉全身麻醉,诱导速度迅速,在急诊手术中具有较强的麻醉效果,可促进手术顺利开展[5]。此外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丙泊酚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术后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机体氧耗,不利于术后机体恢复,而通过丙泊酚麻醉起到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且丙泊酚在患者体内代谢较快,不存在蓄积问题,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意识[6-7]。此外,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在T3、T5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相较于 T1、T2、T4更高,且比观察组高(P<0.05),表明丙泊酚麻醉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使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防止患者在手术中出现较大的血压波动,尽量减小手术风险[8]。

综上,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形成患者急症手术中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起效较快,镇痛效果较强,可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丙泊酚颅脑芬太尼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