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021-07-07 09:25姜明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试管生化红细胞

姜明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引言

实验室常见的问题之一为标本溶血,具体指的是在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红细胞破裂后,促使血清中渗入了部分红细胞物质,进而导致样品呈现红色现象,尤其是白细胞或血小板等物质,一旦遭到侵蚀,就会促使细胞内的成分迅速释放,继而影响血浆里的含量平衡,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1]。在临床实验室中,误差来源的主要源头就是标本溶血,是导致标本拒收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标本溶血一旦发生,很容易给出错误的结果报告,最后不得不重新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不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又造成医院人力和物力的损失。我院为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60例的健康体检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4~50岁,平均(35.25±5.35)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5~50岁,平均(35.16±5.4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健康体检者都需要保持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标本,分别置于两批真空试管中,每根试管保持在2.5 mL,观察组的试管实施人工处理,对照组试管不进行人工处理。两组均实施离心处理,持续时间为15 min,转速保持在3000 r/s,保留血清和待测结果。应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生化指标检验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TC(总胆固醇)、Cr(肌酐)、TP(总蛋白)、TG(甘油三酯)、UA(尿酸)、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B(白蛋白)、UREA(尿素)、TBIL(总胆红素)。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的TC、Cr、TBIL、TG等生化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A、TP、ALT、AST、ALB、UREA 等生化指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s)

TBIL(mmol/L)观察组(n=30) 4.25±0.17 62.25±15.71 83.50±3.16 1.18±0.16 299.16±20.22 37.36±16.2841.18±19.20 42.66±3.34 5.16±0.38 10.34±2.46对照组(n=30) 4.85±0.56 76.00±15.01 77.00±2.85 1.56±0.15 280.31±21.36 30.18±17.11 33.11±17.36 39.16±3.21 5.82±0.52 12.75±3.40 t 5.615 3.466 8.366 9.490 3.510 1.665 5.940 4.138 5.613 3.145 P 0.000 0.001 0.000 0.000 0.001 0.101 0.000 0.000 0.001 0.003组别 TC(mmol/L)Cr(m/L)TP(g/L)TG(mmol/L)UA(mmol/L)ALT(U/L)AST(U/L)ALB(g/L)UREA(mmol/L)

3 讨论

标本溶血指的是红细胞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破裂,促使细胞中溢出血红蛋白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操作人员没有娴熟的采血技术,采血流程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没有按照合理的比例使用抗凝剂和实施冷存,标本没有第一时间送检等,这不但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重大影响,同时也促使误诊风险增加[2]。

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采集标本实施了人工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观察组的TC、Cr、TBIL、TG等生化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A、TP、ALT、AST、ALB、UREA等生化指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A、TP、ALT、AST、ALB、UREA 等生化指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就是说,红细胞内部的AST和ALT含量与血浆内部含量对比,相对较高,一旦红细胞被破坏,就会导致以上两种物质渗入血清,即便只发生轻微溶血现象,也能够增加出现假性结果的概率[3]。另外,大量释放血红蛋白例的球蛋白,会增加ALB和TP的含量,而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就在于血红蛋白,这会促使结果增高。观察组的TC、Cr、TBIL、TG等生化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由于溶血现象产生,从而导致反应体系氧化剂大量消耗,进而加速溶解了部分红细胞,并且,与此同时,由于溶血作用下,红细胞的内部液体缓慢渗入血清内,进而促使其体积增加,并导致其浓度稀释,原有部分的成分含量降低[4]。在生化检验结果中出现标本溶血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极大的误差,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应及时给予以下干预措施:(1)在采血时,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血液标本操作流程规范进行操作,要密切注意止血带的捆绑程度,是否松紧适度。(2)注射试管时,应缓慢推注血液,轻轻摇晃试管,充分混匀抗凝剂和血液,对其实施离心操作的时候,应该充分控制离心速度和水浴箱的温度[5]。(3)当出现标本溶血现象时,能够显著观察到可见光谱中部分波长光谱吸收增强,所以,在实施检测的时候,需要采取双波长对比检测法,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无误。(4)组织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全体实验室成员必须参加该培训,对于采血和标本溶血的知识应该着重学习,一旦发现标本溶血现象,应该尽快联系有关科室,必要情况下,应重新采集血液标本[6]。

综上所述,在常规生化检验结果中发生标本溶血,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患者的机体状态和病情情况无法及时反映,所以有关人员在临床应用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其负面作用,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猜你喜欢
试管生化红细胞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猪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