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

2021-07-07 09:26那顺布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0期
关键词:胃粘膜蒙医病症

那顺布和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林浩特)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粘膜发生慢性炎症或者出现萎缩性病变而导致的胃炎,和患者自身的饮食习惯存在密切的联系,患者多不按时饮食,同时存在有暴饮暴食,常吃刺激性、辛辣性的食物[1]。此外,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也和患者患有慢性胃炎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容易增加患者患有慢性胃炎的几率。患者常表现为呕吐、少食、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等典型的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2]。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和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存在密切的关系,治疗时多采用保护患者的胃粘膜,抑制胃酸的过多分泌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患者复发率较高,无法根治,长期治疗下,患者副作用明显,还具有明显的耐药性,治疗效果并不佳,需要研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3]。我院在采用蒙医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后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发应和复发率较低,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分析蒙医治疗方法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龄20~54岁,平均(36.21±4.22)岁,对照组150例,男75例,女75例,年龄20~54岁,平均(36.23±4.2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的医学诊断标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痛、少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观察患者舌苔,舌着淡黄色后苔,胃脘隐痛等典型的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治疗,常规方法即西药治疗,给予患者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治疗,若患者存在腹胀的情况,另给予患者多潘立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蒙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对患者进行病症分型,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对于赫衣型患者,给予患者达-6味散3 g、状西-6味散3 g、扎木沙-4味汤治疗散3 g,口服,3次/d。对于希拉型患者,给予患者阿拉坦阿如拉-5味汤散3 g、古日古木-7味汤散3 g进行治疗,3次/d,对于巴达干型患者,给予患者阿如拉-10味汤散3 g、扎木沙-4味汤散3 g和状西-21味散3 g进行治疗,3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疗效评价参考考《蒙医内科学》制定的标准,将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治愈:患者的胃粘膜、腹胀、充血、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程度减轻,需要用胃镜检查的范围缩小,呕吐等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患者的呕吐、腹胀等典型的症状无明显缓解,胃粘膜的病变程度无明显改善。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资料,使用χ2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呕吐患者2例,食欲不振患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3%,对照组患者呕吐患者4例,食欲不振患者6例,病情加重患者12例,不良反应几率为15%,经过统计学分析,χ2=8.791,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随着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胃炎患者的数量正在逐渐的上升,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胃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之间也无必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慢性胃炎患者多存在胃功能紊乱的问题,患者常表现为呕吐、少食、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等典型的症状,在用餐后患者的症状更为明显[4]。现代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和患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存在密切的关系,治疗时多采用保护患者的胃粘膜,抑制胃酸的过多分泌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奥美拉唑等药物是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常用的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患者治疗后易反复发作,且具有耐药性,副作用明显,治疗效果不佳,需要研究更为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5]。

蒙医治疗方法也是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效果突出。蒙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虚”的范畴,且不同的病症类型发病的原因不同,因此主张在治疗时也根据患者的病症类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蒙医将慢性胃炎分为赫衣型、希拉型、巴达干性、包如型四种类型,不同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不同。根据“三根”理论,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病症的程度、病症的区别给予患者治疗。赫依型患者以止痛为主要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希望改善患者的胃胀、疼痛的情况,希拉型以清希拉为主要的原则,巴达干型则需要调火、健胃,包如型患者则需要接受祛除包如为主要治疗原则,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分型治疗,效果显著[6]。如本文研究所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对于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蒙医治疗的方法效果更为突出,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疗效突出,且相比于常规的治疗方法还更加安全可靠,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蒙医治疗方法,相比于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为突出,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治疗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胃粘膜蒙医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一带一路”视域下蒙医图解的译介及跨文化传播研究*
青春期病症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临床分析
蒙医痛经诊疗方案
浅谈蒙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
应用胃粘膜保护剂治疗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