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

2021-07-07 09:32关啟亮伍倬莹彭红军黄召江邓劭敏
广东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量总分心血管

关啟亮, 伍倬莹, 彭红军, 黄召江, 邓劭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广东广州 510370)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常见精神障碍,全球约有3.5亿人受抑郁症影响[1]。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到2030年,抑郁症将在全球疾病总负担中升至第1位并成为全球致残主要原因[2]。我国目前抑郁症终身患病率已达3.4%[4],患者身心健康受到较大的损害[3]。调查显示,抑郁症是心血管疾病生理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5],患者较正常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近2倍[6]。抑郁症和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7],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其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高于正常人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关于抑郁症患者发生自主神经改变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每次窦性心律心搏间心动周期的微小差异,其可以定量地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是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张力和平衡的重要指标[8-9]。多项研究发现抑郁症与HRV降低相关,说明HRV可能是抑郁症的潜在生物学标记[10]。本研究通过对87例青年抑郁症患者作短程HRV测定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自主神经功能特征的联系, 阐述其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可能机制,为抑郁症患者的预防诊断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87例为观察组。

入组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50 分;(3)年龄18~33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至少3个月内未接受过抗抑郁、抗焦虑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近期未服用过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6)总病程<5年;(7)知情同意并愿意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卒中等躯体疾病;(2)合并神经系统疾病;(3)合并营养不良或肥胖;(4)出现双相情感障碍。

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4例为对照组。入组标准:(1)既往无精神疾病发作史;(2)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160分且抑郁症状因子分<2分;(3)年龄18~33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伴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神经系统等躯体疾病者;研究获得被试知情同意。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被试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被试均在10∶30~15∶30之间安排进行HRV测定和自评量表评估,由2位经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完成。

1.2.1 宗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该量表包括20个抑郁主观感受的条目,每个条目按症状出现的频率(很少、有时、大部分时间、绝大部分时间)采用4级评分,分别赋值为1、2、3、4,总分等于各条目得分之和再乘以1.25,四舍五入后取整数得到标准分。标准分<50分为无抑郁情绪,≥50分且<60分为轻微至轻度抑郁情绪,≥60分且<70分为中至重度抑郁情绪,≥70分为重度抑郁情绪[11]。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与可行性。

1.2.2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由Derogatis LR编制。包括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与饮食10个因子[12]。评定方法采用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级计分标准,分别计为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精神心理问题越严重。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视为心理不健康个体。

1.2.3 HRV测定 采用广州弘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心率变异性分析仪(型号:QHRV1)。分析短时HRV,评定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提前告知所有被试,测试前3 h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不能喝浓茶和咖啡。在被试休息15 min后处于静息状态下坐位开始测定,连续记录5 min。分析指标包括:RR间期标准差(SDNN)反映自主神经功能总体状况;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二者均反映副交感神经功能水平;低频功率(LF,频段0.04~0.15 Hz)反映交感神经功能水平,高频功率(HF,频段0.15~0.4 Hz)反映副交感神经功能水平,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的均衡性。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2检验,偏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SCL-90得分、HRV分析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观察组的LF与HF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SDNN与RMSSD指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

2.2 观察组患者SDS、SCL-90得分与HRV指标的关系 控制身高、体重、年龄变量后,对观察组患者的SDS、SCL-90得分及HRV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人际关系敏感分别与HF、SDNN、RMSSD、PNN50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5);(2)敌对分别与HF、SDNN、PNN50指标显著负相关(P<0.05);(3)睡眠与饮食、抑郁均与LF/HF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4)精神病性与SDNN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5)。见表4。

表2 两组人员SCL-90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人员HRV分析指标比较

表4 观察组SDS、SCL-90评分与HRV指标之间的偏关性(r值)

分别以HRV各指标为因变量,以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变量选入和剔除的标准为0.05。结果显示:(1)HF指标和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的回归方程显著,人际关系敏感负向预测HF(P<0.05)。(2)LF/HF指标和睡眠与饮食之间的回归方程显著,睡眠与饮食正向预测LF/HF(P<0.05)。(3)SDNN指标和敌对之间的回归方程显著,敌对负向预测SDNN(P<0.01)。(4)RMSSD指标和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的回归方程显著,人际关系敏感负向预测RMSSD(P<0.05)。(5)PNN50指标和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的回归方程显著,人际关系敏感负向预测PNN50(P<0.05)。见表5。

表5 SCL-90对HRV指标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异常 抑郁症以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焦虑等表现为主,甚至会引起认知下降、食欲降低、睡眠障碍等异常躯体症状[13]。本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焦虑、强迫和偏执、睡眠和饮食、人际关系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这些因子的异常与抑郁症的症状特征相符。另外,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异常,与周锡芳等[14]研究结果一致。

3.2 抑郁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近年来的欧美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SDNN、LF及HF与正常人相比明显下降[15],抑郁症静息态HRV降低[16]。HRV降低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17],反映自主神经功能不灵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8]。本研究样本为从未服药或入组前停药的抑郁症患者,减少了药物对HRV指标混淆的可能,发现抑郁症患者HRV明显下降。本研究得出抑郁症患者LF、HF、SDNN、RMSSD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反映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性均比正常人下降,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有学者指出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抑郁症患者HRV指标明显降低[19],而本研究发现18~33岁的青年抑郁症患者HRV指标同样较正常人下降,表明发病年龄可能并不影响抑郁症HRV下降的特点。Shinba[20]发现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LF/HF升高。而本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LF/HF虽升高但不显著,推测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自主神经失调是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关系的重要纽带[21],从本研究结果推断,抑郁症患者较正常人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HRV指标可作为协助抑郁症诊断和预防的客观生物学标记。

3.3 抑郁症症状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关系 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表现,以副交感神经活性下降和(或)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为主要特点[21]。Wang等[22]报告SDNN、LF/HF指标与抑郁自评量表具有相关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有关[23]。本研究发现SCL-90量表的抑郁因子与LF/HF有正相关,但SDS与HRV各指标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无法证实抑郁症严重程度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推测原因可能与本研究入组患者集中为中、重度抑郁有关。有学者认为HRV降低只与部分抑郁症状相关[24],以躯体症状(如食欲降低、睡眠障碍)为主的抑郁患者HRV异常更为显著[25],抑郁症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6]。本研究发现睡眠与饮食因子对LF/HF有正向预测作用,而LF/HF是反映交感-副交感均衡性的定量指标,说明了具有食欲改变和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易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不平衡,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本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对HF、PNN50、RMSSD均有负向预测作用,敌对因子对SDNN有负向预测作用,提示抑郁症患者在人际交往中的敏感猜疑、敌对情绪与副交感神经活性下降有关。既往有学者通过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RV发现副交感神经活性下降与精神病性症状增加显著相关[27],本研究得出抑郁症患者精神病性因子与SDNN存在负相关,证实精神性症状同样与抑郁症患者副交感神经活性下降有关。

综上所述,抑郁症症状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关系密切,伴随敌对情绪、人际敏感、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有可能因副交感神经活性下降而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由此给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带来独立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得出启示,建立全面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治疗抑郁症十分关键,了解抑郁症所特有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将能为诊断和治疗抑郁症提供指导,对进一步降低抑郁症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样本量偏小,未能进一步从性别、年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等角度进行分层分析。另外,本研究仅为横断面研究,对抑郁症患者HRV变异幅度下降的机制和相应治疗手段等问题尚不十分明确,下阶段可通过临床随访来对此加以研究,深入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在抑郁症的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变化。

猜你喜欢
评量总分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