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中文修订版的结构效度分析

2021-07-11 11:46王安陈德枝周兢《优质标准》课题组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

王安 陈德枝 周兢 《优质标准》课题组

【摘要】本研究以五省份2083名学前儿童词汇测验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索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中文修订版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抽取七个公因子可以解释的方差贡献率为61.376%,结合各公因子所含项目的基本含义,将七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视觉分析、知觉经验、发展因素、抽象词汇理解、生活经验、简单词汇认知和听觉记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包含七个公因子结构的模型拟合较好,各路径系数均显著,适合用来分析学前儿童的词汇发展情况。

【关键词】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结构效度;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1)04-0019-05

词汇是个体语言及其他认知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的早期词汇发展水平与后期的智力发育、阅读能力等存在显著相关。〔1〕当前,国外应用较为普遍的儿童词汇测评工具之一是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PPVT)。该测验不仅可以测查正常儿童的词汇发展水平,而且可以对语言延迟、情绪情感及行为紊乱的儿童进行筛查,〔2〕其结果可以作为语言干预导致的词汇增长估计值、〔3〕语言习得增长有效性指标〔4〕和儿童早期词汇增长重要描述性指标。〔5〕PPVT在国外应用相对比较成熟,针对PPVT的研究涉及信效度研究、〔6〕跨文化比较研究〔7〕以及在特殊群体中的应用研究〔8〕等多个方面。PPVT虽然有着较好的测量学指标并在国外广泛应用,但是有关PPVT效度的研究多集中在效标关联效度的研究上,结构效度的研究鲜有涉及。米勒(Miller)选择多义词、词汇长度、词汇使用频率作为潜变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PPVT词汇习得顺序是否合理,从侧面为PPVT的结构效度提供了证据,但是并没有从测验试题出发,对测验本身的结构进行探索和验证。〔9〕PPVT引入中国后不久,便有学者做了区域常模及对应的智龄量表,修订智商和百分位数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信度检验。〔10〕相比PPVT的應用研究而言,其结构效度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PPVT的结构效度如何,主要测量了儿童词汇发展的哪些方面等都有待深入探究。本研究拟基于国内五省份学前儿童测评结果,分析PPVT中文修订版的结构效度,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吉林省、江苏省、浙江省、陕西省和广西省等五省份抽取2083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工具及方法

施测前通过发放知情同意书,取得儿童监护人和幼儿园教师的书面同意。施测方法采用个体施测,施测过程严格按照指导语进行。施测时间约为10~20分钟,中途儿童有需要可中断,之后待征得儿童同意后继续进行。

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中文修订版(PPVT-R)共有125页,每页有4幅图,测验总分为125分。测试时,研究者说出需要测试的词汇,由儿童指出与词汇意义相一致的图片,正确得1分,反之为0分。儿童在测验中答对题项的最高题项数减去错题数即为测验的原始分数。例如,在某儿童答对的题项中,题项数最高的为第90题,所有题项中儿童答错的有23题,则该儿童的测验得分为67分(90-23=67)。得分越高,说明儿童对词汇的掌握情况越好。如表2所示,儿童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上的得分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这表明研究数据可用于PPVT中文修订版的结构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R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使用psych包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使用lavaan包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本研究将总体数据(n=2083)随机分为两份,对其中一份数据(n=1041)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其中,KMO值为0.982,巴特莱特球形度值为91815.08 (p<0.05),可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用方差极大法进行因子旋转。依据特征根值大于等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61.376%(见表3)和平行分析〔11〕结果(见下图),最终确定抽取7个公因子。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各因子负荷系数在0.40~0.89之间,且均具有显著性(p<0.05)。依据因子旋转后各公因子所含的项目及其所测内容,对各公因子进行命名。公因子1主要考察如球形等词汇,结合所考察词汇及选项图片内容,将公因子1命名为视觉分析。公因子2主要考察如衣柜、绷带等词汇,故将公因子2命名为知觉经验。公因子3主要考察如花萼、半岛等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词汇,儿童正确作答需要具备较高的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故将公因子3命名为发展因素。公因子4主要考察如扩散、星座等比较抽象的词汇,需要儿童对抽象词汇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故将公因子4命名为抽象词汇理解。公因子5主要考察如夹子、蒸锅、相框等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词汇,儿童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即可正确作答,故将公因子5命名为生活经验。公因子6主要考察如船、蛇、灯等较为简单的词汇,故将公因子6命名为简单词汇认知。公因子7主要考察如篱笆、三轮车等词汇,儿童在听到这些词汇后需要及时在听觉存储器存储这些词汇,并在较短时间内对听觉信息进行记忆,故将公因子7命名为听觉记忆。

2.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另一份数据(n=1042)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以下拟合指标评价模型拟合情况:一是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χ2/df。〔12〕χ2/df值越小,表示模型拟合效果越好。二是拟合优度指数GFI和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13〕值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效果越好。三是比较拟合指数CFI,〔14〕值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效果越好。四是正规拟合指数NFI,〔15〕值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效果越好。五是Tueker-Lewis指数TLI,值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效果越好。〔16〕六是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17〕数值越小,模型所能解释的方差越大,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为进一步探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的7个公因子结构的适宜性,本研究将4个公因子、5个公因子、6个公因子等潜在结构作为竞争模型做比较,结果见表5。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模型拟合指数表明,相比较4个公因子、5个公因子和6个公因子模型,7个公因子的模型拟合指数更好。另外,验证性因子分析的路径系数结果显示,4个公因子、5个公因子和6个公因子模型部分显著,部分不显著,7个公因子的模型均显著。以上结果表明,7个公因子的结构相对而言更合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7个公因子的模型拥有更好的结构效度。

三、讨论

本研究基于五省份2083名学前儿童PPVT-R的测评结果,分别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PPVT-R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与探讨,最终将这7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视觉分析、知觉经验、发展因素、抽象词汇理解、生活经验、簡单词汇认知和听觉记忆,并选择模型拟合指数相对较好的包含7个公因子的模型来分析学前儿童词汇发展情况。

达马托(Damato)等人曾经采用PPVT对934名学习困难儿童进行词汇能力测评,并基于测评结果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18〕达马托等人将这7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词语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视觉导览(Visually Guided)、知觉组织(Perceptual Organization)、发展因素(Developmental Factor)、空间操作速度(Spatial Speed of Operations)、空间记忆(Spatial Memory)和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然而,达马托等人并没有详细阐述各公因子所包含的项目,也没有进一步对这7个公因子的结构进行验证探索。后继研究者仅能在累积方差贡献率和公因子个数上进行比较,无法对潜在结构的项目归属及验证性分析结果做深入比较。不过达马托等人的研究结果依然为本研究的公因子命名等提供了参考。在对PPVT-R的结构效度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本研究依据分析结果认为7个公因子相对比较合理。儿童词汇发展的差异与其所处的语言环境存在密切联系,但在差异中也存在许多跨文化的共性。采用国际通用的词汇测评量表搜集儿童词汇发展资料,可以促进跨文化词汇比较研究,增进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语言学习特征的了解。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采用PPVT-R对学前儿童词汇能力展开大范围测评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值得研究者共同努力。

四、建议

PPVT-R以用时较少、测验简便、评分客观等优点在学前儿童词汇能力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应用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需要了解儿童的实际年龄,根据儿童的实际年龄找到测验中对应的起测点,不同的年龄对应不同的起测点。二是需要注意测验的终止项目。在PPVT-R中,连续8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作答错误即可终止测验,最后测得的项目代表儿童的最高词汇水平。三是在测验中需要注意儿童的作答情绪。由于项目较多,在施测过程中,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可能会出现畏生不配合、作答不专注等情况,需要测试者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的指导与儿童一起完成测验。

参考文献:

〔1〕BAUMANN J F.Vocabulary-comprehension relationships〔M〕.Oak Greek:National Reading Conference,2005:117-131.

〔2〕郭璇,朱远来,焦小燕,等.汉语版、哈萨克语版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第四版的效度与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11):845-850.

〔3〕RICE MABEL L,KIM A WILCOX.Building a language-focused curriculum for the preschool classroom I:A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communication〔M〕.Brooks:Brookes Publishing,1995.

〔4〕RICE M L,SMOLIK F,PERPICH D,et al.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levels in 6-month intervals for children 3 to 9 years with and without language impairments〔J〕.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 Hearing Research Jslhr,2010,(2):333.

〔5〕RICE M L,SMITH S D, JAVIER GAY?魣N.Convergent genetic linkage and associations to language,speech and reading measures in families of probands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J〕. Journal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9,(4):264-282.

〔6〕RYAN J J,GLASS L A,SULLIVAN D K,et al.PPVT-III alternate forms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among inner-cit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J〕.The Clinical Neuropsychologist,2009,(2):70-75.

〔7〕PAXSON CHRISTINA,SCHADY N.Cognitive development among young children in Ecuador:The roles of wealth,health,and parenting〔J〕.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2007,(1):49-84.

〔8〕BETZ S K,EICKHOFF J R,SULLIVAN S F.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ection of standardized tests for the diagnosis of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J〕.Language Speech &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2013,(2):133-146.

〔9〕MILLER L T,LEE C J.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he 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the acquisition order of words〔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1993,(4):438-441.

〔10〕桑標,缪小春.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修订版(PPVT-R)上海市区试用常模的修订〔J〕.心理科学通讯,1990,(5):22-27.

〔11〕孔明,卞冉,张厚粲.平行分析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7,(4):152-159.

〔12〕MAITI MUKHERJEE.Two new goodness-of-fit indices for covariance matrices with linear structures〔J〕. 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 Statal Psychology,2011,(1):153-180.

〔13〕MACCALLUM R C,HONG S.Power analysi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modeling using GFI and AGFI〔J〕.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1997,(2):193-210.

〔14〕BENTLER P M.Comparative fit indices in structural model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0,(2):97-104.

〔15〕BENTLER P M,BONETT D G.Significance tests and goodness of fit in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0,88(3):588-606.

〔16〕LEWIS T C.A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for maximum likelihood factor analysis〔J〕.Psychometrika,1973,(38):1-10.

〔17〕STEIGER J H.Statistically-based tests for the number of common factors〔J〕.Meeting of the Psychometric Society,1980.

〔18〕DAMATO R C,GRAY J W,DEAN R S.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PPVT with neuropsychological, intellectual, and achievement measures〔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88,44(6):934.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
南宁市某社区教育机构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关于学前儿童钢琴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前儿童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及教育策略探讨
开展球类游戏的防范措施
农民工家庭儿童入学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