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国智力管理创新研究

2021-07-12 08:29刘林林
科技视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外教智力办学

刘林林

(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校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推动我国高校办学体制改革、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促进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有2 282个,其中本科以上独立法人机构9个,非独立法人机构21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 065个[1]。

优质的外国智力,包括教研智力与教管智力,是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前提,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外合作办学中践行习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是要摆脱传统的人事管理思维,以战略性的眼光将“引才、用才、聚才”与高校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相结合,形成系统的工作机制,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

1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对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对事务的管理,按照“政策、规定、制度”办事,其管理形式和目的是通过条条框框管理人;而战略视角下开展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与使用,是以实现和实施组织战略为中心目标,是以人为本。将人视为“资源”,而不是“成本”[2]。传统的人事管理中有众多模块,每个模块的工作量完成,即是人事工作的完成,且模块间的实际运转过程都是相对独立,与高校行政体系内部的其他职能工作也缺乏联系。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各工作模块间形成体系,且在高校行政内部,与其他职能工作产生“共振”,参与组织整体战略的制定,并随着组织战略的调整而灵活进行调整,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一环。

2 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使用和管理外国智力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外专外教的引进、使用与管理,缺乏战略性思维

首先,大部分高校并未将对外国智力的引进与使用纳入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两者属于割裂、各自为战状态。一方面,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外专外教们被视作另类。在行政上,外专外教工作大多由外事处或者国际处负责,并未纳入人事部门。外事部门针对外专外教的工作内容仅限于来华手续、签证办理和住宿问题的协调,无法从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去考量外专外教的整体使用和发展,这种管理安排使得外专外教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

2.2 外专外教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

大多外专外教的工作内容只聚焦在授课,很少指导学生科研、竞赛,参与学科的建设、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等工作。这既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也没有发挥外专外教的其他能力。

2.3 部分学生对全英文讲授的专业知识掌握不佳

全英文授课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打造全英文的沉浸式学习。然而,实际调研中,有近38.5%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无法吃透老师的讲解。英语功底较差的同学,在课堂上根本来不及反应老师的英语表达,达不到对知识的完全吸收。

2.4 外智与内智缺乏融合

首先,本土教师缺乏主动融合的理念。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在教学上的融合,也是在教师上的融合。教学融合既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国际化师资的途径。中外教师融合是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其次,缺乏外专外教与本土教师融合的工作机制,对于非硬性规定,本土教师往往因惰性而不为之,这就需要管理者出台相应的工作机制,以实现中外教师工作融合的目标;再次,缺乏外智与内智融合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本土教师缺乏内驱力与外专外教主动融合。融合的理念、机制和激励不到位,导致外智对内智的辐射力度不够,外国智力使用效能不足。

2.5 缺乏对外专外教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目前,大多高校按照中方教师的评教体系对外专外教进行评价,考虑到教学理念、方法、语言的差异,制定针对外专外教的评教标准更为合理。此外,针对外专外教的评价只停留于授课,而不考虑外专外教在其他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合理的。

3 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国智力引进、管理与使用创新研究

3.1 转变理念,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引进、使用和管理外国智力

做好顶层设计,从学校的学科布局和未来发展定位上,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平台,引进外国智力,进而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本校相关专业的改革与优化,落实本校的教育国际化战略。同时将外国智力的引进与使用纳入学校整体的师资队伍建设,将对中教的培训与发展与外专外教的管理服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利用外智促进内智,使外专外教工作助力本校师资发展。调整管理工作机制,在人事部门设置专门的外专外教服务办公室,根据整体战略目标,增加服务和管理工作内容,融外专外教的聘请规划、管理服务、发展培训、考核评价等工作为一体,形成完整的闭环。

3.2 提质增量

相关部门应严把外专外教入口关,对于外方派遣的外专质量和数量应在签订合作协议时予以具体的说明。为保障教学质量,建议以教管团队的引进形式,开展合作,既能保障教学质量,又可以学习到外方的教学管理经验。对于外方临时招聘而派遣来华的外专授课情况应在合作协议中提前明确禁止。要求外方在母校内组建教学团队,分批次来华授课,且每位外专每学期的授课门数不超过三门,保证教学质量。

3.3 创新本土教师与外专外教的工作融合,拓宽外专外教的工作内容与形式,鼓励其参与教研、科研及各类竞赛活动

实现中外教师工作深度融合的目标,首先应树立中方教师主动融合的理念。中方教师应主动向外专外教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其次,在拓宽外专外教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中外教师工作融合机制。从教研方面,可设立中外教师合作教研机制,鼓励中外教师进行结对授课,开展集体备课,形成教学反思,重新设计教学过程。从指导学生科研和竞赛方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各类学术类、文化类讲座,或设立专项基金,对于合作指导学生科研竞赛等进行立项资助,形成长效机制。总之,通过在教学、科研、指导学生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架起中外教师工作融合的桥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取长补短,促进中方教师全方位能力的发展。

3.4 建立针对外专外教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考虑到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在中外方教师工作融合的前提下,建立专门的外专外教评价体系非常必要。可将学生评教、合作教师评价、记实成绩、组织评价等,按照一定的权重,纳入评价内容。对于评价优秀的也要给予及时激励。对于外专外教的激励分为两类:一是精神激励,如设立各类荣誉;二是物质激励;两者缺一不可。

3.5 从思想、情感和文化层面建立育才,留才机制,培养外专外教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有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和聚才的良方,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在日常的管理中,相关职能部门应考虑设计系列的文化活动,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使外专外教们对中国的文化、制度形成认同,从思想、情感上加强与外专外教们的联系。

猜你喜欢
外教智力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