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辅助经皮中空钉治疗PipkinⅠ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1-07-12 06:35郭中华李驰张凯段倩倩杨锐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入路股骨头经皮

郭中华 李驰 张凯 段倩倩 杨锐

股骨头骨折常由高能量暴力(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损伤)致髋关节后脱位引起[1]。1957年由Pipkin首次提出股骨头骨折的Pipkin分型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因此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也被称为 Pipkin骨折,其发生率占髋关节后脱位的6%~16%[2-3]。近年来其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对于PipkinⅠ型骨折的治疗方案,是闭合复位还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选择哪一种手术入路并未统一[4]。我们对10例PipkinⅠ型骨折病人应用改良S-P入路辅助经皮中空钉治疗。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我院2014年5月~2019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PipkinⅠ型股骨头骨折病人10例,男 8例,女2例,年龄22~64岁,平均(34±2.5)岁;左侧7例,右侧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运动摔伤1例。合并伤:四肢骨折3例,颅脑损伤2例,肋骨骨折4例。纳入标准:(1)外伤至手术时间≤2周的新鲜闭合性Pipkin;(2)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均符合PipkinⅠ型骨折诊断标准,即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中央凹尾端骨折。排除标准:开放性及陈旧性Pipkin骨折;严重骨质疏松;伴有严重的髋臼骨折或股骨颈骨折;不能配合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或失访者。

二、方法

1.治疗方案:病人入院后急诊6小时内行髋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术,复位成功后予胫骨结节牵引,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复位至手术时间为2~7天,平均(4.0±1.3)天。均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入路辅助经皮中空钉治疗。

2.手术方法:均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S-P)入路[5],并辅助大腿前侧经皮1.5 cm小切口。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贴护皮膜。切口起自髂前上棘向肢体远端延伸,长约10 cm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触摸缝匠肌及阔筋膜张肌间隙(注意保护股前外侧皮神经),于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处(Heuter间隙)切开阔筋膜,深层在股直肌与髂腰肌之间分离进入显露髋关节囊,切开髋关节囊(避免在股骨颈的上缘或下缘切开及进行剥离),切开髋关节囊后可见股骨头骨折块一般位于股骨头前内下方,周围会有少许碎骨屑,适当屈髋并外旋下肢探查髋关节腔内骨折块情况,冲洗清理关节腔,清除关节腔内碎骨屑、软骨屑及血肿机化组织,使用纱布包裹的骨膜剥离器予以复位并适度加压,待复位满意,经皮垂直骨折线,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直视下检查复位良好后,经大腿前侧辅助切口,顺克氏针方向拧3枚空芯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块并确认完全埋入软骨面下,再次冲洗关节腔,检查髋关节活动无摩擦感,修复关节囊,放置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3.术后处理:术后预防感染、止痛、预防异位骨化,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对症治疗。患肢持续牵引4~6周,第1天即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2~3周股四头肌等张收缩功能锻炼,牵引拔除后主动或被动活动髋关节,6~8周扶双拐患侧不负重下地行走,3~6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负重下地行走。

4.观察指标: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10例病人定期随访,复查患髋X线及骨三维CT,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使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和Thompson-Epstein临床评价标准评估疗效[6-7]。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1.10例病人手术时间70~130分钟,平均(90.5±4.6)分钟,术中出血90~210ml,平均(125.6±12.4)ml;术中操作顺利,骨折均解剖复位;住院时间15~33天,平均(23.6±3.7)天;术后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 2.1)个月,随访期内无螺钉断裂及异物反应,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切口及深部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髋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病人股骨头骨折均骨性愈合。

2.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6±4.3)分,较术前(27.3±3.4)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P<0.01)。末次随访时Thompson-Epstein临床评价标准: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0%,平均VAS评分为(1.2±0.6)分。疗效为可的1例发生轻度异位骨化,Brooker分级为Ⅰ级。

3.典型病例介绍见图1。

讨论

Pipkin骨折的致伤因素不断增多,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8]。Pipkin骨折发生时股骨头向后脱出髋臼,同时股骨头撞击髋臼导致股骨头切削骨折[9],其治疗目的是骨折解剖复位,维持髋关节的稳定[10]。对于Pipkin Ⅰ型骨折的治疗方案,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是固定还是取出骨折碎片,采取何种手术入路,目前仍未统一[2]。保守治疗只适用于无移位或移位<2 mm的股骨头骨折,且髋关节稳定性良好,髋关节间隙内无软骨游离体、盂唇卡压,头臼匹配关系良好。然而,对于有保守治疗指征的病人,较多学者推荐手术治疗,因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牵引,髋关节功能恢复差,且并发症多。手术可去除关节囊内无法固定的游离骨块,解剖复位骨折,避免长期牵引固定导致髋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1-13]。

a:股骨头骨折骨折术前骨盆正位 X 线片;b:股骨头骨折术冠状位CT片;c:股骨头骨折术前CT三维重建;d:股骨头骨折术中显露;e:股骨头骨折术后复查X线片;f:术后复查切口愈合情况

Pipkin骨折手术入路在不断优化,从最早的后侧K-L入路和前侧S-P入路,到现在的改良S-P入路[8,14]。股骨头血供主要来自三组支持带动脉,其中最主要的后上支持带和后下支持带动脉均来自旋股内侧动脉,供应股骨头80%以上的血运,旋股内侧动脉的深支沿小转子上行分出支持带动脉进入营养股骨头[12]。Peng等[15]、Hanke等[16]对髋关节后脱位时的股骨头血供的研究发现,在髋关节后脱位过程中旋股内侧动脉及其分支仅受压、扭转、痉挛或栓塞,并不一定会断裂,只要及早复位,旋股后动脉的血供可得以恢复,即早期复位可保住股骨头的主要血供。股骨头前方对股骨头的血供占比很小,选择前方手术入路对避免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更为合适。白哲等[17]分析发现,前路切口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暴露、操作性上优于后路,不会造成更多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单纯S-P入路易发生异位骨化,因此推荐 PipkinⅠ型股骨头骨折行前路手术,但必须改良新方法,防止异位骨化[4,11,13]。

对于PipkinⅠ骨折,股骨头骨折位于股骨头前内下方,前路可由骨折块向股骨头方向拧螺钉,避免后方外旋外展的肌肉及坐骨神经损失,降低髋关节再脱位的发生率。改良的S-P入路因手术切口小,骨折复位后,追求垂直骨折线拧入螺钉,常需劈开甚至切断肌肉组织或增加剥离范围。本研究采用改良S-P入路由前侧肌间隙进入髋关节腔,并辅助前侧经皮微小切口,置入保护套管,避开股神经,可垂直骨折线拧入螺钉,术中组织剥离及切除少,降低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率,减少肌肉牵拉,方便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血管神经损伤风险,进入关节腔后通过旋转肢体,可直视下充分显露股骨头骨折部位,术中进行内固定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综上所述,髋关节改良S-P入路辅助经皮中空钉治疗PipkinⅠ型骨折,显露效果良好,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垂直骨折线牢固固定,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病人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术后随访时间短,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疗效。

猜你喜欢
入路股骨头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