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习的重要性与有效指导策略分析

2021-07-13 21:34杨昌祝
南北桥 2021年18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杨昌祝

【摘    要】预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活动,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有正面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预习活动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预习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重要性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8.051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应当掌握的语文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并且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的,教师应当注重倡导学生通过预习活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预习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掌握正确学习习惯、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可以在脑海中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方便之后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语文预习相关概述

小学语文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前通过自学的方式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以求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1]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进行备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前也需要做一定的准备。预习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来说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准确的预习活动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对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有很大的价值。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不论学习哪一个科目,都应该先了解学习这门科目的原因和价值在哪里,明确了这个才能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学习活动”。[2]由此可见,在开展学习活动之前,需要通过预习了解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借此为学习活动指明方向。所谓的预习就是温习学过的旧知识,初步了解新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结合发现新知识的疑难点,方便为之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有效帮助学生改变盲目学习的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活动应当包括四个阶段:预习、讨论、练习、考查。具体方法是在预习阶段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措施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思考,以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印证自身的初步观点和结论,借此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有很高的价值,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和思考能力。课堂活动中的讨论环节是预习环节的升级,要求教师和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进行交流沟通,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3]在讨论环节中学生可以保持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预习和讨论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语文课前预习的意义,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此,预习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既定的教学流程,教学方式上也见仁见智。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科特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开展预习活动,可以全面了解教学内容,搭建个性化语文知识教学体系。[4]

比如,有专家学者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六步法,具体来说就是定向、自学、讨论、答题、自测和自结。其中自学环节就是倡导学生通过自身的预习活动提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六步法中详细阐述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方式和目的,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教师利用这些理念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发放下学期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提前预习教材内容,等到开学再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测试,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预习效果搭建本学期语文知识体系,发现教材中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活动。

导学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预习习惯,因此受到很多语文教师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很喜欢使用导学案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导学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有效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预习的具体步骤为开始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了解本节课教材讲述的主题,然后倡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的方式理解词义,紧接着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并且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再精读文章,深入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尝试做出解答,最后就是概括文章的主旨,深化自身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预习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倡導学生自发学习探索的学习活动,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前凭借自我探究的方式初步了解教学内容,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了解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之后开展学习活动指明方向。换言之,预习活动是培养学生主观意识和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开展预习活动,可以在确保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同时,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便利,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教学内容,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来帮助学生内化教学知识,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自身觉得无法理解的内容,方便学生之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快速理解,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开展预习活动不能只局限于当前的教材知识,还需要积极吸收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扩大自身的知识层面。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水平

我国小学教学并不是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教学。由于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情况、接受能力、学习特点和自身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大班教学的模式下,学生之间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会存在不同。课前预习活动可以有效弥补大班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缺陷,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可以提前了解教学内容,确保在教学时可以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做好知识内化工作。另一方面,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也可以确保提前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和教师产生共鸣,更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自身不理解的地方,明确重难点,也可以确保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另外,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将这种良性学习方式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做到举一反三,全面提升学习质量。

三、小学语文预习现状

(一)采用常规的预习方式,预习效果有待提升

根据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方案中选择预习的人数很多,基本上有70%的学生预习时间会超过15分钟,而且多数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基本上可以掌握预习方法,当预习遇到困难时,会选择尝试通过网络手段或者参考书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也会标注出来,等到上课时寻求教师的帮助。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预习活动,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一部分教师还会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方式进行指导,确保学生的预习效果,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布置预习任务,没有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在预习方式上大多使用标自然段、寻找生僻字、理解词义和句意等手段,除此之外,还会使用重复朗读课文、看参考书和网络资料等形式。这些形式都是常规手段,不能充分保障最佳预习效果。

(二)学生预习自觉性不高

研究表明,很多教师都反映学生在预习方面自觉性不高,此外还存在预习效果不佳、家长监督工作不到位等情况。

四、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策略

(一)开展课前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精准把握预习目标和任务

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完全,不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式,并且将这种学习方式内化为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任务,避免学生进行无效预习。

首先,教师需要在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前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鼓励学生在简单的预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思考意识,及时标记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方便之后进行针对性学习。其次,教师可以提前针对教學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预习,有效激发学生思考探究意识,倡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实现预习目标,也可以侧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丰富预习形式,提升学生预习积极性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预习形式,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扩展预习形式不仅需要拓展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形式,也需要拓展学生预习活动的形式。教师可以倡导学生自行探索学习内容,也可以倡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预习活动,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能对学生有过多的干预,让学生自行思考理解教学内容,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在倡导学生自行学习的基础上也可以添加小组合作因素,创新预习形式,让学生在形成自身见解后和同学相互交流,完善知识体系,达到更好地预习效果。在预习方式上可以选择预习单、导学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形式,通过多样化的预习手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预习单,让学生按照预习单的要求和流程开展预习活动。以“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设置预习单。其中包括课文内容、生字、重点词汇、有关仿生学和薄壳结构的资料、根据生物形态和习性带给人们的启示等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如“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科学家从蜻蜓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等。教师制作预习单后,让学生按照预习单的内容和要求开展预习活动,在熟读课文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尝试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预习任务。针对中年段的小学生,主要的预习目标就是确定重难点和生字词,能够完成独立预习;针对高年段的小学生则是需要根据提纲独立概括课文的主旨和内容。

(三)寻求家长配合,为学生营造良性预习氛围

学生要达到高质量的预习效果,除了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教师和家长达成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营造良性的预习氛围,才能进一步保障学生预习的质量和效率。学生的预习活动基本上是在课外环境中进行,很多教师是将预习作为学生课外的任务和作业,教师不能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需要家长予以配合才能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完成预习任务。首先,家长需要认识到自身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价值,时刻留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尽量提升自己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其次,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加强和教师之间的联系沟通,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落实自身在预习活动中的监督作用,配合教师给予学生正确地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随着国民教育理念的提升,教育界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国家也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力求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倡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需要重视预习的积极作用。教师也需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倡导学生开展预习活动,提升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通过预习确保学生可以充分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语文知识学习效果,提前明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求教师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波.小学语文预习的重要性与有效指导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8(07):219-220.

[2]朱国荣.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1(11):62-63.

[3]段艾娜.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活动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林通.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策略探微[J].小学语文,2016(06):36-39.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