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2021-07-19 09:15郭敏娜张孟容苏珍枝蔡翠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盐湖区耐盐样方

郭敏娜,张孟容,苏珍枝,蔡翠芳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030031)

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是一类在200 mmol/L单价盐以上的渗透压盐水中仍能正常生长并完成生活史的植物[1],它们不仅能在盐胁迫环境下维系自身生存,具备良好的药用价值[2-5],还能改善盐碱土地生态环境[6-8],促进地区经济发展[9-10],是一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运城市盐湖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11],具有常年积盐历史,周边土壤含盐丰富,给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已有学者就盐湖区多种耐盐及盐生植物及其群落进行研究[12-14],但对整个区域内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鲜有报道。本文基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对运城市盐湖区野生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明确该地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其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积累资料、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盐湖区位于运城盆地腹地,北纬34°48′~35°30′,东经110°12′~111°41′之间。全区地势呈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距41 km,南北长62 km,总面积1237 km2。盐湖系盆地最低处,四周地表水、地下水溶解了地层中的盐分汇集于此。因常年积盐,地表土壤强烈盐化,土壤地带属褐土地带。运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2500 h,年平均太阳辐射490.77~500.59 kJ/cm2,≥0℃积温4600~5100℃。年平均气温11.8~13.7℃,年平均降水量520 mm,年平均蒸发量2300 m,约为降水量的4倍。

2 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年3月-12月对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37个样地、185个样方套、1110个样方中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依据《中国植物志》《山西省植物志》《运城市盐湖区地方志》等工具书及标本资料,整理出盐湖区野生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名录,计算出现频率(出现频率=植物所分布的样方数/样方总数),并参考《中国药典》《中国药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划分标准,将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活类型等进行评价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基于此次调查,从数量上来看,运城市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资源共有51种,隶属于24科47属,见表1。与盐湖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全国盐生植物资源相比较(表2),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占全区野生药用植物总科数的32.88%,总属数的24.75%,总种数的21.70%;占全国盐生植物总科数的36.36%,总属数的24.12%,总种数的12.06%。以面积为单位做比较,盐湖区占山西省面积的0.78%,占全国面积的0.013%。可见,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表1 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名录

表2 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与全区野生药用植物、全国盐生植物资源比较

从出现频率上来看(表3),在盐湖区740个草本样方中,出现41种草本类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其中马兰出现频率最高,达1.22%;鹅绒藤和苦荬菜位居第二,各占0.81%;石竹、黄芩、薄荷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出现频率较低,分别为0.54%、0.27%、0.14%,提示这3种药用植物资源在盐湖区内分布较为狭窄,储存量较少。在185个灌木样方中,出现了8种灌木类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以胡枝子出现频率最高(4.32%),

表3 不同生活型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在样方中的出现频率

其他依次为茜草(2.70%)、枸杞(1.62%)、苦参(1.62%),提示这4种药用植物资源分布较广,蕴藏量较大。在185个乔木样方中,乔木类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有2种,槐和合欢,出现频率分别为2.70%、1.62%,提示这2种药用植物在盐湖区分布广泛,资源较为丰富。

3.2 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地理分布

3.2.1 垂直分布 从海拔来看(表4),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从最低海拔的盐湖(325 m)到高海拔的中条山(≥1100)均有涉及,主要分布在300~500 m、900~1100 m和1100 m以上的区域。其中300 m~500 m分布最为丰富,物种丰富度为47.06%;500~700 m相对较少,仅占7.84%;700~900 m、900~1100 m及1100 m以上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9.80%、19.61%和15.69%。

表4 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垂直分布情况

3.2.2 水平分布 从行政区域来看(图1),因国家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对样地进行随机选取,各乡镇样地分布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但就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解州镇和南城街道,覆盖盐湖区一半以上样地,涉及17个自然村。

图1 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样地分布情况

3.3 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多样性分析

3.3.1 科属构成多样性 运城市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科属构成多样性显著。其中,菊科所含属数、种数最多,含有10个属,11个种,占总属数的22.92%,总种数的21.57%;豆科含有5个属,6个种;旋花科含有4个属,4个种;唇形科含有4个属,4个种;萝藦科含有3个属,5个种;藜科含有2个属,2个种;锦葵科含有2个属,2个种;剩余17个均为单科单属单种,共占到总种数的33.33%。可见,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种类构成多样,以单科单属单种为主体,菊科为优势科属。

3.3.2 生活类型多样性 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生活类型组成丰富,主要以草本为主(表5)。多年生草本类有21种,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1.18%。其次是1~2年生草本类,18种,占总数的35.29%;再次是灌木类,7种,占总数的13.73%;草质藤本和乔木数量相同,分别占总数的3.92%;木质藤本数量最少,仅有1种,占总数的0.19%。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的更新和保护。

表5 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生活类型组成

3.3.3 入药部位多样性 按照入药部位的分类标准,将盐湖区51种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按照全草类、根及根茎类、种子、果实、叶、花、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表6),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以全草入药最多,共25种,占总数的49.02%;根及根茎类入药14种,占总数的27.45%;以花入药4种,占总数的7.84%;果实、叶和种子入药均为3种,各占总数的5.88%;皮类药材占比最少,仅有1种。该地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从数量结构上看,全草类、根及根茎类共占到总数的76.47%,这类药用部位的采收期正值植物的花果期,会对植物繁殖产生影响。因此,在开发利用时要根据不同药用部位制定合理的采收方案,确保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的可持续性。

表6 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统计

3.3.4 药用功效多样性 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功效多种多样,见表7。按《中药学》分类标准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和补益药,共计11类。其中,清热药居多,共有24种,占总数的47.06%,相较其他类占有绝对的优势,提示该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功效主要以清热为主。

表7 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功效统计

4 讨论

运城市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主要集中在300~500 m的盐碱地,不与良田相争,使本地区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且大多成片生长,易于采收加工,是当地药用植物产业化发展独具特色的储备资源。

运城市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在种类构成、生活类型、入药部位、药用功效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本研究共统计盐湖区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24科47属51种,其中薄荷、石竹、桔梗、益母草、旋覆花、槐花等均为临床常用优势品种,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资源利用度较低。而且石竹、薄荷等经济价值高的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出现频率低、蕴藏量小,由于抢采、抢收、掠夺式采挖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不可修复。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中包含的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罗布麻叶,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未发现。究其原因,一方面当地对野生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资源缺乏统一规划,开发和利用相对滞后;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野生植物生存空间不断减少,特别是农田附近,除草剂、杀虫剂对丹参、车前、桔梗等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影响较大,导致部分资源锐减,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选择调查路线和样地不能包含盐湖区所有耐盐及盐生药用植物物种,因此还需要在今后的调查研究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盐湖区耐盐样方
大豆种质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评价
昆明金殿国家森林公园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
碱蓬来源耐盐菌相关研究进展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盐湖区人大常委会 视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植被盖度对飞播造林当年出苗效果的影响
典型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灌草丛植物多样性研究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力行中学健美操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